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刚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鳞癌
  • 8篇口腔
  • 8篇口腔鳞
  • 8篇口腔鳞癌
  • 5篇肿瘤
  • 4篇蛋白
  • 4篇肿瘤转移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结
  • 4篇淋巴结转移
  • 4篇颈淋巴
  • 4篇颈淋巴结
  • 4篇颈淋巴结转移
  • 4篇基因
  • 3篇P16
  • 2篇蛋白酶
  • 2篇粘连蛋白
  • 2篇舌鳞癌
  • 2篇舌鳞癌细胞
  • 2篇细胞

机构

  • 11篇武汉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医学大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刘刚
  • 6篇李金荣
  • 4篇李祖兵
  • 2篇杨学文
  • 2篇东耀峻
  • 2篇严全梅
  • 1篇赵吉宏
  • 1篇蔡崇弘
  • 1篇陈新明
  • 1篇林世珍
  • 1篇陈新民
  • 1篇周明勇
  • 1篇张文峰

传媒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临床口腔医学...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2篇国外医学(口...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口腔医学纵横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16真核重组高效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舌鳞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p16基因是新发现的一个多种肿瘤抑制基因,在许多肿瘤中缺失和突变的频率很高.恢复肿瘤细胞中p16基因的正常功能,有望逆转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本文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高效的重组p16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引入野生型p1...
刘刚周明勇林世珍
关键词:鳞癌细胞P16
文献传递
正颌外科技术在陈旧性颌骨骨折整复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探讨应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和恢复其正常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 :对 10例陈旧性颌骨骨折伴有牙合关系紊乱的患者 ,我们参照X -线片中提示骨折部位和畸形类型 ,对头影测量侧位片作VTO并进行模型研究 ,确定截骨部位后将模型移动或分段 ,恢复外伤前的咬合关系 ,并将此关系转移到牙合架上 ,调整牙合架 ,使用自凝塑料制作定位牙合板。术中先截开错位愈合的骨段 ,下颌骨陈旧性骨折的复位一般较为理想 ,上颌骨陈旧骨折常需配合LeFortⅠ型截骨术。结果 :9例患者术后恢复了正常的咬合关系及面型 ,1例术后配合正畸治疗也恢复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借助正颌外科的设计程序和手术方法 ,较容易也会很准确的将错位愈合的骨段重新复位 ,达到正常的咬合关系 ,为骨段间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奠定了基础 。
杨学文李祖兵东耀峻刘刚赵吉宏丽航
关键词:颌骨骨折正颌外科
p16基因对舌鳞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2001年
刘刚林世珍蔡崇弘周明勇
关键词:舌鳞癌细胞口腔鳞癌细胞P16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_2 ,9(MMP_2 ,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_1,2 (TIMP_1,2 )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形式以及其活性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法 (insituhybridization ,ISH)检测 3 0例口腔鳞癌组织 ,口腔鳞癌转移细胞系GNM和人舌鳞癌细胞系TSCCaMMP_2 ,9和TIMP_1,2的表达 ;应用胶质酶谱法 (zomography)分析上述标本MMP_2 ,9的活性以及应用体外侵袭实验检测两细胞系侵袭力的差异。结果 :MMP_2 ,9和TIMP_1,2mRNA在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有表达 ;有转移鳞癌组织MMP_2 ,9,以及TIMP_1,2阳性率均高于无转移患者 (P <0 0 5 ) ,GNMMMP_2 ,9阳性率高于TSCCa;MMP_2 ,9活性在转移组明显高于未转移组 (P <0 0 5 ) ;GNM条件培养上清液中MMP_2 ,9活性以及体外侵袭力均高于TSCCa。结论 :MMP_2 ,9在口腔鳞癌转移中有重要作用 ,TIMP_1,2表达上升可能是肿瘤细胞与间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刘刚李金荣李祖兵陈新民
关键词:口腔鳞癌酶抑制剂MMPSTIMPS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口腔鳞癌转移中的作用
2002年
刘刚李金荣李祖兵陈新明
关键词:口腔鳞癌肿瘤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口腔鳞癌IV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6
2000年
探讨口腔鳞癌 IV型胶原 (Col l V)和层粘连蛋白 (L 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了 30例口腔鳞癌组织和 5例人正常口腔粘膜组 Col 和 L N的表达 ,并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两者的表达程度 ;对 Col IV和 L 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Col IV和 L N的表达部位相同 ,主要分布于口腔粘膜和鳞癌组织基底膜 ;正常粘膜 Col IV和 L N表达完整连续 ,在鳞癌组织中两者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图像定量分析表明 :Col IV和 L N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 ,而和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结论 口腔鳞癌中 Col IV和 L N的破坏可能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必要条件之一。
刘刚韩德昌严全梅
关键词:口腔鳞癌IV型胶原层粘连蛋白颈淋巴结转移
口腔鳞癌nm23-H1基因存在状态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中 nm2 3- H 1基因结构变化和表达水平及其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PCR法扩增了 30例人口腔鳞癌 ,7例正常口腔粘膜标本及人舌鳞癌细胞系 TSCCa和人口腔转移癌细胞系GNM nm2 3- H 1基因 ,并对 PCR产物进行 SSCP分析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鳞癌组织及两细胞株 nm2 3- H 1m RNA水平 ,对其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除 1例口腔鳞癌外 ,所有标本均无 nm2 3-H 1结构变化 ;9例有转移的口腔鳞癌组织中有 7例 nm2 3- H 1m RN A表达阴性 ,而 2 1例无转移患者只有 5例表达阴性 ,且 GNM nm2 3- H 1阳性率低于 TSCCa(4 1.2 %对 6 3.1% ) ,nm2 3- H 1表达与癌转移呈显著负相关 (P<0 .0 1) ;nm2 3- H 1表达和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 :nm2 3- H 1m RNA水平的变化不是由基因结构变化导致 ;nm2 3- H
刘刚李金荣东耀峻
关键词:口腔鳞癌NM23-H1基因颈淋巴结转移基因产物
抗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0年
癌细胞从原发灶脱离形成转移灶必须经过几个步骤,干扰其中的一个和(或)几个步骤的发生将影响转移的形成,现在各种转移抑制的研究均建立在这个思路上。本文对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刘刚
关键词:肿瘤转移
口腔鳞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活性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1999年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量了口腔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抑制剂(PAI-1)的活性,并分析其与口腔鳞癌各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uPA及PAI-1活性远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1);肿瘤组织中uPA及PAI-1活性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但uPA活性与临床分期有关;有转移的肿瘤组织中uPA及PAI-1活性远高于无转移肿瘤组织(P<0.01);9例淋巴结转移灶中,有7例uPA及PAI-1活性高于原发癌组织。本文结果提示:uPA及PAI-1活性升高可能是促进口腔鳞癌细胞发生转移的因素之一。
刘刚李金荣
关键词:口腔肿瘤鳞癌PAI-1
最新发现的几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和相关基因被引量:1
1999年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的每一步都是多个基因严密控制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陆续发现了一些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和相关基因。不断分离新的转移抑制基因和相关基因并研究其功能是当今肿瘤转移研究的热点。
刘刚
关键词:肿瘤转移转移抑制基因转移相关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