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银贤
- 作品数:47 被引量:22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中美骨科住院医师培养制度的对比与思考被引量:6
- 2019年
- 由于国情的不同,中美骨科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探讨这种差异可以更好地完善我国骨科住院医师培养制度。笔者根据在美国梅奥诊所骨科的学习经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美国梅奥诊所骨科住院医师的培养体系和教学模式,并结合我国当前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进行比较与思考。
- 俞银贤易诚青贲智勤
- 关键词:骨科住院医师
- 不同程度滑囊侧肩袖部分撕裂差异化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肩袖部分撕裂是成人慢性肩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的常见原因,其中滑囊侧肩袖部分撕裂发生率低,但其诊断困难且治疗的预后较差,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目前,针对滑囊侧肩袖撕裂的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物理治疗、康复治疗及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等方法。手术治疗主要在肩关节镜下进行,通常为单纯清理术合并或不合并肩峰下成形术,而肩袖修补手术根据缝合方式(单排固定、双排固定)及缝合技术(穿肌腱修复、单层修复、部分撕裂转全层修复)不同可分为多种方式。此外,一些生物治疗方法可在术中及术后应用,以巩固或增强手术疗效。该文对滑囊侧肩袖部分撕裂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吴亘彬俞银贤
- 关键词:手术治疗生物治疗
- 钽金属杯结合打压植骨应用于髋臼骨量薄弱患者初次THA术中重建的早期临床研究
- 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伴有严重髋臼骨量减少的全髋置换术中,采用钽金属杯结合打压植骨重建髋臼的23例患者,男9例,女14例;年龄53~88岁,平均(64.3±16.2)岁.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全髋置换...
- 易诚青马春辉俞银贤
- 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稳定性研究
- 目的:回顾性研究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比较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间16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其中78例行直接前方入路,82例行后外侧入路.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全髋关节...
- 桑伟林马金忠朱力波陆海明俞银贤
- Nice结辅助复位与传统复位在治疗Robinson 2B型锁骨中段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 2025年
- 目的比较可吸收缝线Nice结辅助复位联合解剖锁定钢板与传统复位联合解剖锁定钢板治疗Robinson 2B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6月至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收治的50例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Robinson 2B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Nice结辅助复位组25例:2B1型18例,2B2型7例;传统复位组25例:2B1型20例,2B2型5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 d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半年随访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50例患者术后获得6~14个月随访,平均(12.2±1.50)个月。Nice结辅助复位组术中出血量(51.20±16.16)mL低于传统复位组(62.40±14.2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2 d的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半年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切口均一期愈合,均无切口及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可吸收缝线Nice结辅助复位联合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Robinson 2B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固定方法,与传统复位技术相比,Nice结辅助复位可减少术中出血,术后结果满意,不影响骨折愈合,也不增加内固定失败风险。
- 陈金伟张海峰魏子健沈逊江龙海俞银贤
- 关键词:锁骨中段骨折可吸收缝线解剖锁定钢板
- 股骨头坏死CXCL13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及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 第一部分CXCL13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激素性大鼠股骨头坏死的初步实验研究目的 初步探讨CXCL13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疗效。方法 首先构建CXCL13的质粒,经慢病毒包装后转染大鼠...
- 俞银贤
- 关键词:CXCL13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髋关节表面置换病例对照
- 文献传递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异位骨化一例被引量:4
- 2006年
- 俞银贤马金忠
-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异位骨化术后病例报告髋疼痛
- 小转子未累及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复位技巧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总结小转子未累及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复位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74例AO/OTA分型中31~A3.1和31-A3.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资料,男33例,女41例;年龄36-87岁,平均71岁;左侧40例,右侧34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7例,跌伤43例,坠落伤3例,压砸伤1例。采用撬拨技术、Homann拉钩技术、钳夹技术、有限切开等进行复位,复位后均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记录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74例骨折复位均在透视下进行,其中闭合复位73例,有限切开复位1例。平均手术时间(75±4)min,平均术中失血量(135±5)ml,平均透视次数(24±3)次。术后65例患者获得8-23个月的随访(平均1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7.4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7-05分,平均91-4分,其中优29例,良31例,可5例,优良率为92.3%(60/65)。结论小转子未累及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困难,尤其对年龄较轻、肌肉发达的患者,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术复位技巧,以取得更好的治疗疗效。
- 俞银贤吴晓明高堪达高伟李凡黄建华汪方吴小峰周孜辉王秋根
- 关键词:髋骨折内固定器
- 生物固定C2型股骨柄对股骨近端应力遮挡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生物固定C2型股骨柄人工全髋关节对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丢失方面的影响。方法31例C2型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得到完整随访,包括X线片、Harris评分以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密度,采用Gruen七区法,非手术侧作为对照。结果31例患者HHS评分优秀22例,良好8例,一般1例。X线显示所有柄都是稳定的,X线上未见明显假体周围骨密度改变。DEXA测量结果表明手术侧骨密度较非手术侧均出现下降,范围在2.42%~27.4%,平均6.67%,其中Gruen4区和7区的骨密度下降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是-5.52和-7.08,P<0.01)。结论C2型股骨柄术后2年临床疗效较好,DEXA在评估THA的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方面比普通平片更敏感,THA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的骨丢失是存在的,尤其在股骨距区下降明显。假体周围骨丢失与假体设计存在关系。
- 马金忠俞银贤朱力波王建东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 人工髋关节翻修病人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变化
- 目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9例人工髋关翻修病人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密度,了解人工髋关节翻修病人假体周围骨丢失情况。
方法:本院9例因假体松动而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病人,初次置换手术距翻修手术的时间平均...
- 俞银贤马金忠朱力波王建东桑伟林
- 关键词:髋关节翻修骨密度测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