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艳杰

作品数:15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教育
  • 8篇高等教育
  • 3篇京津
  • 3篇京津冀
  • 2篇一体化
  • 2篇育发
  • 2篇知识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教育发展
  • 2篇京津冀一体化
  • 2篇经济增长
  • 2篇贡献率
  • 2篇高等教育发展
  • 2篇高校
  • 1篇大学生
  • 1篇第三方评估
  • 1篇行为学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型

机构

  • 11篇河北师范大学
  • 4篇厦门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作者

  • 15篇齐艳杰
  • 5篇薛彦华
  • 2篇胡楠
  • 1篇李阳
  • 1篇赵英杰

传媒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河北科技师范...
  • 2篇石家庄学院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煤炭高等教育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兰台世界(上...
  • 1篇河北青年管理...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石家庄铁路职...
  • 1篇研究生教育研...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大学生知识生产的路径机制与关系特征
2025年
数字赋能大学生的知识生产是数字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与根本要求,是推进实现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的关键。综合运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等学习理论,构建大学生知识生产关系中介路径模型,实证探究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大学生知识生产的路径机制与关系特征。研究发现,在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的知识生产行为在数字技术应用与知识生产成果产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基于此,建议高等学校开展数字时代“元知识”课程建设,提高大学生知识生产的数字意识与应用能力;加速数字时代知识生产技术的理论探究与技术创新,增强大学生知识生产技术的科学性与自适应性;构建以数字思维为核心的知识生产激励机制,拓展大学生知识生产成果的形式与应用空间。
齐艳杰薛彦华胡楠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知识生产中介效应
高校科技创新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的实证研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的到来,以知识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决定其在国际竞争中的输赢和成败。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主要基地,通过为...
齐艳杰
关键词:经济增长贡献率
文献传递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特征探析与思考——基于厦门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教师座谈会被引量:11
2015年
基于厦门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教师座谈会,运用座谈会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在总结毕业于23个国家115名教师谈及就读高校研究生培养方案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议,包括完善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加大对申请者科研能力的考察力度;优化研究生课程结构,构建多元研究性课程模块;深化研究生过程性评价制度改革,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管控等。
齐艳杰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知识经济形态下高等教育质量的重新审视
2012年
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决定着高等教育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贡献作用的大小。当前,由于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单一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等原因造成了高等教育参与者对高等教育质量信任的缺失。因此,通过重新审视知识经济形态下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提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建立多元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等措施。
齐艳杰赵英杰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质量
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话语:流变·发展·融合——以美国经验为例
2023年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步并不是最早的,但是却在后期实现超越式发展。伴随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美国经历了从“媒介素养教育”到“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转变,其中蕴含着社会情境、学习科学、意识形态的三重逻辑,并在国家话语意旨和学术话语转向两个层面呈现出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性解释。在跨世纪的流变过程中,其教育理念也由单一保护主义到超越保护主义,产生了赋权性转变。在话语分析视野之下,纵览美国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科学理性、经济理性、制度理性及价值理性分别发挥着基柱、动力、规范、携领的重要作用,并且其融合发展路径呈现出顺序差异性、相互渗透性、深度交融性。
马金晶齐艳杰段雨冰李春晓
关键词:话语分析
近代教会大学与当代中外合作办学的比较与启示
2015年
近代教会大学与今天中外合作办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两者在历史背景、办学目的和所处时代价值观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近代教育大学能够给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李阳齐艳杰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现状分析、因素溯源与对策建议
2025年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了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时,高等教育凭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这一双向赋能过程中,三地高等教育的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区域协作不足,阻碍了“集聚溢出”效应的形成;高等教育资源禀赋差异较大,限制了京津冀协作的广度与深度;行政壁垒突出,亟需有效统筹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不紧密,阻碍了产业转型升级。为推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政府加强自上而下的整合,建立整体联动发展规划;二是以雄安新区为集中承载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三是凝聚府际合力,通过“四核联动”推进产教融合;四是寻求多元利益契合点,扎实推进高校联盟转型升级,有序推进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齐艳杰李春晓
关键词:京津冀高等教育
管办评分离视域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为例
2019年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通过深化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明确高等学校功能定位、构建高等学校内部质量评价体系等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还存在高等教育社会贡献力不足、供给需求不平衡、人才结构性流失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应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理顺高校决策机制,打造新型“智库联盟关系”;引入市场机制,坚守人才培养底线,挖掘多元结构性投资可获得性;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优化专业类别结构,提升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等可操作性策略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齐艳杰胡楠薛彦华
关键词:高等教育
德国产教共同体建设:关键表征、逻辑牵引与路径参鉴——基于知识流动的分析视角
2025年
巴登-符腾堡应用技术大学(DHBW)作为德国首个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招生入学、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及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对我国产教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研究表明,以“知识共同体”为核心理念,合理整合知识位势差,推动理论与技术的协同创新,以及知识的高效流动与互惠,是其产教共同体实现内部创新的关键逻辑。基于此,我国应树立以“知识共同体”为导向的“大职业教育观”;升级以知识创新为驱动的体验式职教模式;优化以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前提的知识位势整合策略;构建以立法体系为基准的需求侧知识创新空间,全面提升产教共同体的建设质量与成效。
齐艳杰段雨冰马金晶
关键词:知识共同体知识流动
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现状与改进策略——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个案调研被引量:35
2016年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仅是一个制度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对S大学制度和文化层面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状态进行实证调研发现,有效的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建设促进质量文化的生成,高校内部自治程度影响质量文化的形成,质量保障工具的实施过程凝聚质量文化,质量保障模式体现质量文化的特色。建议高校在未来应改进教师评价制度,明确教学在质量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强化质量信息共享与反馈机制,扩大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强化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理念,促进质量保障从技术理性向人文理性的回归;开展高等学校质量保障宣讲和培训,推动质量保障由制度规制向文化自觉转变。
齐艳杰
关键词:质量文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