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胜利 作品数:49 被引量:216 H指数:9 供职机构: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黄土旱塬区秸秆覆盖量对不同降雨年型土壤水温效应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2025年 为了明确黄土旱塬区不同降雨年型下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温效应和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机理,本研究连续7年研究了秸秆覆盖量在不同降雨年型对土壤水分、温度及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显著提升越冬期地温,覆盖量越大,增温效果逐渐减弱。在干旱年和平水年,返青期1500 kg hm^(-2)处理呈增温趋势,而丰水年则表现为降温;不同年型下,覆盖量越大降温效果越显著。秸秆覆盖在冬小麦生育期内均增加了0~2 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且覆盖量越大贮水量越高;干旱年和平水年,耗水量随覆盖量增加而减少,而丰水年则相反。干旱年返青—灌浆期,1500 kg hm^(-2)处理较露地贮水量增加11.8 mm,且全生育期耗水量在各年型下均高于露地6.9~14.8 mm,其中返青—拔节期和灌浆—成熟期的耗水量增加尤为显著。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1500 kg hm^(-2)处理分别较露地增加17.6%和14.8%,增产主要源于穗数增加;3000 kg hm^(-2)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露地接近,而覆盖量进一步增加则导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当1500 kg hm^(-2)覆盖条件下,可有效提高干旱年和平水年返青期土壤温度,达到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3000 kg hm^(-2)为临界值,过高覆盖量虽显著增强保水效果,但因降温过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 赵刚 张建军 张建军 樊廷录 党翼 周刚 王淑英 樊廷录 王磊 米文博 周刚 程万莉 王淑英关键词:黄土旱塬 冬小麦 秸秆覆盖量 水分利用效率 国内外冬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解从美国引进的21个冬小麦品种及中国北方旱地冬麦区19个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差异,利用26对多态性SSR标记检测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26对标记在40个小麦品种中检测到175条差异带,每对引物多态性位点2~13个,平均6.73个。4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118~0.894,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339,其中相似系数最低的是引进品种1R35与1R24,为0.118;2个姊妹系品种9480-0-3-3与9480-0-3-2的相似系数最高,为0.894。且国外引进品种平均遗传距离高于国内品种,说明引进品种遗传变异基础大于国内品种。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69处,将40个品种聚为5类,第Ⅰ类包含美国引进的7个品种和国内1个品种,第Ⅱ、Ⅲ及Ⅳ类均为供试的国内选育品种(系),第Ⅴ类又分为2个亚类,其中第1亚类(Ⅴ-1)全部为引进品种,第2亚类(Ⅴ-2)包含10个引进品种和8个国内品种。 倪胜利 李兴茂 杨德龙 张国宏关键词:冬小麦 SSR 聚类分析 抗旱、抗条锈、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11 被引量:1 2020年 陇鉴111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冬小麦研究室于2005年以从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进的冬小麦品种1R-1为母本,以兰天10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育种法,通过在旱、寒生态条件下选择及多年多点产量鉴定等手段选育而成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抗旱、抗寒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高产稳产,品质好,适应性广.其于2017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70012. 倪胜利 李兴茂关键词:冬小麦新品种 综合农艺性状 旱地农业 冬小麦品种 育种法 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08 李兴茂 倪胜利 张国宏 唐小明 党翼 王磊 赵刚 内容摘要: 陇鉴108,是以长武134为母本,临远315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品种,原代号B23。该品种属普通冬小麦品种,幼苗生长习性半匍匐,生育期276天,株高92厘米,穗长7.9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红粒。成穗...