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斐
- 作品数:24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应用于肥胖产妇临床分析
- 2015年
- 目的临床分析硬-腰联合麻醉"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术在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02~2014-06肥胖产妇剖宫产、符合以下条件的病例:应用硬-腰联合麻醉,ASA分级Ⅰ-Ⅲ级,体重指数大于30 kg/m2,脊柱无畸形。硬-腰联合麻醉穿刺任何一方累计三次失败病例,改用其它方法穿刺。观察一次穿刺成功例数、穿刺针碰到神经例数、置管是否有阻力脑脊液引流情况。结果统计到符合条件的病例69例,应用穿刺方法:中入路穿刺法(Z组)42例;"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穿刺法(B组)39例,其中12例为Z组腰穿穿刺失败病例,B组没有穿刺失败病例。Z组较B组硬外穿刺碰到神经发生率高(P〈0.05),腰穿一次成功率低(P〈0.01);腰穿碰到神经、置管有阻力、脑脊液引流不畅发生率(P〈0.01)。结论 L4-5间隙硬外穿刺,"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外穿刺应用于肥胖产妇优于正中入路,值得推广。
- 胡水娥吴仲烨段雨杉王晓艳任斐李玲霞张兆伟胡彬
- 关键词:肥胖产妇
- L_(4~5)椎间隙“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术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硬-腰联合麻醉L4-5椎间隙"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硬脊膜外腔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12月ASA分级Ⅰ~Ⅲ级硬-腰联合麻醉病例。患者采用侧卧位,Tuffier’s线确定脊柱间隙,L4-5椎间隙之间硬-腰联合麻醉套针穿刺(针内针型)。正中入路、锐角侧入路,"把持式"方法穿刺。硬外穿刺、腰穿任何一方累计三次失败者,改用其他方法。硬外穿刺一次成功病例数,硬外、腰麻穿刺针触及到神经病例数,硬外穿刺耗时,穿刺后第6天腰痛病例数,置管顺畅否,引流脑脊液情况。结果统计到符合条件的病例261例所用穿刺方法:正中入路穿刺法(Z组)133例、"把持式"锐角侧入路穿刺法(B组)128例。Z组较B组单次穿刺用时短(P〈0.05);麻醉后第6天腰痛发生率高(P〈0.05);腰穿一次成功率低(P〈0.01);腰穿碰到神经、置管有阻力、脑脊液引流不畅发生率高(P〈0.01)。结论 L4-5间隙硬外穿刺,"把持式"锐角侧入路优于正中入路,值得推广。
- 胡彬段雨杉王晓艳吴仲烨任斐李玲霞张兆伟
- 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气流征象临床观察
- 2014年
- 目的:观察气流征象检测气管内插管成功与否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方法:选择较为标准的国人,剔除特别高大、矮小、肥胖、肢端肥大症、困难插管患者,100例ASAⅠ~Ⅱ级气管内麻醉患者,选择合适的导管,静脉快速诱导,普通弯喉镜片明视气管内插管。插管时看到导管插入声门,导管气囊后缘进入声门再进约1~2 cm停止进管,导管气囊充气,快速按压胸骨,耳听导管内是否有气流声及强弱,接麻醉机,检测潮气量大小,手控呼吸,观察呼末二氧化碳,听诊器听诊双肺和剑突下,确定导管在气管内。结果:100例插管成功病例,男女气流征阳性者91例,阳性率91%。其中73%为强阳性,潮气量在61~64 mL左右;弱阳性为18%,潮气量在19~22 mL左右,部分病例只能听到气流声音,而测不到潮气量;阴性者只占9%。结论:气流征可以作为确定气管内插管成功的标准之一,且最为快捷,简便易行,没有口咽腔、呼吸道组织损伤,可反复操作,操作性、实用性强,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 胡彬吴仲烨任斐薛鹏高慧陈彬刘磊张兆伟
- 关键词:气管内插管
- 一种麻醉用给药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麻醉用给药装置,包括注射管、定位槽和活动块,所述注射管的右端外侧设置有握把,且注射管的内壁表面开设有定位槽,并且注射管的内侧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左端安装有活塞,且推杆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暗槽的内...
