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炳俊

作品数:21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骨折
  • 9篇关节
  • 4篇置换术
  • 4篇入路
  • 4篇全髋
  • 4篇全髋关节
  • 4篇全髋关节置换
  • 4篇全髋关节置换...
  • 4篇髋关节
  • 4篇髋关节置换
  • 4篇髋关节置换术
  • 4篇外侧入路
  • 4篇关节置换
  • 4篇侧入路
  • 3篇前外
  • 3篇前外侧入路
  • 3篇肱骨
  • 3篇疗效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机构

  • 15篇丹阳市人民医...
  • 3篇南通大学

作者

  • 18篇高炳俊
  • 7篇成欣
  • 4篇周立建
  • 2篇荆卫兵
  • 2篇王树金
  • 2篇吴雅荣
  • 2篇孔丹辉
  • 2篇杨国涛
  • 2篇李云龙
  • 1篇吴树华
  • 1篇王遥伟
  • 1篇王树金
  • 1篇夏炎
  • 1篇陈志军
  • 1篇吴书华
  • 1篇朱东波
  • 1篇吴树华
  • 1篇贺双军
  • 1篇张旭
  • 1篇张华俊

传媒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双足与保健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交通医学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大肌与肩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比较胸大肌三角肌入路与肩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三角肌胸大肌沟入路组(A组)和肩外侧三角肌入路组(B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行12~24个月的随访,B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0%,优于A组的73.4%(P〈0.01),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而功能恢复优于A组(P〈0.05~P〈0.01)。结论:采用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选取肩外侧三角肌入路的方法疗效好,安全可行。
高炳俊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折内固定
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用于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对比
2017年
目的分析在旋后外旋型的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在该院治疗的旋后外旋型的踝关节骨折患者40例,依据治疗的方式差别分成保守组和手术组,每组患者20例,保守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手术组患者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治疗的效果。结果手术组患者中Ⅱ度、Ⅲ度、Ⅳ度患者优良率与保守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大于保守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时间、住院的时间于手术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小于手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旋后外旋型的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有各自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中需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
高炳俊吴雅荣
关键词: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外支架结合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2012年
目的:探讨外支架结合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支架结合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2周,按Gartland-Werler腕关节评估标准:优13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84.0%。结论:采用外支架结合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能有效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创伤小,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高炳俊李云龙成欣吴树华
关键词:外支架闭合复位桡骨远端骨折
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匿性失血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匿性失血(HB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150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8例,女性52例;年龄72~88岁,平均82.8岁。致伤机制:高处坠落伤6例,道路交通伤5例,摔跌伤122例,打架致伤17例。全髋置换术前和术后第3天抽血测量Hb和Hct水平。根据Gross s公式分别计算总失血量(TBL)和HBL。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HBL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B=62.169,95%CI=15.616~108.722;P=0.009)、围手术期胃肠道出血/溃疡(B=55.589,95%CI=38.095~273.083;P=0.010)和输血(B=192.118,95%CI=135.578~248.659;P<0.001)是HBL的危险因素。与女性相比,男性患者HBL增高的风险明显增加(B=87.414,95%CI=28.547~146.280;P=0.004),与硬膜外相比,全身麻醉的患者HBL升高的风险明显增加(B=68.920,95%CI=11.707~126.134;P=0.018)。结论男性、ASA分级较高、围手术期胃肠道出血/溃疡、全身麻醉或接受输血治疗均是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HBL增高的危险因素。
蒋波逸周立建成欣高炳俊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
个体化方案治疗不同类型尺骨冠状突骨折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个体化方案治疗不同类型尺骨冠状突骨折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根据尺骨冠状突骨折Regan-Morrey分型的不同选择个体化方案治疗。记录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采用Mayo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6(4.93±0.75)年。术后切口感染3例(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1例);迟发性尺神经炎2例(均为Ⅱ型);创伤性关节炎2例(Ⅱ型1例,Ⅲ型1例)。末次随访时,Mayo评分和优良率3种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9个月,肘关节伸直、屈曲活动度尺骨冠状突骨折Ⅰ型患者均差于Ⅱ、Ⅲ型患者(P<0.05),Ⅱ、Ⅲ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3种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旋转活动度术后各时间点3种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时,尺骨冠状突Regan-Morrey分型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成欣周立建高炳俊蒋波逸
关键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尺骨冠状突骨折
早期系统康复锻炼结合运动针法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HPF)术后患者应用早期系统康复锻炼结合运动针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HPF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系统康复锻炼结合运动针法,两组均持续干预至术后12周.对比两组关节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2周,观察组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量表中的疼痛、功能、前屈角度、前屈肌力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观察组的健康调查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HPF术后患者应用早期系统康复锻炼结合运动针法的康复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其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高炳俊成欣蒋波逸周立建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运动针法关节功能并发症
微创操作杆复位技术治疗内踝骨折伴软组织闭合损伤21例
2014年
目的:探讨微创操作杆复位技术治疗伴软组织闭合损伤的内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避开损伤软组织,取内踝前外侧长约1.2cm纵行切口,暴露内踝远端骨折块及踝关节面,清除嵌入折端骨膜及筋膜组织,取1枚1.5mm克氏针,由前向后横穿骨块,直视下以克氏针为操作杆直接复位骨块,于内踝前丘、后丘处平行经皮柠入两枚4.0mm中空螺钉固定骨折端。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均获得骨愈合,时间为2.6~5.1月,平均3.7月。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优17例(81.0%),良3例(14.3%),中1例(4.8%)。结论:微创操作杆复位技术将手术创伤尽量减小,减少术前等待时间,可直视直接复位骨折端达解剖复位,降低骨不连及伤口感染的发生率。
孔丹辉王遥伟王树金吴书华束伟平高炳俊
关键词:内踝骨折软组织损伤微创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血管瘤(VH)的疗效。方法 18例胸腰椎VH患者累及椎体共22个(胸椎8个,腰椎14个),除1例不全截瘫患者(FrankelC级)外均采用经皮椎弓根入路,19个椎体双侧椎弓根、2个椎体单侧椎弓根注射。透视下骨水泥注入治疗,1例ⅣB型VH辅以无水乙醇注入,1例截瘫患者给予后路切开减压、骨水泥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疼痛和椎体形态的变化。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9个月~3年,平均(23.33±8.02)个月。14例疼痛即刻缓解;1例2d缓解;1例ⅣA型VH术后神经症状明显缓解,6个月时神经症状基本消除;1例术后症状部分缓解,仍有下腰痛,3个月后给予椎间盘造影后,L4~5椎间隙能诱发明显下腰痛,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症状完全缓解。1例不全截瘫者3个月后逐步弃拐行走,神经恢复达FrankelE级。未见再发病例。结论 PVP治疗VH可获得即刻稳定和疼痛很快缓解的效果。
周立建王树金张华俊高炳俊荆卫兵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脊椎肿瘤椎体血管瘤腰背痛
OCM入路与常规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显性失血量的比较研究
高炳俊
37例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回顾性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对37例确诊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中轴关节为首发表现的比例较成人低,关节外表现较少,CT检查均可发现骶髂关节受累,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HLA-B27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可发现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病变。
高炳俊吴雅荣
关键词:幼年强直性脊柱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