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超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缝隙连接阻断剂与缺血性卒中
- 2009年
- 缺血性卒中是人类致死的主要原因和成人致残的首要原因,对其治疗方案的探索始终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局灶性缺血性卒中后缝隙连接活动可加强并参与脑缺血的损伤过程,缝隙连接阻断剂能够抑制缝隙连接胞间通讯,减轻缺血/再灌注对胶质细胞的损伤,同时对缺血区及远隔区海马CA1区的神经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地减少梗死体积,这将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张桂青高杰麻超骆翔喻志源王伟
- 关键词:脑梗死缺血性卒中
- 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关系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将大鼠随机分为MCAO后3d、7d、30d组及假手术组,应用免疫荧光与TUNEL染色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表达情况和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的变化。结果(1)3d组海马DND阳性(DND+组)的MCAO大鼠、海马DND阴性(DND-组)的MCAO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GFAP阳性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2)7d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大量活化增殖,表现为胞体变大,突起增多;DND(+)、DND(-)组海马CA1区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且DND(-)组的GFAP平均光密度较DND(+)组明显增高(P<0.01);(3)30d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表达呈瘢痕样改变,DND(+)、DND(-)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其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明显增高(P<0.05),且DND(+)组的GFAP平均光密度较DND(-)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大鼠MCAO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差异可能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有关。
- 张桂青骆翔喻志源麻超徐沙贝王伟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星形胶质细胞
- 甘珀酸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MCAO),将动物随机分为脑缺血60min再灌注(MCAO)组,脑缺血再灌注加甘珀酸干预(MCAO+CBX)组和假手术组(sham)。采用尼氏染色显示脑梗死灶并计算梗死灶体积;应用免疫荧光与TUNEL染色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后3d与7d不同时间点缺血边缘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缺血后3d、7d MCAO+CBX组大鼠梗死体积小于MCAO组,3d、7d MCAO+CBX组大鼠梗死体积较MCAO组分别缩小5%和4.6%;(2)缺血后3d、7d于缺血边缘区可见大量TUNEL阳性染色细胞,且MCAO组大鼠缺血边缘区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多于MCAO+CBX大鼠(P<0.001);(3)缺血后3d和7d组缺血边缘区GFAP表达明显增强,3d的MCAO组与MCAO+CBX组大鼠缺血边缘区GFAP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强(P<0.05),7d的MCAO+CBX组大鼠缺血边缘区GFAP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强(P<0.001),但明显弱于MCAO组大鼠(P<0.01);结论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可减少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后脑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阻断缝隙连接后缺血边缘区神经元凋亡降低有关,星型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变化参与了该过程。
- 张桂青麻超骆翔喻志源徐沙贝王伟高杰
- 关键词:甘珀酸大鼠脑缺血神经元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