- 党璐常宝生任斐周煜虎
- 文献传递
- “挑厌式”盲探插管用于困难气管内插管21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挑厌式"盲探插管用于困难气管内插管的可行性。方法 21例应用普通弯喉镜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3~5次失败患者,改用"挑厌式"盲探气管内插管。监测同一患者不同气管内插管方法的血流动力学、SpO2变化,插管时间。结果 21例患者采用"挑厌式"盲探气管内插管获得成功,插管用时少,血流动力学、SpO2变化轻微。结论经右口角入路"挑厌式"盲探气管内插管是一种能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好方法。
- 胡彬任斐李玲霞薛鹏秦妮娜
- 关键词:插管法气管内
- “挑厌式”盲探气管内插管导管折弯长度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挑厌式"盲探气管内插管应用的导管理想折弯长度。方法 60例气管内麻醉病人,随机分三组各20例。导管前端折弯长度:A组等于患者的颏舌距减1厘米,B组等于颏舌距,C组颏舌距加导管头至最近气囊缘的距离。三组插管均应用"挑厌式"盲探气管内插管术。结果 A组一次成功19例,成功率95%,没有失败病例,平均用时17±11s;较B、C组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挑厌式"盲探气管内插管应用的导管理想折弯长度:颏舌距减1厘米。
- 胡彬任斐吴仲烨李玲霞薛鹏陈彬张兆伟
- 右美托咪定对顺铂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顺铂诱导的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分为3组:对照组、顺铂组和Dex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mTOR/ERK1/2信号分子及E-钙粘蛋白的表达,采用试剂盒法检测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顺铂组和Dex组Caspase 3、Caspase 9和Bax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Dex组高于顺铂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顺铂组和Dex组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顺铂组和Dex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顺铂组和Dex组ROS的含量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显著增加(P<0.05),Dex组高于顺铂组(P<0.05)。Dex组p-mTOR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顺铂组(P<0.05),对照组和顺铂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顺铂组和Dex组p-ERK1/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Dex组低于顺铂组(P<0.05)。各组间mTOR和ERK1/2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Dex可进一步促进顺铂诱导的肺癌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TOR和ERK1/2增殖信号通路的活性及抑制E-钙粘蛋白的表达有关。
- 任斐王敏徐小矛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氧化应激凋亡
- 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术中应用的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究老年消化道肿瘤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2例采用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使用改良警觉/镇静评分(OAA/S)量表对2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评估,记录术后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切皮前3 min时、手术开始20 min、术毕时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丙泊酚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术中行靶控输注丙泊酚能够提升麻醉效果,术后麻醉恢复时间快,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 任斐徐小矛刘涛
- 关键词:老年消化道肿瘤丙泊酚靶控输注
- 临床测量颌面部部分解剖距离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颌面部部分解剖距离与鼻、口、咽腔解剖结构方面的关联,以便为经鼻气管内插管做前期准备。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气管内麻醉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快速诱导,普通弯喉镜经口明视下测量口咽部解剖距离,麻醉平稳后测量颌面部部分解剖距离。结果:鼻耳距(BEJ)男女直距分别是10.9、10.2 cm,弧距分别是12.1、11.3 cm;鼻壁距(BBJ)男女分别8.5、8.4 cm;腭壁距(EBJ)男女分别3.0、2.8 cm;杓高度(SGD)头端约0.3~0.4 cm、尾端1.4~1.6 cm;鼻后距(BHJ)男女分别5.4、5.3 cm;孔喉距(KHJ)男女分别是12.4、11.9 cm;杓壁距(SBJ)男女分别是1.5、1.4 cm。孔喉距与鼻耳距的弧距长度相当(P〉0.05);男女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翼根部至耳垂根部的弧线距离大约等于鼻后孔下缘至喉口的距离;按照这一长度和导管前端略翘起塑形导管,形成两个弯曲有利于从下鼻道经鼻后孔拐弯到口咽腔;导管进入咽腔导管头已接近喉口;导管前端略翘起有利于越过杓状软骨间切迹至食道后壁这一“台阶”进入声门。
- 胡彬吴仲烨李玲霞刘磊薛鹏秦妮娜任斐陈彬张兆伟
- 关键词:颌面部经鼻气管内插管
- 不同持续时长过度通气对老年结直肠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持续时长过度通气对老年结直肠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通气设置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即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对每组分别应用不同持续时间过度通气,对照组f:12次/min,I∶E:1∶2,术中根据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进行调整,维持PETCO_(2)在35~45 mmHg;试验1组在插管后f:12次/min,气腹时f:15~20次/min,持续到术毕;试验2组在插管后f:12次/min,气腹时f:15~20次/min,持续自主呼吸恢复。比较3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离开PACU时间,比较3组患者插管后5 min、气腹后30 min和手术结束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每搏变异度(SVV)]与呼吸功能[PETC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指标,并比较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2组与试验1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显著低于试验1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30 min,3组患者SVV、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SVI、MAP、心率明显高于试验1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即刻,3组患者的SVV、S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CI、MAP、心率高于试验1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30 min和手术结束即刻,试验2组PETCO_(2)水平明显高于试验1组与对照组,PaCO_(2)水平明显低于试验1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患者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
- 李玲霞高东梅胡彬贺芬任斐王敏李元军
- 关键词:过度通气持续时间结直肠癌苏醒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