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婧
-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癌组织中MMR蛋白表达、P53突变、CD3^(+)CD8^(+)免疫评分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癌组织错配修复基因(MMR)蛋白表达、P53突变、CD3^(+)CD8^(+)免疫评分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沧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7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癌组织切片和临床资料。采取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MMR蛋白表达、P53突变、CD3^(+)CD8^(+)免疫评分,分析其及基于三者的分子分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20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癌组织中MMR蛋白表达缺失40例(33.33%),P53突变47例(39.17%),CD3^(+)CD8^(+)免疫评分I3~I4 86例(71.67%)。癌组织中MMR蛋白表达、P53突变、CD3^(+)CD8^(+)免疫评分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大网膜转移、淋巴结转移有关,且MMR蛋白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宫体下段受累有关,P53突变与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肌层浸润深度有关,CD3^(+)CD8^(+)免疫评分与年龄、分化程度有关(P<0.05)。MMR蛋白表达缺失、P53突变和CD3^(+)CD8^(+)免疫评分I0~I2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低于MMR蛋白表达未缺失、P53未突变和CD3^(+)CD8^(+)免疫评分I3~I4患者(P<0.05)。年龄、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体下段受累、淋巴结转移、生存及复发情况在dMMR/MSI-H组、TILs-H组、P53-abn组、无特点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癌组织中MMR蛋白表达、P53突变、CD3^(+)CD8^(+)免疫评分均具有评估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价值,基于三者的分子分型可能有助于指导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治疗。
- 吕元杰周玮玮张景瑜冯婧邢荣格苗志刚
-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癌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化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血管生长因子及Th17/Treg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化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血管生长因子及Th17/Treg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8)和研究组(n=58)。对照组采取紫杉醇+卡铂化疗治疗,研究组采取紫杉醇脂质体+卡铂化疗治疗。21 d为1个周期,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周期。观察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周期后血清肿瘤血管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并记录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治疗6个周期后,两组临床总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恶心呕吐、肌肉关节痛发生率分别为3.45%、1.72%,均低于对照组(15.52%、1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泻、脱发以及粒细胞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周期后,两组MMP-9、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的MMP-9、VEGF水平分别为(398.34±118.36)ng/L、(543.84±86.84)μg/L,均低于对照组[(581.33±113.32)ng/L、(711.28±118.3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周期后,两组的Th17、Th17/Treg均较治疗前降低,Treg均较治疗前升高,但研究组的Th17、Th17/Treg分别为(2.98±0.68)%、0.39±0.11,均高于对照组[(2.12±0.45)%、0.24±0.07],研究组的Treg为(8.14±0.95)%,低于对照组[(9.16±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研究组的累积生存率为91.4%,对照组为86.2%;两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0.792,P=0.373)。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化疗能减轻晚期卵巢癌患者恶心呕吐以及肌肉关节痛等毒副反应,还能有效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调控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 于一平尹雯冯婧钱素敏
- 关键词:紫杉醇脂质体铂类化疗血管生长因子
- Th17细胞分化与调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21年
- Th17细胞是一种不同于Th1和Th2细胞的新型第三类效应性CD4+T细胞亚群,以特异性分泌高水平的IL-17为特征,后者作为一种炎症介质,通过与IL-17受体的结合,以及与IL-6、TGF-β等细胞因子和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的相互作用,引发包括JAK/STAT等途径在内的一系列信号传递,从而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介导机体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近年来,人们对Th17细胞的分化及其调控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本文就影响Th17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和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通路调控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加深对Th17细胞分化和免疫功能调控机制的认识,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和思路。
- 冯婧李新胜侯振江
- 关键词:辅助性T细胞17CD4~+T细胞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
