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老年女性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医院妇科接受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的老年宫颈癌患者,有效性评估包括治疗后的最佳疗效评价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随访1~3年的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的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水平比较,不良反应参照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NCI-CTCAE)5.0进行分级。结果纳入ⅠB3~Ⅳa期60岁及以上老年宫颈癌患者47例,年龄60~76(65.8±4.3)岁,中位年龄65(62,70)岁,其中60~64岁、65~69岁以及≥70岁组老年人分别为21例、14例、12例。治疗后,SCC和CE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5.281、2.607,均P<0.05),而CA125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1.591、P=0.112)。47例患者中,3例无治疗后影像学检查,共收集44例患者的疗效评估结果,其中完全缓解21例(47.7%)、部分缓解21例(47.7%)、疾病稳定1例(2.3%)、疾病进展1例(2.3%),ORR为95.5%(42/44)、疾病控制率为97.7%(43/44),不同年龄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15)。共36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其中14例(29.8%)患者发生3级及以上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11例(23.4%)出现≥3级急性胃肠道反应,6例(12.8%)出现≥3级急性泌尿系症状,分别有2例和3例患者出现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不同年龄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检验P=0.292)。老年患者在随访2~3年时的复发率最高。结论对于器官功能状态良好的老年人,标准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可能是局部晚期宫颈�
目的了解不同妊娠结局女性早孕期的雌二醇(E2)、黄体酮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与孕12周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就诊于本院停经49天以内、尿HCG(+)、自然受孕的妇女296例,观察到孕12周妊娠结局者282例。结合初诊病史分为无症状正常妊娠组、有症状正常妊娠组、无症状稽留流产组和有症状稽留流产组。首诊日起至停经49天之内至少测定1次血清激素水平,含E2、黄体酮和β-HCG中的至少1项,且首次测定前未用性激素制剂及影响性激素水平的药物;127例于停经49天内复测性激素;E2、黄体酮、β-HCG的变化以两次测定的差值/间隔时间(日)表示;于孕7周和孕12周行超声检查,明确妊娠结局。结果正常妊娠组E2的增长速度高于稽留流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而黄体酮及β-HCG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无论有无先兆流产症状,2个正常妊娠结局组的P值均显著高于2个稽留流产组(P=0.006、P=0.037 vs P=0.001、P=0.005)。对连续测量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4组间E2的变化幅度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中,无论有无先兆流产症状,2个正常妊娠组的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2个稽留流产组(P=0.000、P=0.008 vs P=0.013、P=0.025),而黄体酮和β-HCG的变化幅度差异无显著性(P=0.310和P=0.686)。结论较高且稳定的P值及增幅良好的E2值,均提示妊娠结局良好;而低水平E2、黄体酮及增幅缓慢的E2,预示稽留流产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