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韬

作品数:30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湿疹
  • 4篇急性
  • 4篇急性湿疹
  • 3篇血清
  • 3篇肾病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细胞
  • 2篇蛋白酶
  • 2篇血细胞
  • 2篇血细胞分析
  • 2篇质控
  • 2篇质控品
  • 2篇肾损
  • 2篇实验室
  • 2篇室内质控
  • 2篇室内质控品
  • 2篇双相
  • 2篇双相型

机构

  • 30篇成都中医药大...
  • 7篇成都市第六人...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七人...
  • 1篇四川省卫生管...

作者

  • 30篇马韬
  • 7篇鲜玉萍
  • 7篇张灵玲
  • 6篇张朝明
  • 4篇张爽
  • 4篇杨雪
  • 4篇王艳
  • 4篇辛力华
  • 3篇江涛
  • 3篇熊大迁
  • 2篇毕冬明
  • 2篇廖明星
  • 2篇李珊珊
  • 2篇董青生
  • 2篇许安春
  • 2篇胡一梅
  • 2篇唐欧
  • 2篇杨红英
  • 1篇何勇
  • 1篇赵良斌

传媒

  • 11篇检验医学与临...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0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尿mALB/Cr和尿NAG/Cr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肾损害监测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肌酐(UNAG/Cr)、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UmALB/C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肾损害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定性阴性组,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定性阳性组及4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UmALB;终点法检测尿NAG;速率法检测尿Cr。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定性阴性组UNAG/Cr、UmALB/Cr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定性阳性组UNAG/Cr、UmALB/C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尿蛋白定性阴性组(均P<0.01)。结论 UNAG/Cr、UmALB/Cr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脏早期损伤敏感的指标。
鲜玉萍马韬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
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耐药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病原菌的耐药状况,总结病原菌的感染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致病菌株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07株病原菌中G-杆菌211株(68.60%),G+球菌57株(18.50%),真菌39株(12.69%)。药敏结果显示,多数G-杆菌耐药性呈逐年升高趋势,且呈多重耐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的耐药性上升尤为显著,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也在逐年上升,且有泛耐菌株出现。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显敏感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低于70%外,对其余常用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上述结果有助于了解重症监护患者继发感染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其耐药性,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辛力华张爽江涛马韬郭华何勇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抗生素耐药性
钩虫感染相关性蛋白尿1例被引量:1
2022年
钩虫是一种常见土源性线虫,主要寄生于肠道,钩虫感染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和缺铁性贫血为主。钩虫亦可感染胃肠道以外部位,引起其他系统疾病。钩虫感染引起蛋白尿较少见,临床上容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钩虫感染相关性蛋白尿病例的诊疗过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钩虫感染相关性蛋白尿的认识。
吴玲唐安琪陈彤叶学锋李明权马韬赵良斌
关键词:钩虫病缺铁性贫血蛋白尿阿苯达唑
急性湿疹大鼠皮肤屏障功能变化及机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湿疹大鼠皮肤屏障功能的变化及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模型组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在右背部皮肤建立急性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取大鼠右背部皮肤,采用HE染色法观察炎细胞浸润情况;采用皮肤表皮水分丧失测定仪测定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测定皮肤人类中间丝聚合蛋白(FLG)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急性湿疹症状,皮肤TEWL、PAR-2含量增加,FLG mRNA表达降低(P均<0. 01)。结论急性湿疹的发生可能是通过降低FLG基因表达,增加PAR-2含量,增加TEWL,从而破坏皮肤屏障功能、诱发急性湿疹。
葛一漫胡一梅马韬张灵玲张灵玲张朝明
关键词:急性湿疹蛋白酶激活受体2
Pre-S1室内质控品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2009年
目的由于卫生部临检中心未提供前s1抗原(Pre—S1)室内质控品,该室自制Pre—S1室内质控品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对自制Pre—S1室内质控品进行重复性和稳定性评价。结果Pre—S1室内质控品最佳条件变异(OCV)为5.26%,常规条件变异(RCV)为8.36%,表明其精密度良好;且在不同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初步应用CV均〈10%,且均值无渐高或渐低。结论自制Pre—S1室内质控品,经济实用,弥补了卫生部临检中心未提供Pre—S1室内质控品的不足,能够有效开展Pre—S1的室内质控,值得推广。
鲜玉萍杨红英马韬
关键词:前S1抗原室内质控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5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Meares-Stamey四段取样法进行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并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分离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153例前列腺液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52株,阳性率为34.0%,其中以葡萄球菌为主,共41株(78.8%)。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总耐药率最高的是青霉素G(97.6%),其次是红霉素(95.2%)和磷霉素(92.7%)。19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高于50.0%的有9种。敏感性最好的是万古霉素(100.0%),尚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其次是替考拉宁(97.6%)、莫西沙星(95.2%)、喹努普汀/达福普汀(92.7%)、褐霉素(90.2%)。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的细菌感染分布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对于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关键是在正确的病原学诊断和药敏试验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马韬鲜玉萍辛力华
关键词:前列腺炎前列腺液细菌学技术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细菌抗药性
不典型马尔尼菲青霉的形态学对比观察
2009年
目的确定不典型马尔尼菲青霉的形态学变异。方法将待研究的马尔尼菲青霉菌株Y株、M株和P株接种到沙堡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分别置25℃和37℃培养,连续观察株间菌落、镜下的形态学差异,并照相。结果Y株在25℃时形成酵母样或膜样菌落,可快速高产葡萄酒样红色素,镜下呈较细的菌丝结构,未见帚状枝结构;37℃培养为酵母样菌落,镜下菌体形成典型酵母样细胞;M株与P株形态学特征相同,与文献中对马尔尼菲青霉形态学特征的描述一致。结论马尔尼菲青霉种内存在具不典型双相型,且高产色素的表型变异株。
董青生马韬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双相型形态学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国内研制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试剂测定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HFABP。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在不同时间段检测HFABP、cTnI、CKMB,并与35例健康人检测结果比较。结果HFABP快速诊断试剂盒使用简单、方便、快速,手指血检测10~15min,血清检测只需3min。其检测灵敏度较高(6.5ng/ml),特异性较高。CKMB在AMI发生后0~4h阳性检出率极低,4~12h有一定的检出率,只有在12~24h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cTnI在6h内有较低的阳性检出率,在6h后检出率较高,维持时间较长。HFABP在AMI发生后0~4h即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4~12h维持高水平的检出率。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测定HFABP简便、快捷,灵敏度、特异性较高,适用于急诊检验。HFABP在AMI发生6h内较cTnI、CKMB对早期AMI更具诊断价值。
熊大迁余代美郭开均马韬
关键词: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梗死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不典型双相型马尔尼菲青霉变异株的胞外蛋白酶测定
2009年
目的比较马尔尼菲青霉变异株与普通株的胞外蛋白酶浓度。方法将马尔尼菲青霉变异株(Y株)、标准株(A株)及普通株(M株、P株)同批分别接种到pH4.0的沙氏、牛血红蛋白-酵母碳基(Hb-YCB)和牛血清清蛋白-酵母碳基(BSA-YCB)3种液体培养基,37℃培养9d,取上清液,测定蛋白酶浓度,比较株间胞外蛋白酶浓度的差异及不同培养基对蛋白酶浓度的影响。结果在以上3种培养基中培养,Y株的上清液蛋白酶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3株菌(P<0.01)。结论Y株为高胞外蛋白酶浓度变异株。
董青生马韬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蛋白酶胞外酶
ELISA法检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的室内质量控制
2009年
鲜玉萍马韬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肝炎标志物病毒性肝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