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强

作品数:26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水稻
  • 14篇基因
  • 7篇性状
  • 5篇基因定位
  • 4篇数量性状
  • 4篇全基因
  • 4篇全基因组
  • 4篇全基因组关联...
  • 4篇抗性
  • 4篇基因组
  • 4篇分子标记
  • 4篇QTL
  • 3篇稻瘟
  • 3篇稻瘟病
  • 3篇稻瘟病抗性
  • 3篇野生
  • 3篇野生稻
  • 3篇突变体
  • 3篇瘟病
  • 3篇开花

机构

  • 23篇湖南省农业科...
  • 6篇湖南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海南省农业科...

作者

  • 26篇刘文强
  • 18篇潘孝武
  • 18篇李小湘
  • 15篇黎用朝
  • 9篇段永红
  • 8篇刘利成
  • 6篇闵军
  • 5篇刘三雄
  • 4篇吴建利
  • 2篇陈洁
  • 2篇施勇烽
  • 2篇郑晓明
  • 2篇毛东海
  • 1篇张海清
  • 1篇庄杰云
  • 1篇贺浩华
  • 1篇沈波
  • 1篇乔卫华
  • 1篇黄奇娜
  • 1篇李飞

传媒

  • 8篇植物遗传资源...
  • 6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杂交水稻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水稻基因LEFT在提高植物耐冷性与产量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基因LEFT在提高植物耐冷性与产量中的应用,所述水稻LEFT基因为水稻分蘖性状调控基因,来源于籼稻品种湘早籼45号。LEFT为编码如下蛋白质(a)或(b)的基因。本发明首次揭示...
毛东海 黄凤林刘文强 柏连阳 王立峰 宋根才
排除主效作用下水稻产量性状QTL的检测被引量:1
2011年
本研究旨在排除主效QTL效应的基础上检测控制水稻产量性状的微效QTL。前期应用中156/谷梅2号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第7染色体RM2-RM214区间上检测到控制抽穗期和产量性状的主效QTL,本研究挑选在此区间呈谷梅2号基因型的两个株系,配组衍生新的RIL群体,检测控制水稻产量性状的QTL。共检测到25个产量性状QTL,其中,8个QTL前期在中156/谷梅2号RIL群体亦呈显著作用,加性效应方向与前期一致;6个QTL位于其中2个共有区间中,但呈显著的性状从原来的单个性状增加到4个性状;11个QTL所处的区间,前期均未检测到产量性状QTL。前期检测到QTL中有2个在本研究中未检测到,其中1个在RM2-RM214区间为谷梅2号背景下不发挥作用,另一个在前期研究中对表型方差的贡献率仅为0.55%。两个群体QTL检测结果的比较结果表明,排除主效QTL可极大地提高微效QTL得到检测的几率。
钟娟刘文强吴建利贺浩华庄杰云
关键词:水稻数量性状座位重组自交系产量性状
江永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和籼粳基因频率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以栽培稻的8个籼-粳测验种为对照,采用39对SSR引物检测了江永野生稻居群在1982年、2008年、2017年的遗传多样性,采用38对In Del引物检测了江永野生稻居群在1982年、2008年、2017年的籼-粳基因频率。结果表明:在1982年取样保存在异位圃的40份样本的遗传多样性稍高于2008年、2017年原位保护区样本的遗传多样性;2008年取的样本数虽然比2017年多,但两次取的样本之间遗传多样性几乎没差异。不同年份取的样本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都很小,基因流Nm都较大,分化不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 A),发现野生稻居群与4份栽培粳稻聚为一类,4份栽培籼稻单独聚成一类,显示江永野生稻与粳稻的血缘近于籼稻;籼-粳基因频率的分析表明,野生稻样本多属粳稻型,少数属偏粳稻型,原位保护区的偏粳稻类型单株数占取样单株总数的比例,2008年比1982年的增加了10.0%,2017年比2008年的增加了1.6%,显示江永野生稻原位保护区生境条件有利野生稻从粳稻型向偏粳稻型变异,随着野生稻产生环境适应性变异,籼型基因频率在提高。
李小湘赵文锦黎用朝黎用朝刘文强潘孝武蒋善才刘文强魏秀彩刘利成刘三雄闵军段永红刘利成
水稻种子耐厌氧萌发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本研究通过解析水稻芽期耐淹性的遗传基础,挖掘相关QTL,筛选优良单株,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优异种质和理论支撑。选取318份国内外水稻种质资源,在正常有氧和厌氧条件下测定种子萌发期的胚芽鞘长度,并计算相对胚芽鞘长度,通过整合基因型和表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318份水稻种质间相对胚芽鞘长度差异明显,相对胚芽鞘长度的平均值为-0.238,中位值为-0.342,最低值为-0.923,最高值为3.069。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到83个SNP与种子耐厌氧萌发性状显著相关。通过合并距离较近的SNP,共鉴定到27个耐厌氧萌发QTL,3个QTL与已报道的耐厌氧萌发QTL位置相近。其中qAG4-2与耐厌氧萌发性状的关联度较高,共有20个候选基因位于qAG4-2内,其中1个基因在厌氧条件下相对于正常有氧条件上调表达,2个基因下调表达。本研究挖掘的控制水稻耐厌氧萌发的QTL及优异种质资源将为水稻耐厌氧育种提供重要支撑。
刘利成李小湘黎用朝潘孝武闵军刘三雄刘文强胡敏段永红余亚莹张海清
关键词:水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一个新的水稻卷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被引量:18
2009年
水稻叶片发育异常的突变体是研究水稻叶片发育分子机理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在IR64的EMS突变体库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卷叶突变体材料w32,在整个生育期过程叶片都表现高度卷曲.突变体w32与IR24、培矮64杂交构建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卷叶性状受一个隐性基因控制.选用w32/PA64F2群体中的1846个卷叶单株进行基因定位,在卷叶和正常叶的DNA池中筛选到两个多态性标记RM6697和RM20781,并确定该卷叶基因位于第7染色体短臂上,是一个尚未报道过的基因,暂命名为rl11(t).利用新发展的11个SSR标记和19个InDel标记,最终将rl11(t)基因定位在一个约52kb的区段上,为最终克隆该卷叶基因奠定了基础.