关键词:关键词:冬小麦 杂交 选育 240份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与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2022年 为了解240份小麦材料苗期的抗旱性并筛选有效苗期抗旱指标,在干旱胁迫和对照环境下测定胚芽鞘长(CL)、第一叶长(FL)、地上部鲜质量(SFW)等8个苗期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各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各材料胚芽鞘长、根冠比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低于对照组。对各性状抗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将8个性状归纳为3个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5%。聚类分析将240份材料分为高抗旱、抗旱、中等、干旱敏感、干旱高敏感5个群体,其中高抗旱品种13份。苗期指标抗旱系数与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苗期的胚芽鞘长与株高、旗叶长、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活力高的品种具有较高的千粒质量,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抗旱系数D值进行苗期抗旱性评价更准确。通过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可提前对小麦进行抗旱性评价,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并加速小麦抗旱育种进程。 孙楠楠 周全 职蕾 乔朋放 牟丽明 倪胜利 Dauren Serikbay 李兴茂 胡银岗 陈亮关键词:小麦苗期 抗旱性 农艺性状 黄土塬区旱作大豆覆膜保水技术效果研究 被引量:8 2011年 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秋季覆膜的周年栽培模式可有效蓄保秋冬闲期土壤水分,大豆临播前0~100cm土层贮水量比常规覆膜或传统露地增加30.5mm,土壤贮水量的增加可有效缓解大豆生长前期土壤水分不足而造成的水分胁迫;周年覆膜大豆产量为3 228.7kg/hm2,较常规覆膜和传统露地分别增产19.0%和40.8%,水分利用效率为10.3kg/(hm2.mm),较常规覆膜、传统露地分别提高10.8%和37.3%。 王立明 陈光荣 张国宏 李兴茂 倪胜利 杨如萍关键词:旱作大豆 水分利用效率 覆膜 黄土塬区 陇鉴系列抗旱优质冬小麦品种选育实践及成效 2024年 为了持续推进寒旱区冬小麦品种选育与应用,以陇鉴系列冬小麦品种为例,回顾和讨论了陇东地区冬小麦育种目标、基因背景来源、主要方法措施、品种改良进展和推广应用情况。提出今后的冬小麦育种工作应以抗旱优质为主,兼顾抗条锈病、白粉病等的育种目标,采用辅助选择和多生态鉴定方法相结合的后代选择方法,保持抗寒抗旱和抗条锈病的优势,同时要加强矮秆丰产品种、抗白粉病品种的筛选,加快寒旱区优质小麦推广应用。 李兴茂 倪胜利关键词:冬小麦 抗旱 陇东地区的寒旱农业特征及冬小麦抗寒旱栽培措施 被引量:1 2020年 陇东地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腹地,为典型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生产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该地区降水集中在7-9月,季节性干旱频发,冬小麦最大需水期降水满足率仅为29.31%;生育期间整体气温变暖,但12月至次年2月和4月气温变化剧烈,在冬小麦生育期提前的情况下易形成冻害。在分析陇东地区寒旱特征及冬小麦受灾成因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气候和降水特征,提出生物主动御旱御寒与覆盖保墒增温抗旱抗寒技术模式,即选育出抗旱耐寒冬小麦新品种,配套抗旱耐寒栽培技术,以保证区域冬小麦生产安全。 赵刚 樊廷录 党翼 李尚中 张建军 李兴茂 王磊 王淑英 程万莉 倪胜利关键词:冬小麦 抗锈、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鉴386选育 张国宏 倪胜利 陈光荣 杨如萍 董博 李兴茂 雍致明 张建军 李尚中 党翼 王磊 赵刚 唐小明 王勇 骆惠生 冬小麦新品种陇鉴386是以抗锈丰产亲本1321为母本,以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旱、抗寒、对条锈病免疫的陇鉴12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属普通型冬小麦,幼苗生长习性匍匐,生育期273天,株高83.7cm,穗长8.4cm,穗...关键词:关键词:冬小麦 品种选育 优质丰产冬小麦新品系陇鉴301选育报告 被引量:3 2007年 冬小麦新品系陇鉴301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以抗锈亲本DW 803为母本,以群体选择获得的中间材料799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2-2004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4 080.3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0号增产5.22%。经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系苗期对条锈菌混合菌表现感染,成株期对条中29号表现免疫,对条中31号、水4、水7表现免疫至中抗,对条中32号、混合菌表现中抗。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4.12%、湿面筋30.6%,容重平均804.76 g/L。全生育期275 d,抗倒伏,抗旱、抗寒,适宜在甘肃陇东地区、宁夏南部及六盘山以西的半干旱山区种植。 张国宏 李兴茂 倪胜利关键词:冬小麦 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