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利

作品数:27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妊娠
  • 4篇子宫
  • 4篇卵巢
  • 3篇多囊
  • 3篇多囊卵巢
  • 3篇多囊卵巢综合
  • 3篇多囊卵巢综合...
  • 3篇胎盘
  • 3篇综合征
  • 3篇卵巢综合征
  • 3篇护理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胆囊
  • 2篇胆囊息肉
  • 2篇胆囊息肉样
  • 2篇胆囊息肉样病...
  • 2篇血管
  • 2篇预后
  • 2篇失血

机构

  • 16篇泗洪县人民医...
  • 10篇苏州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4篇刘利
  • 5篇石恒
  • 3篇丁宁
  • 3篇陈圣莲
  • 3篇尹胜男
  • 3篇卓美红
  • 2篇祝亚平
  • 1篇周兰云
  • 1篇裴兵
  • 1篇陈永珍
  • 1篇夏寿扬
  • 1篇沈倩倩
  • 1篇黄桂珍
  • 1篇吴步初
  • 1篇孙贝加
  • 1篇沃玲
  • 1篇吴辉
  • 1篇王磊
  • 1篇厉青
  • 1篇娄尚

传媒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医学理论与实...
  • 3篇中外医学研究
  • 2篇中国CT和M...
  • 1篇右江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全科护理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列肝素药物质量分析及控制研究
肝素是最为古老的糖类药物之一,作为抗凝剂至今在临床上仍有广泛的应用。现在肝素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细胞分化、生长和免疫调节、抗肿瘤等新的药理活性越来越引起关注。肝素的主要生产来源为天然动物组织,质量控制比较困难。药...
刘利
关键词:抗凝剂肝素离子色谱液质联用
文献传递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对母婴的影响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瑞金医院1年内收治的4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保守治疗后4例患者中,1例好转继续妊娠,3例适时剖宫产,母婴恢复良好。结论:对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早诊断,早治疗,选择时机终止妊娠,可减少母儿并发症,提高围生儿成活率。
刘利吴步初
关键词:妊娠胰腺炎母婴预后
围产期紧急子宫切除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围产期紧急子宫切除术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15例围产期紧急子宫切除患者资料。结果:15例围产期施行紧急子宫切除术中前置胎盘4例,胎盘早剥1例,胎盘植入1例,子宫收缩乏力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出血1例,羊水栓塞2例。伴有失血性休克9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4例,全子宫切除11例。12例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15例均放置腹腔引流管,再次腹腔探查1例。14例治疗后恢复,1例因多脏器衰竭2个月后死亡。结论:紧急子宫切除是抢救产科危重患者重要措施和手段,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准确实施,加强术中、术后管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刘利陈圣莲周兰云沃玲
关键词:围产期子宫切除预后
原发性输卵管癌误诊1例
2013年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极少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早期多无典型症状和体征,术前诊断率低,多手术时才证实为该病。易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相混淆。早期发现、早期明确诊断,能决定手术方式、手术范围,改善疾病预后。
刘利陈圣莲沈倩倩王磊
关键词:原发性输卵管癌误诊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手术范围
“一病一品”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一病一品”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泗洪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开展“一病一品”项目后的67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一病一品”项目开展前的62例GDM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分娩前后血糖达标率、不良妊娠结局与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分娩前血糖达标率为89.55%,高于对照组的72.58%(P<0.05);观察组患者分娩后血糖达标率为94.03%,高于对照组的82.26%(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率为13.43%,低于对照组的29.03%(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为10.45%,低于对照组的24.19%(P<0.05)。结论在GDM患者中开展“一病一品”项目,可以提高分娩前后血糖达标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与剖宫产率。
祝亚平卓美红刘利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血糖
