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伟国

作品数:23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4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县治
  • 5篇村落
  • 4篇遗产
  • 4篇遗存
  • 3篇行政管理
  • 3篇遗产价值
  • 3篇城市
  • 3篇传统村落
  • 2篇地理
  • 2篇行政
  • 2篇行政管理机构
  • 2篇园林
  • 2篇世界遗产
  • 2篇历史地理
  • 2篇建置
  • 2篇建置沿革
  • 2篇风景园林
  • 2篇城乡
  • 1篇地理视角
  • 1篇行政管理制度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
  • 9篇山西大学
  • 1篇包头师范学院
  • 1篇淮安市大运河...
  • 1篇太原学院

作者

  • 20篇刘伟国
  • 5篇韩光辉
  • 3篇阙维民
  • 3篇王洪波
  • 2篇徐敏
  • 1篇岳娜
  • 1篇刘志平

传媒

  • 5篇三门峡职业技...
  • 2篇中国园林
  • 2篇中国历史地理...
  • 2篇黄河文明与可...
  • 2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 1篇晋中学院学报
  • 1篇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遗产廊道视野中的南太行山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
传统村落与其所在区域是图——底的关系,传统村落的形成、发展和特点离不开区域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影响和塑造。南太行山地区地处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经济发展滞后,却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南太行山中分布着长治盆地、晋城盆...
刘伟国
关键词:传统村落
金朝迁都燕京与中都城市行政管理机构研究
2014年
金朝迁都燕京并更名中都至今已有860年,具有里程碑意义,值得纪念。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就中都城市的两个学术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考察,并建议北京市将每年4月21日定为北京建都纪念日。
韩光辉王洪波刘伟国
关键词:行政管理机构金朝
2008-2023年桂林市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分布及其驱动因素
2025年
以桂林市3A及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可达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探究桂林市内3A及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化特性,并使用地理探测器对空间分布影响因子进行判断.研究表明:①2008—2023年桂林市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呈上升趋势,且由聚集分布逐渐向均匀分布方向发展.②随着时间推移,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高密度核心区在七星区、秀峰区、雁山区,形成“单重核心,次核心分散”的分布特点.③桂林市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平均可达时间在30 min左右,尤其是主城区可达性较好,普遍在15 min以内.④影响桂林市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因素影响力依次为:高程>GDP>路网核密度>水系.
岳娜魏亚娟侯红蕊陈茜刘伟国
关键词:旅游景点
碑刻所见明清泽州西部乡村庙宇建筑的空间形态
2025年
明清时期泽州西部乡村庙宇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基于历史地理学视角,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乡村庙宇的平面布局及其规制。研究发现,明清时期泽州西部乡村庙宇建筑的空间构成要素各不相同,庙宇规制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本研究不仅可为深入阐释乡村庙宇的独特价值提供参考,还可为历史乡村聚落地理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刘伟国
关键词:平面布局碑刻资料
论中国陶瓷业遗产的申遗策略被引量:3
2012年
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与其相关的产业遗产也是中国最为典型的遗产类型之一。无论从陶瓷文化的重要性和世界遗产的发展趋势,还是从文化主权出发,中国陶瓷业遗产申报世界遗产已刻不容缓。以文物保护单位制度为数据来源,确定了789项陶瓷业遗产,并以此分析了这些项目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陶瓷业遗产应该以瓷器生产的历史阶段为重点,以陶瓷文化的整体价值为依托,采取多项联合捆绑申报的方法申报世界遗产。
戴湘毅刘伟国徐敏
关键词:风景园林世界遗产申遗
浙江省“遗存县治”的历史与现状被引量:2
2014年
"遗存县治"是因县级行政单位的撤并或其驻地迁徙而不再驻治的曾驻县治,是特殊的县治聚落类型。本文从历史地理学的视野,以浙江省为范围,梳理了历史时期浙江省曾驻"遗存县治"之县级行政单位的建置沿革,进而分析了"遗存县治"的遗存原因、时空分布和遗存现状。为"遗存县治"的聚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奠定了历史地理研究的学术基础。
阙维民刘伟国
关键词:建置沿革
温州矾矿矿业遗产保护规划简述及社会问卷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温州矾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是中国传统矿业中具有特色的非金属矿。作为矿业遗产项目,温州矾矿矿业遗产具有矿业遗产多样、与区域社会联系紧密、矿业遗产分布与城镇交错等特点;为了促使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亟待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作为温州矾矿矿业遗产拟申报世界遗产的前期调研成果,已发表"浙江矾山矾矿的遗产价值与保护建议"一文,在遗产保护理念方面,阐述了温州矾矿的地理环境、历史变迁、遗产构成、遗产特色、遗产价值与保护建议。在遗产保护实践方面,简述温州矾矿遗产保护规划,以作补充,并附温州矾矿矿业遗产社会问卷的分析结果。
阙维民林尚凯徐敏刘伟国
关键词:风景园林
城乡遗产视野下的浙江省'迁撤县治'
"迁撤县治"是指县级行政单位的撤、并或迁址而不再治县的原有县治,是县级行政区划变迁的产物。论文在分析浙江省"迁撤县治"的建置沿革、地域分布、形成原因、聚落现状、遗存现状和等级现状等...
刘伟国阙维民
关键词:遗产价值
历史地理视角下的泰山与泰山崇拜被引量:2
2019年
泰山崇拜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即宗教信仰与帝王封禅、民间信仰与士民崇拜,其形成和发展得益于泰山秀丽的风景,以及泰山所在地区自古以来发达的区域经济和繁荣的历史文化。历史悠久和积淀深厚的泰山崇拜,为泰山遗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泰山之所以享誉中外,成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与泰山秀丽的风景、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是分不开的。
韩光辉彭静杨刘伟国
南太行山传统村落文化线路构建研究——以沁河古道及沿线传统堡寨村落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传统村落是一种特殊的乡村聚落,与其所在区域是图—底的关系,传统村落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的形成离不开区域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影响。沁河古道传统堡寨村落形成于沁河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历史发展轨迹之中,密集分布在沁河两岸,是沁河古道沿线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和载体。文化线路可以实现区域地理和历史的统一,区域各种文化时空的表征。文化线路作为一种遗产保护的方法论,文化线路内的遗产要素是"关系遗产",强调线路范围内各种遗产要素的整体特征和文化认同。文化线路是一种"化零为整"的遗产保护模式。这些特征对于沁河古道沿线传统堡寨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依托沁河、沁河古道构建传统村落文化线路。
刘伟国
关键词:文化线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