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舍曲林在儿童患者中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4年7月,收集已发表的舍曲林致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病例报道,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5篇,纳入病例36例,其中男性15例(41.67%),女性21例(58.33%),共发生ADR40例次,大多ADR发生在用药0(给药当天)~30 d(30例,83.33%),主要累及神经系统(52.5%)、血液系统(10.0%)、泌尿系统(10.0%)、内分泌系统(10.0%)等,大多数ADR经停药和对症处理后能恢复正常,仍有少部分患儿干预后需长期康复治疗。结论舍曲林可致儿童发生严重ADR,临床应加强该药的合理使用,用药期间密切监护和随访,以确保患儿临床用药安全。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巴元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核心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V2.0数据库检索巴元明治疗CRF核心药物(黄芪、党参、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白茅根、茜草、金樱子、芡实、黄柏、穿山龙)的化学成分,进而筛选核心药物的作用靶点。从TCMIP V2.0数据库获取CRF疾病靶点,将核心药物作用靶点与CRF疾病靶点进行匹配,所得靶点即为核心靶点。通过TCMIP V2.0数据库构建核心药物作用靶点与CRF疾病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计算网络拓扑特征值从而筛选关键靶点。构建“核心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的多维关系网络,采用David v 6.7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12个核心药物含有356个活性成分,CRF相关疾病靶点13个;将核心药物作用靶点与CRF疾病靶点进行匹配,得到136个核心靶点;经过拓扑分析筛选得到62个关键靶点,包括腺苷酸环化酶1、多巴胺D2受体、蛋白激酶B1等;GO分析共获得170个功能(P<0.01),包括信号转导、凋亡过程负调控、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等;KEGG分析共获得105条通路(P<0.05),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近端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代谢通路、Ras信号通路等。结论:巴元明治疗CRF的核心药物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其可作用于腺苷酸环化酶1、多巴胺D2受体、热休克蛋白αA1等靶点,调控近端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代谢通路、Ras信号通路等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