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宗萍
- 作品数:114 被引量:671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智能多功能人工模拟降雨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多功能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包括通过滑动机构设置在底座上面的降雨装置,降雨装置包括PLC控制器以及对称设置的第一展开机构A和第一展开机构B,第一展开机构A又连接有第二展开机构A,第一展开机构B又连接有...
- 杨媛媛王添王飞超 李晓腾李鹏李占斌徐国策程圣东任宗萍 董珊珊
- 文献传递
- 流域降水径流关系非一致性突变点诊断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域降水径流关系非一致性突变点诊断分析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首先确定研究流域,收集该领域的相关数据;利用每年月降水量和月径流量时间序列数据,计算验累积概率;选择几种概率分布函数作为备用选择,分别计算相应...
- 徐国策贾路任宗萍李占斌李鹏鲁克新程圣东于坤霞成玉婷王飞超朱田甜
- 文献传递
- 可自动补水的常水头饱和渗透仪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补水的常水头饱和渗透仪,属于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水管b,水管b的一端连接水源供给装置,水管b的另一端与饱和渗透容器的底部相连,在水管b上还安装有能够感应并调节水源供给装置内部水压的压力感应装置。本...
- 李占斌王添李鹏任宗萍徐国策于坤霞杨媛媛董珊珊王飞超李晓腾
- 文献传递
- 一种可交互式的区域降水量批提取方法
- 一种可交互式的区域降水量批提取方法,步骤为:步骤S1,收集地面气象观测站降水量监测数据;步骤S2,使用ArcGIS软件,根据用户研究区提取区域内地面气象观测站基础信息,并将区域内站点I D导出为id.txt;步骤S3,将...
- 谢梦瑶任宗萍李占斌李鹏张晓明李斌斌
- 基于“3S”技术的水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 2016年
-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简称"3S"技术,在地形因子提取、流域河网划分和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等水文学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目前,水文学教学与"3S"技术结合不紧密,水文学理论与"3S"实践没有有效结合。本研究针对学生"3S"技术理论基础薄弱、"3S"技术讲授重点不突出、实践内容少等问题,提出了基于"3S"技术的水文学教学模式,符合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 徐国策李占斌鲁克新莫淑红任宗萍
- 关键词:本科生水文学教学模式
- 一种流域次降雨事件下淤地坝系失效风险评价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域次降雨事件下淤地坝系失效风险评价方法,步骤包括:1)收集淤地坝资料及次降水资料;2)建立淤地坝上下游之间拓扑关系判别函数,对淤地坝逐级编号;3)建立每座淤地坝的坝高‑库容曲线函数,找到最大场次降水量;...
- 李占斌贾路徐国策李鹏任宗萍王飞超冯朝红张译心王斌张家欣徐明珠
- 黄土坡面溶解性碳流失特征及其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
- 2025年
- [目的]为系统认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碳的流失过程、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对比分析梯田、草地、上梯下草、上梯下裸等水土保持措施下黄土坡面溶解性有机碳与无机碳随降雨过程的流失特征及影响因素,量化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坡面溶解性碳流失的拦蓄效益。[结果]各水土保持措施下坡面溶解性碳浓度随降雨过程无明显变化规律,但溶解性碳流失通量均较裸地显著降低(p<0.05),且以溶解性无机碳流失为主,其贡献碳流失量的79.5%~83.1%;草地、上梯下草、梯田和上梯下裸措施对坡面溶解性碳的拦蓄效益分别为76.9%、56.3%、47.6%和18.0%;坡面产流量是影响溶解性碳流失通量的决定因素,碳流失量与产流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深化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土壤碳流失过程的认识,为黄土高原坡面水土保持碳汇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 王璞任宗萍马晓妮王凯博董彭蓓贺国凯
- 关键词:模拟降雨水土保持措施黄土高原
- 砒砂岩区小流域场次洪水产流产沙特征被引量:3
- 2020年
- 我国砒砂岩区属于多营力复合侵蚀区,其中水力侵蚀是各侵蚀物质输移的主要载体。选取位于裸露砒砂岩剧烈侵蚀区的二老虎沟小流域为研究区探讨砒砂岩区小流域场次洪水产流产沙特征,细化区域水蚀过程。2018年8月采集了小流域两层泥沙沉积旋回样及对应的侵蚀物质来源,结合泥沙沉积旋回样对应的降水、径流、泥沙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洪峰所在时间将两次洪水事件命名为20180716(1号)和20180719(2号)。结果表明:流域雨前土壤含水量及雨型差异是决定流域产流开始时间和初损量的主因。1号洪水径流量、输沙量分别为2号洪水对应的该值的2.7倍及3.4倍。粉粒、中砂粒、细砂粒为二老虎沟小流域坝地沉积旋回样的主要粒径,占比达70%。两场次洪条件下小流域泥沙淤积状况存在差异,与1号洪水的沉积旋回样相比,2号洪水的沉积旋回样粒径粗化。黏粒、粉粒、极细砂粒占比减少,细砂粒、中砂粒、粗砂粒的含量增加。利用Weibull分布拟合了二老虎坝地泥沙沉积旋回主要物质来源(地表覆土及裸露砒砂岩)的理论分布曲线,在此基础上根据最小二乘准采用差分进化算法求得沉积旋回层的物质来源比例,结果显示砒砂岩为两场洪水沉积旋回样中的主要侵蚀运移物质。
- 谢梦瑶任宗萍李占斌李鹏马勇勇蒋凯鑫
- 关键词:产流产沙沉积旋回粒径分布WEIBULL分布
- 4种土壤入渗测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7
- 2012年
- 入渗是土壤的基本物理性状,与降雨产流、侵蚀、非点源污染等过程密切相关,快速、准确测定土壤入渗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大豆地的黄土为测试土壤,利用双环、单环、圆盘入渗仪、Hood入渗仪4种方法测定了土壤入渗性能,并以双环法测定的稳渗速率、Hood仪测定的饱和导水率、单环/双环和圆盘测定的累积入渗量为基础,比较分析了4种方法各自的优劣。结果表明,单环、圆盘、Hood测定的稳渗速率分别为双环的116%,111%和225%,双环、单环、圆盘测定的饱和导水率分别为Hood的65.8%,75.1%和105%,双环、单环、圆盘达到稳渗时间分别为100,80和30min。说明圆盘测得的稳渗速率、饱和导水率最接近标准值,而且省时省力省水,更适合于野外实验。
- 朱良君张光辉任宗萍
- 关键词:土壤入渗双环法
- 基于综合得分法水文模型精度识别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综合得分法水文模型精度识别的方法,步骤包括:1)收集整理研究区各水文站的水文资料;2)对水文资料进行前期处理,分析各站点资料的趋势性变化,划分模型率定期及验证期,进行水文模型模拟及参数率定,计算各模型...
- 于坤霞刘昱王飞超李占斌李鹏任宗萍王添贾路白璐璐蒋凯鑫徐明珠张荷惠子周壮壮张镇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