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丹 作品数:5 被引量:5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提高妇产科年轻护士核心能力的护理管理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基于优质护理服务以及人文护理的不断发展,年轻护士的职业素养及护理核心能力需要提高,研究将妇产科工作0~3年的新护士、轮转护士纳入规范化培训、考核,以适应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特殊性以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017年临床工作0~3年的护理人员112名作为培训考核对象;成立妇产科实境培训考核小组,制定涵盖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实境案例,考核成绩利用信息化技术,上传护理部及科室群,供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分享。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者用t检验。结果:培训后护士的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评分较培训前均有所提高,护士自我评价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境培训考核方法结合该院的信息化技术进程,能提高年轻护士护理核心能力,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陈艳 高丹 曹耀萍 邹丽关键词:年轻护士 核心能力 人文关怀 卵巢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了解卵巢癌患者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的感受及体验,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支持照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在某三甲医院妇科病房住院的16例卵巢癌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Giorgy资料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卵巢癌患者CRF形成原因主要为化疗药物的影响、经济因素、精神压力、家庭支持和照顾、环境因素;卵巢癌患者CRF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躯体疲乏、多种精神疲乏及由此产生多种疲乏后果。结论癌因性疲乏是卵巢癌患者普遍存在主观的、多维度的痛苦体验,临床上未引起重视。医护人员应对癌因性疲乏进行有效地干预,为卵巢癌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支持照护。 高丹 曹耀萍关键词:卵巢癌 癌因性疲乏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真实心理体验,为宫颈癌患者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了解17例宫颈癌患者进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期间的心理体验。结果:宫颈癌患者进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围术期的心理状态包括术前震惊、愤怒、自责、期待和矛盾、陌生感和不确定感,术中恐惧、焦虑、紧张、无助感,术后无力感和担忧;支持体系包括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支持、医护人员的帮助和照护。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问题存在主观特异性,临床上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医护人员应对其采取针对性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有效应对手术。 高丹 曹耀萍 郭梅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 宫颈癌根治术 围术期 心理体验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生物反馈在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盆底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022年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生物反馈在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8月—2021年7月选取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试验组采取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的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盆底电生理功能、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FDI-20)、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IQ-7)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各项盆底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试验组患者PFDI-20、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生物反馈对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曹耀萍 高丹 陈艳关键词:宫颈肿瘤 生物反馈 盆底康复 心理护理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的作用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的作用。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妇科病房选取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住院患者76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方面,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1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1月。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评估SAS、SDS及生存质量量表,并用睡眠监测仪监测患者睡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SAS、SDS、WHOQOL-100及睡眠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1月后,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降低,WHOQOL-100评分均升高,睡眠状况得到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4h内睡眠时间、睡眠维持率均高于对照组,觉醒时间、觉醒次数均低于于对照组,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抑郁、焦虑和睡眠情况,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汤珏瑶 曹耀萍 郭梅 高丹关键词:心理护理 围绝经期综合征 抑郁 焦虑 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