- SF-1、miR-1290、miR-630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及与TNM分期关系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微小RNA-1290(miR-1290)、微小RNA-630(miR-630)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及与TNM分期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21年9月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比较不同组织、不同病理特征、不同随访结局患者组织SF-1、miR-1290、miR-630表达水平,分析组织SF-1、miR-1290、miR-630表达与病理特征关系及其预测随访结局的价值。结果 癌组织SF-1、miR-1290表达高于癌旁组织,miR-630表达低于癌旁组织(t=9.799、12.933、10.915,均为P<0.05)。经相关性分析,组织SF-1、miR-1290表达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759、-0.848,均为P<0.05),与2018FIGO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呈正相关(r=0.634、0.688、0.706、0.722;0.825、0.816、0.870、0.853,均为P<0.05);组织miR-630表达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936,P<0.05),与2018FIGO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呈负相关(r=-0.693、-0.725、-0.780、-0.801,均为P<0.05);组织SF-1表达与miR-1290表达呈正相关(r=0.823,P<0.05),与miR-630表达呈负相关(r=-0.708,P<0.05);组织miR-1290表达与miR-630表达呈负相关(r=-0.788,P<0.05)。随访结局不良患者子宫内膜组织SF-1、miR-1290表达高于良好患者,miR-630表达低于良好患者(t=13.014、9.342、8.436,均为P<0.05);组织SF-1+miR-1290+miR-630表达预测不良结局的ROC下面积(AUC)为0.916,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6%和88.24%。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F-1、miR-1290表达升高,miR-630表达降低,并与TNM分期、病情转归有关,可作为术前无创性评估TNM分期以及早期预测病情转归的一种方法。
- 吕元杰周玮玮张景瑜冯婧邢荣格苗志刚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TNM分期
- CYFRA21-1、SCCA及NSE在卵巢癌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分析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卵巢癌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卵巢癌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80名同期院内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CYFRA21-1、SCCA、NSE水平;对比观察组Ⅰ~Ⅱ期、Ⅲ~Ⅳ期的血清CYFRA21-1、SCCA、NSE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CYFRA21-1、SCCA、NSE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卵巢癌的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卵巢癌预后的单因素、多因素。结果血清CYFRA21-1、SCCA、NSE:观察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血清CYFRA21-1、SCCA、NSE水平均高于Ⅰ~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SCCA+NSE联合诊断卵巢癌的AUC为0.851,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P<0.05);经随访,52例患者预后不良,79例患者预后良好;经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为Ⅲ~Ⅳ期、CYFRA21-1>2.08 ng/mL、SCCA>1.50μg/mL、NSE>12.50 ng/mL是影响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接受血清CYFRA21-1、SCCA、NSE辅助诊断,可有效提高疾病诊断价值,预测疾病进展。
- 于一平尹雯冯婧钱素敏
- 关键词:CYFRA21-1SCCANSE卵巢癌
- 子宫内膜癌组织LAMB3、FABP6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层黏连蛋白亚基β3(LAMB3)、脂肪酸结合蛋白6(FABP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中收集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为研究样本。检测LAMB3、FABP6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LAMB3和FABP6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AMB3、FABP6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AMB3与FABP6表达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LAMB3低表达组的生存率高于高表达组(P<0.05),FABP6低表达组的生存率高于高表达组(P<0.05);FIGO分期为Ⅲ期、肌层浸润深度≥1/2、淋巴结转移、低分化、POLE无突变型、LAMB3高表达及FABP6高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AMB3、FABP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 吕元杰周玮玮张景瑜冯婧邢荣格苗志刚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预后
- 阴道部分封闭术治疗老年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阴道部分封闭术治疗老年患者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阴道部分封闭术治疗老年女性重度POP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中情况、术后恢复以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为POP定量分度分期(POP-Q)Ⅲ-Ⅳ期。结果3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6±2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5±54)ml,无手术副损伤及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6%(5/32)。患者术后POP-Q分期均≤Ⅰ期,无一例复发。32例患者中11例术前合并张力性尿失禁(SUI),4例(12.5%)术后新发轻度尿失禁。术前9例有排尿网难者,2例术后发生尿潴留,经膀胱锻炼、针灸理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缓解。术后随访,客观满意度1OO%,主观满意度96.9%。结论阴道封闭术治疗老年重度POP患者的主客观满意率高,对于年老体弱、无性生活要求患者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疗效可靠、经济实用的术式。
- 李艳飞黄岳冯婧于静
-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排尿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