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永旭
- 作品数:24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洪都拉斯科潘遗址8N-11号贵族居址北侧晚期建筑被引量:3
- 2017年
- 8N-11号贵族居址是科潘遗址除王宫以外的最高等级建筑,主体是一处封闭的方形院落,四面为石砌高台建筑。对院落北侧建筑的发掘表明,科潘王国晚期,北侧建筑由中部有两层台基的主建筑和东、西两侧附属建筑组成。中部台基的13组墨西哥纪年和交叉火炬雕刻,说明此贵族家庭与王室有密切联系。
- 李新伟荷西.拉莫斯彭小军付永旭郭志委周振宇张东贾笑冰
- 绳纹施制技术的分析和实验被引量:3
- 2018年
- 绳纹是古代陶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不仅黄河和长江流域的陶器上常见绳纹,而且在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史前陶器上也相当普遍。以至于日本的同行,将其国内整个新石器时代统称为绳纹时代。长期以来,绳纹作为一个细而微的基本技术问题,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研究范围和领域逐步扩大,绳纹及相关问题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一个关于绳纹施制的系统实验。实验的基础是建立在对考古出土文物标本的细致观察和研究之上,据此提出可能存在的施纹工具。工具的仿制在实验中也有体现。有意识地设计出不同的施纹工具,进而实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并详细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同时,紧扣考古学问题进行初步释读。实验的顺利实施,对深入认识绳纹工具制作和绳纹的施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以往认为的滚压绳纹和拍印绳纹的界定标准提出了新的思考。
- 付永旭
- 关键词:二里头文化绳纹
- 中国考古学中的学术自由、政治思想正确和早期文明:关于夏——二里头关系的讨论被引量:2
- 2009年
- 夏(或商)与二里头遗址或二里头文化的关系,已经讨论了差不多半个世纪,是研究中国早期历史的中外学者们所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也是中外学者认识上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本来,二里头和夏(或商)的关系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但是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和解读,却无法回避研究者自身文化背景和其他更深层次的政治、历史、社会和文化传统等等问题的介入和影响。本文的起因,源自刘莉对罗泰发表在美国《哈佛亚洲研究杂志》(2007年67卷第1期)上一篇书评的一段评论。这段评论涉及中国考古学家对夏—二里头关系的看法。刘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外103名中西方学者和学生就下面的几个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调查:(1)是否大部分中国考古学者认为二里头代表夏?(2)这一看法是如何形成的?(3)在中国认同古代文献的传统观点是表示政治思想正确吗?(4)同意二里头和夏有关的人是以此表示自己爱国吗?(5)有人不同意夏(或商)和二里头有关吗?(6)如果有,他们会害怕被戴上不爱国的帽子吗?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和分析,刘莉的结论是,夏是否存在,夏和二里头的关系问题在考古学和历史学界主要是一个学术问题,虽然不能排除其中参杂着中国人对自己历史的民族感情的成分,同时也不排除某些地区存在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但是把这一学术争论政治化,并把"大多数中国考古学家"描述成缺乏独立思考或仅仅是一个追随政治教条的群体,是一种不负责任并缺少根据的臆想。在对中国考古学和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中,不同观点的存在不可避免;对这些问题的争论将推动进一步的研究。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使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去研究考古学和历史问题,因此也会获得不同的结论,这并没有什么不合适。我们应鼓励并推动更多样化的学术研究,而不是将学术问题政�
- 刘莉付永旭
- 关键词:二里头文化早期文明学术自由政治思想二里头遗址
- 广西晚更新世小石片石器的来源
- 2025年
- 20世纪80年代,在柳州白莲洞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一批含小型石片石器工业技术的石制品。原料为燧石,个体普遍较小,又被称为“小石片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使用石片以及与加工石器相关的副产品。由于石片石器工业技术被认为是北方地区的主工业传统,而以广西为代表的岭南地区被认为是砾石石器工业传统分布的核心区。因此,白莲洞遗址的发现在学术界掀起了关于小型石片石器技术来源及其与砾石石器关系问题的讨论。近年,隆安娅怀洞和柳州凤岩等遗址的发掘,证明了小石片石器工业至少在距今4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广西地区。同时,柳州凤岩遗址的发掘从地层上厘清了本地区含小石片石器与含砾石石器的地层之间的关系。通过系统梳理广西地区含小石片石器的遗址,以及对比分析广西周边地区相关遗址的分布规律及地理环境。有理由相信,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以白莲洞遗址为代表的广西地区的小石片石器很可能来自云贵高原地区。
