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的手术矫正
- 目的:从眼外肌的解剖及眼球运动的特点来探讨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28例55眼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均行穹窿结膜切口下直肌肌鞘纤维分离,联合行经穹窿部眼睑皮肤穿线术及术后下...
- 温佶俐吕志刚俞瑞陈晶包箐
- 关键词:下直肌结膜切口下睑内翻手术矫正先天性
- 文献传递
- 以青光眼首诊的眼眶病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回顾4例首诊为“青光眼”的眼眶病患者的诊治经过,为眼眶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1年来以“青光眼”首诊的4例住院病人的初诊和最后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以“眼压高”首诊,入院前均多次就诊。人院以后进一步检查,结合眼部MRI及CT、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发现均存在眼眶相关疾病,分别为:颈动脉海绵窦瘘、副鼻窦粘液囊肿侵犯眼眶、眼眶纤维脂肪瘤、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结论眼压高是眼眶病患者常见的体征,常合并眼位异常、结膜及巩膜血管异常、眼球突出等表现。当现有诊断无法完全解释存在的症状时,应完善检查,认真对待患者的病史叙述,密切注意患者的特征性体征,并合理利用影像学分析,提高眼眶病诊断的正确率。
- 李肖春舒锦尔王晓鹏俞瑞吕志刚
- 关键词:眼眶病误诊漏诊
- 眼部重度金属热烧伤的临床治疗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总结重度眼部金属热烧伤急性期、营养紊乱期和瘢痕期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按Poper-Hall分度法把烧伤分4度,并根据烧伤的病理过程分为3期:急性期、营养紊乱期、瘢痕期。急性期给予抗感染及肝素等治疗;营养紊乱期给予糖皮质激素、维生素C及羊膜覆盖、氧雾化眼罩疗法等治疗。结果42只Ⅲ度以上烧伤眼,40只眼保留有功能,2只眼转外地行角膜移植。结论重度眼部金属热烧伤眼球热烧伤是一个复杂的、较长的病理过程,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疗,是保存眼球,保留视功能,为二次手术创造有利条件的保证。
- 俞瑞吕志刚
- 关键词:羊膜移植
- 应用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临床效果和旋转稳定性;探讨如何减少术后散光轴位的偏差。方法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120例(120眼),随机分A、B两组各60例(60眼),分别植入AcrySofToricIOL(A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SA60AT(B组)。观察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未校正视力(UCVA)及总散光度,对两组术后视觉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比较A组60眼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IOL散光轴位的旋转度,评价其在囊袋的稳定性,探讨如何减少术后散光轴位的偏差。结果术后120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个月时A组60眼的UCVA为(O.78±0.15),B组60眼的UCVA为(O.53±0.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视力提高优于B组。6个月时A组的总散光度从术前的2.07D降至0.67D,下降了约68%,B组的总散光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善。A组术后3个月IOL的旋转度平均值是(3.66±2.81)度,术后6个月IOI.的旋转度平均值是(3.65±2.74)度。术后6个月IOL的旋转度与术后3个月IOL的旋转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rySofToricIOL能显著减少术后散光,使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术后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术后散光轴位出现偏差的原因与术者操作密切相关。
- 吕志刚俞瑞
- 关键词:IOL旋转度散光轴位
- 结节性硬化症并左眼视网膜错构瘤及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
- <正>结节硬化症(TS)是一种少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TS致视力下降的病例报道稀少。本文通过报道一例TS并左眼视网膜错构瘤及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病例:患者是有数年TS病史的20岁年轻女性,其因'出...
- 徐丽娟吕志刚俞瑞
- 关键词: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错构瘤结节性硬化症
- 文献传递
- 间歇性外斜视双眼视功能临床检测与治疗的推广应用
- 温佶俐郭新包菁杨咏刘秀伦黄文丽俞瑞陈晶
- 项目针对用不同检测仪器对间歇性外斜视双眼视功能临床检测与治疗对策的确定,完成了92例间歇性外斜视双眼视功能临床检测和分组对症治疗,并进行随访。研究表明:(1)用不同检测仪器检测间歇性外斜视的双眼视功能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 关键词:
- 关键词:斜视
- 眼科手术辅助支架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眼科手术辅助支架,包括支撑护板、护板固定杆和支撑杆,支撑护板通过万向调节器与护板固定杆相连,护板固定杆通过角度调节阀与支撑杆连接。万向调节器可以多角度转动支撑护板,角度调节阀调节护板固定杆左杆和右杆之间...
- 吕志刚俞瑞包菁舒苏凤李肖春
- 文献传递
-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 2025年
- 目的 比较周边虹膜切除术(SPI)、小梁切除术(Trab)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4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PI组32例、Trab组30例。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手术成功率,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眼压变化,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夹角(ACA)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SPI组术后3个月的手术成功率为84.38%,高于Trab组的60.00%(P<0.05);SPI组术后1个月、3个月眼压分别为(16.38±1.43) mmHg、(15.87±1.81) mmHg,均低于Trab组的(17.67±1.74) mmHg、(16.98±1.95) mmHg(P<0.05);SPI组术后3个月BCVA、ACD、ACA分别为(0.58±0.07)LogMar、(2.01±0.17)mm、(1.70±0.24)°,均高于Trab组的(0.53±0.09)LogMar、(1.64±0.20) mm、(1.03±0.21)°(P<0.05);SPI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63%,低于Trab组的40.00%(P<0.05)。结论 SPI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Trab,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
- 李子丰俞瑞李韧
- 关键词: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眼压
- 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散光轴位偏差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出现散光轴位偏差的各种原因,评价其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收集AcrySof Toric IOL植入自内障患者26例(30眼),记录术前预定标记轴位,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时IOL的散光轴位,分析IOL的旋转度及引起术后散光偏差的各种原因,评价其在囊袋内的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没有因视觉质量问题再次手术调整IOL的轴位。与术前设计的IOL轴位比较,术后1周、3个月、6个月IOL的旋转度分别为(3.53±3.01)°、(3.66±2.81)°、(3.65±2.74)°。术后3个月IOL的旋转度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IOL的旋转度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术后IOL散光轴位与术前设计的对照,术后IOL散光轴位偏差5°~10° 6眼(20%),〈5°24眼(80%)。结论AcrySof Toric IOL在囊袋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只要术者充分认识术后轴位出现偏差的各种原因,仔细操作,能有效地让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后散光轴位与术前设计保持基本一致,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术后视力。
- 俞瑞吕志刚
- 关键词:白内障散光旋转度
- 双线性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应用双线性技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效果。方法将白内障患者98例102只眼随机分为双线性组和对照组,使用Millenium型超声乳化仪,应用双线性技术,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术中设定负压双线性组80~30...
- 高颖俞瑞刘秀伦包菁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