脑小血管病性痴呆与卒中后痴呆脑血流CT灌注差异的初步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性痴呆与卒中后痴呆脑血流CT灌注的差异。方法应用西门子双源CT对脑小血管病性痴呆30例,卒中后痴呆25例行颅脑CT灌注检查,所有患者用MMSE和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使用西门子MMWP工作站后处理软件分别测量额叶皮质、额叶白质、颞叶皮质、颞叶白质的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并取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与患病组相仿的3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分析脑小血管病性痴呆与卒中后痴呆的脑血流灌注特点及差异。结果脑小血管病性痴呆患者额叶皮质及白质CBF、CBV与对照组及卒中后痴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小血管病性痴呆额、颞叶白质MTT较对照组及卒中后痴呆组明显延长(P<0.05)。卒中后痴呆额颞叶皮质及白质CBF、CBV、M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性痴呆与卒中后痴呆脑血流灌注特点并不相同,额叶皮质、白质的脑灌注下降为脑小血管病性痴呆的特有表现。
倪健坤赵雪文计一丁厉青刘利叶秋芸
关键词:痴呆卒中后痴呆CT灌注
子宫破裂8例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分娩期子宫破裂的因素,处理措施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8年5月我科治疗的子宫破裂患者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胎儿死亡6例,失血性休克4例。术前明确诊断的5例,术中明确的3例。行子宫修补术4例,子宫切除术4例。无一例产妇死亡。结论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及时正确处理挽救产妇生命。
刘利
关键词:子宫破裂失血性休克手术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网站用户流存分析——以某知名旅游网为例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市场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在市场份额占据领导地位,各旅游服务公司不断扩展新型业务,促销新的套餐。当网站进来一个用户时,大多数的用户会流失掉,一部分将会成为公司的用户,因此能够将其转化为自己的...
刘利
关键词:旅游网站客户管理
CT增强扫描在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97例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两组,良性组65例,恶性组32例。患者术前2周内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2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分析。结果两组中女性的数量均大于男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良性组平均年龄及病灶长径均小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病灶区域平扫、延迟期CT值均小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病灶区域动脉期CT值、ΔCT1值(动脉期CT值和延迟期CT值差值)、ΔCT2值(门静脉期CT值和延迟期CT值差值)均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CT2值在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方面优于CT平扫、动脉期、延迟期及ΔCT1值。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用于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术前鉴别诊断。
龚亨计一丁丁宁刘利张亦弛尹胜男
关键词:胆囊息肉样病变
双低剂量技术在双能量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探讨双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能量头颈部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2021年5月间本院102名因头颈部血管疾病行头颈部CTA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CD、DLD两组,CD组行常规剂量扫描,DLD组行双低剂量扫描;分别对两组图像行MIP、VR、 MPR、 CPR、双能量去骨去钙化等后处理,用5分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选取颈总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起始部和大脑中动脉M1段测量血管的噪声、SNR、CNR,记录2组患者的x线剂量参数,包括CTDIvol(mGy)和DLP(mGy·cm),计算其有效剂量ED(mSv),亦计算2组患者的碘摄入量I(mg),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组与DLD组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3分,均能满足诊断的要求。2名医师对2组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好(Kappa值分别为0.817、0.82 5)。2名医师对2组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72、-0.2 83,均P>0.05)。CD组与DLD组图像各层面血管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5、0.689、0.906,均P<0.05);颈内动脉起始部、大脑中动脉M1段层面血管噪声、SNR、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30~1.842,均P>0.05);颈总动脉起始部层面CD组噪声大于DLD组(t=2.855,P<0.05),SNR、CNR小于DLD组(t=-4.959、-5.041,均P<0.05)。DLD组患者C TDIvol、DLP及ED较CD组分别降低36.9%、35.3%、35.2%(t=186.138、37.753、37.753,均P<0.05)。DLD组患者碘摄入量较CD组降低57.1%(10.5g VS.245g)。结论 双低剂量双能量头颈部CTA扫描技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摄入量。
刘利计一丁张亦弛迟婧尹胜男丁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