施勇烽陈洁刘文强黄奇娜沈波HEI Leung吴建利
关键词:SATIVA分子标记物理图谱
分子标记辅助聚合QTL创制水稻芽期耐冷材料
2025年
培育芽期耐冷品种不仅减少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每年因冷害而遭受产量受损,而且适应当前水稻直播栽培需求。前期在对‘湘743’进行芽期耐冷遗传分析并鉴定芽期耐冷相关QTL的基础上,利用分子标记聚合耐冷相关QTL,结合田间农艺性状表现,创制了芽期耐冷,且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优异的3个株系RIL990、RIL1104和RIL1120。本研究获得的3个株系为培育芽期耐冷品种提供中间材料,为利用标记辅助聚合微效耐冷QTL改良品种耐冷性提供参考。
刘文强刘利成李咏谊董铮阳标仁盛新年潘孝武李小湘
关键词:水稻数量性状位点
基于MAGIC群体的水稻镉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基于水稻MAGIC-Hei(Multi-parent advanced generation inter-cross)群体,在多环境下挖掘镉含量相关新位点/基因,并筛选含有低镉等位基因的优良株系,为选育低镉积累品种提供新的基因和种质资源。【方法】将由8个亲本衍生的MAGIC群体分别于2017、2018、2019和2020年度种植于湖南长沙并开展稻米镉含量表型测试分析。利用GBS(genotyping by sequencing)简化基因组测序获得基因型数据,对稻米镉含量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GWAS),发掘QTL位点,解析其遗传机制。【结果】检测到了14个镉积累相关的QTL位点,除了第8染色体之外,其他11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其中6个位点与已报道基因一致,8个为新发现位点。另外,这8个位点分布在第2、4、7、9和12染色体上,均可以在两个及以上环境中检测到,效应较为稳定,可用于下一步精细定位及功能研究。结合基因注释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推测LOC_Os02g37160、LOC_Os02g49560、LOC_Os04g39010和LOC_Os06g46310为镉含量相关位点候选基因,这些基因与重金属转运和积累等功能相关。另外,我们筛选到10个携带有利等位基因的优良株系,可用于低镉积累水稻材料的创制。【结论】发掘了8个水稻镉积累相关性状的QTL位点和低镉优异材料,对于镉积累相关遗传研究和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低镉积累品种具有一定意义。
董铮王雅美黎用朝熊海波薛灿辉薛灿辉潘孝武魏秀彩刘文强
关键词:MAGICQTL镉含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候选基因
一种水稻基因LEFT在提高植物耐冷性与产量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基因LEFT在提高植物耐冷性与产量中的应用,所述水稻LEFT基因为水稻分蘖性状调控基因,来源于籼稻品种湘早籼45号。LEFT为编码如下蛋白质(a)或(b)的基因。本发明首次揭示...
毛东海黄凤林刘文强柏连阳王立峰宋根才
地方稻资源D43的开花期耐热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水稻在抽穗开花期对高温胁迫非常敏感,通过挖掘耐热资源,培育耐热水稻品种是应对高温热害最有效的方式。前期研究发现,地方稻资源D43在花期连续高温条件下能保持较高的结实率。本研究在大田和人工气候室不同高温处理下,分析了D43的开花时间与耐热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高温能够使水稻的开花时间提前,D43表现出稳定的早花时特性,高温胁迫下的开花时间集中在8∶30~10∶00;在开花时间段恒定高温胁迫下,D43的结实率较低;但在大田高温和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胁迫下,D43的开花时间避开了日高温段,从而表现出较高的结实率;花器官形态性状包括花药开裂率、柱头上的花粉附着数、花粉萌发数与结实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用于评价水稻的花期耐热性。
李小湘姚奕潘孝武黎用朝刘文强刘利成盛新年康旭梅段永红
关键词:水稻耐热性开花时间
水稻外卷叶突变体ocl1的鉴定及基因定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适度卷叶可增强叶片的光合效率,提高水稻的产量,筛选和鉴定水稻卷叶突变体有助于解析水稻叶片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280 GY钴^(60)γ射线对籼稻品种玉针香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一个外卷叶突变体,暂命名为ocl1(outcurved leaf 1)。考查了突变体的表型特征和农艺性状,并利用ocl1突变体与02428杂交的F2群体定位目标基因,最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卷叶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从分蘖期到成熟期,突变体的叶片表现外卷和披垂;在农艺性状方面,突变体的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叶片的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突变体的外卷叶表型主要是由于相邻维管束之间的泡状细胞变大引起的;遗传分析表明,ocl1的突变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将OCL1基因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SSR标记RM19575与InDel标记ID02612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27 kb;定位区间内的测序结果表明,其中一个基因(LOC_Os06g10600)的内含子-外显子连接处发生单碱基突变,导致异常剪接,进而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该基因编码同源异型域-亮氨酸拉链蛋白,与卷叶相关基因ROC8和URL1等位;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泡状细胞发育相关基因ROC5和LAC17在ocl1突变体中下调表达,而XTH11则在ocl1突变体中上调表达。【结论】OCL1基因突变通过影响泡状细胞的发育导致叶片外卷,同时引起产量降低。
任志奇薛可欣董铮李小湘黎用朝黎用朝刘文强郭梁刘文强刘之熙潘孝武
关键词:水稻选择性剪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