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险峰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社会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人与自然关系
  • 2篇自然关系
  • 1篇大自然
  • 1篇狄德罗
  • 1篇哲学
  • 1篇生态危机
  • 1篇人化自然
  • 1篇自然平衡
  • 1篇自我
  • 1篇灵感
  • 1篇教育
  • 1篇环境保护
  • 1篇环境保护问题
  • 1篇环境教育
  • 1篇伙伴
  • 1篇伙伴关系
  • 1篇基本国策
  • 1篇兼及
  • 1篇工业文明
  • 1篇国策

机构

  • 5篇吉林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于险峰
  • 2篇蔡永海

传媒

  • 3篇北华大学学报...
  • 2篇工业技术经济

年份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刍议欧哲史关于感觉、意识起源之探索──兼及狄德罗的贡献和局限
1998年
心物等同论、物活论或万物有灵论、心物二元论和心物平行论等是欧洲哲学史不同时期、不同派别哲学家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感觉、意识起源问题的探索中所留下的轨迹和成果。狄德罗关于感觉、意识起源的主要思想是欧洲哲学史旧唯物主义哲学家在本体论上对这一问题的最高成果。狄德罗在感觉、意识起源、产生问题上的光辉成果和缺陷是同时并存的,其哲学中的缺陷并不能掩盖其成果的光辉。
于险峰
关键词:哲学狄德罗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
1995年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错位:人是自然界的主人,自然平衡遭到破坏 1.人化自然展示了人是自然界的主人的观念。自近代以来,人已不仅作为一支生态力量而且作为地质力量介入了地球的演化过程。人的活动更大地改变了地球面貌,使原有的自然界逐渐分化成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所谓“人类的岩石”,“人类的矿物”、“人类的地貌”、“人类的大气”等结果,无一不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以至有人认为该用智慧圈概念来描绘描工业文明下自然界演化过程。如前苏降底成本学得维尔纳茨基认为:“智慧圈是地球的新的地质现象。在这时人首次成为巨大的地球力量。他能够而且应该以自己的劳动和思想改造自己的生存领域,与过去比较的是根本的改造。”这就充分展示了“
蔡永海于险峰
关键词:人与自然关系自然平衡伙伴关系工业文明人化自然生态危机
对范畴──质涵义辨析
1998年
文章对把质定义为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规定性提出质疑,提出了质的新定义:质是人们可以用感性经验所感知的、以事物未分解的全部属性和特征所表征的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
于险峰
生产模式与环境保护
1995年
一、环境保护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课题 在地球上,自从有了人之后,就出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主要有两层关系:即依赖和改造的关系。从依赖关系看,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是大自然的骄子,离开了大自然就不能生存,正象古希腊的神话英雄安泰那样,离开地球就要被人扼死一样。从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关系看,是讲人类以自己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反作用于自然界,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从原始人到现代人,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这漫长的岁月进行历史的反思,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
于险峰蔡永海
关键词:人与自然关系环境教育环境保护问题大自然基本国策保护环境
试论“两种自我”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
1997年
文章提出了在科学创造中,“有意识自我”──“无意识自我”──“有意识自我”的工作模式,并探讨了“两种自我”在科学创造中,由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而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于险峰赵战红
关键词:自我灵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