- 付永旭
- 关键词:晚更新世晚期
- 贵州牛坡洞遗址动物骨骼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变化
- 2025年
- 本研究对牛坡洞遗址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四期文化遗存中的92例动物骨骼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人类狩猎策略及所处环境的变化。水鹿、梅花鹿等五种哺乳动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数据反映出栖息在林地的生态习性,且在不同时期未见明显变化,表明这些动物都是人类狩猎所获,没有人工驯养痕迹。无论是样品量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水鹿,还是所有哺乳动物,其δ13C值的分布范围在前三期有所增大,却在第四期有所减小。这可能与先民的狩猎半径呈正相关,表明在前三期,牛坡洞先民的狩猎范围逐渐扩大,而在第四期却有所缩小。这种变化可能与第二期和第三期石器技术的进步以及前三期文化中较高的狩猎强度相关。尽管该区域在约万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气候环境的巨大变化,但牛坡洞先民依然能长期有效地利用周边环境中的动物资源,在黔中地区长期生存。
- 马姣付永旭陈相龙武仙竹胡耀武
- 关键词:哺乳动物稳定同位素古环境
- 绳与绳纹的民族考古调查、实验与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绳纹是古代陶器表面常见的纹饰之一,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地区广为流行。了解陶器上的绳纹,对于认识古代陶器的制作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但因为其是陶器研究中一个具体而又细微的方面,往往为国内研究人员所忽视。随着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陶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的绳纹研究也逐渐得到关注。研究绳纹,首先就要了解绳与绳纹的关系,然后才能深刻理解陶器上的绳纹变化。
- 付永旭
- 关键词:绳纹民族考古学
- 广西宾阳县新窑村的现代制陶技术被引量:3
- 2011年
-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的新窑村,尚有现代制陶作坊存在。这些制陶作坊均采用快轮制陶技术。此次,对其进行的考察主要包括原料采集、制作工艺、阴干及烧制等方面。考察的结果,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制陶工艺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 付永旭
- 关键词:陶器拉坯龙窑
- 牛坡洞遗址考古发现纪实
- 2023年
- 贵州域内岩溶地貌发育,其中大量分布的岩溶洞穴,多成为了古人类天然的庇护所。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旧石器时代以来的洞穴遗址500余处。如果从1965年裴文中率队赴黔西观音洞发掘算起,贵州洞穴考古发掘与研究已经走过近60年的风雨历程。期间,经过发掘且有深入研究的遗址主要有黔西观音洞、盘县大洞、兴义猫猫洞、水城硝灰洞、平坝飞虎山等。
- 付永旭
- 关键词:洞穴遗址考古发掘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
- 试论甑皮岩遗址出土的凹石
- 2023年
- 凹石是华南史前时期常见的石质工具之一。针对其使用方式和功能的推论和研究,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出土了大量凹石,对其类型、颜色、质地、体积和重量,以及器表残留的使用痕迹等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为认识凹石的使用方式、功能及其与穿孔石器的关系提供重要资料。
- 付永旭
- 关键词:甑皮岩遗址
- 略论“灰坑”的定名被引量:1
- 2014年
- "灰坑"本身只是考古学上的一个方便术语,现在常用英文字母"H"表示,用于指称遗址中填充有文化堆积的坑状遗迹。作为一种遗迹现象,其在现代中国考古学肇始之初,已经在田野考古中辨识出来,即为学界所认识。从安特生的"pocket"(袋形坑)的初次提出,到最终形成"灰坑"这一学术概念并被国内学术界接受,期间经历了不算很短的过程。灰坑一名演变的始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考古学在传入中国之后并逐步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 付永旭
- 关键词:安特生仰韶文化灰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