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勇 作品数:32 被引量:174 H指数:8 供职机构: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陈旧性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术后1例 被引量:1 2018年 骶骨骨折在骨盆骨折中占14.0%-30.4%,其中15%-69%合并有神经损伤。由于患者就诊时多合并休克及其他脏器损伤,因此骶骨骨折往往得不到及时诊治。有些骶骨骨折早期并无神经症状,但是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能严格卧床或由于骨痂的形成,骶神经孔逐渐变窄,造成神经受压迫,从而导致神经症状的发生。 周晓哲 马晓勇 孙少松 高文山 王建忠关键词:骶骨骨折 骶神经损伤 减压术 探究不同膳食方案对超重肥胖患者的影响 2022年 探究不同膳食方案对超重肥胖患者的影响。方法:以 2021.01-2021.12 为此次研究时间,从此时间段内我院营养门诊接收的超重肥胖患者 200 例,按照随机抽签分组法分为两组,各 100 例。使用限制能量平衡膳食干预的超重肥胖患者归入对照组,使用高蛋白膳食干预的超重肥胖患者归入试验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在对本次研究的超重肥胖患者进行干预后,试验组的总胆固醇水平为(3.95±1.21)mmol/L、甘油三酯水平为(1.47±0.46)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1.81±0.69)mmol/L、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6.49±1.25)kg/m2 均优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的血肌酐水平为(67.54±13.68)mmol/L、尿素氮水平为(5.32±1.16)mmol/L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意义(P > 0.05);试验组的干预满意度为 99.00% 高于对照组的 92.00%(P < 0.05)。结论:在对超重肥胖患者进行干预时,使用本文研究的两种方法均能改善患者血脂情况和 BMI,但高蛋白膳食的降脂效果更好,但短期内对肾功能影响不大。 陈芳 郭志学 王少婷 潘众 董红梅 冯新 王喜卓 刘美霞 马晓勇关键词:超重肥胖 胫骨骨折侧方成角畸形对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测试胫骨在正常及侧方成角时,踝关节接触面积、平均应力值,估计胫骨骨折后最大侧方成角的角度,为临床治疗胫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选6个下肢标本,制l作胫骨侧方成角模型,使用压敏片测量踝关节接触面积、平均应力值。结果胫骨侧方成角5°即明显发生踝关节生物力学改变。 郑文奎 刘春颖 高文山 刘阳 马晓勇 樊崇立 赵军旗 宗杰关键词:踝关节 压敏片 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探讨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住院确诊为胃癌并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88例,按照营养干预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术后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观察组43例(术后早期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于术前1 d和营养干预1周后分别检测淋巴细胞计数(TLC)、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及体重指数(BMI)、握力(GS)、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变化情况,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营养干预1周后,观察组TLC及血清ALB、PRE、TR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体重、TSF及GS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观察组与对照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S、TSF经营养干预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胃大部分切除术胃癌患者营养状况,效果优于常规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整体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郭志学 王颖 朱娅 姚立宏 马晓勇关键词:胃大部分切除术 胃癌 营养指标 身体指标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比较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其优缺点。方法 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33例,行Bryan假体置换术)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32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颈部外固定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两组患者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并行X线检测颈椎活动度(ROM);评价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颈部外固定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均显著短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P<0.01)。两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术后12个月单节段及双节段置换ROM较术前无显著改变(P>0.05),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术后12个月ROM较术前减小(P<0.05或P<0.01),且显著小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满意率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颈部外固定时间短,使患者保持正常的颈椎活动度,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马晓勇 陈涛平 郭志学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金乌骨通对预防绝经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金乌骨通对预防绝经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76例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90)和对照组(n=86)。试验组:应用金乌骨通胶囊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连用1年。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连用一年。所有受试者均每日服用钙尔奇D600mg。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BMD),观察两组骨折、骨痛及平衡能力等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腰椎BMD均有显著上升、骨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但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干预后患者骨折发生率与跌倒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用药干预后患者的平衡能力较前明显增强(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结论:金乌骨通可明显提高绝经女性骨密度,改善骨痛程度,同时平衡能力和跌倒次数也明显改善。 刘清阁 马晓勇 郭志学 王建忠 张志杰 杨照宇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折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的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肝癌患者术后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使用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的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肝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肝癌患者56例,开放性随机分至观察组27例(静脉营养制剂中加入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和对照组29例(静脉营养制剂中不添加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比较2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2 d和6 d的免疫功能CD^+_3、CD^+_4、CD^+_8和炎性反应[白细胞总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的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因子指标及营养状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d,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CD^+_3、CD^+_4、CD^+_8和炎性反应CRP、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的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水平和抗炎功能。 郭志学 宋新梅 刘博 朱娅 朱红利 马晓勇关键词:肝癌 精氨酸 谷氨酰胺 炎性反应 五步微技能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25年 目的 探讨五步微技能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促进临床教育教学改革。方法 选取2023年2-9月某院骨科接收的69名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5)。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带教法,观察组实施五步微技能教学法。比较2组学生学习成绩、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CGME)六大核心能力(患者照顾能力、医学知识、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与工作改进能力、以医疗服务系统为基础的执业能力、人际及沟通能力、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对比2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实践操作成绩为(51.75±2.69)分,高于对照组的(44.23±2.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观察组患者照顾能力、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与工作改进能力、以医疗服务系统为基础的执业能力、人际及沟通能力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教学法满意度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在骨科实习生带教中,应用五步微技能教学法可提升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及临床操作技能,有助于其实现理论基础知识内化,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安纪龙 周晓哲 马晓勇关键词:临床带教 满意度 唑来膦酸联合鲑降钙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 2019年 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使用唑来膦酸+鲑降钙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8例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使用鲑降钙素与维D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及6个月两组骨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评分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6个月两组腰椎与髋部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采取唑来膦酸联合鲑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万英辉 高飞 马晓勇关键词:唑来膦酸 鲑降钙素 绝经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 老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3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的几种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300例PMOP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采用激素+骨营养剂治疗(戊酸雌二醇片+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B组采用双膦酸盐+骨营养剂(唑来膦酸+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C组采用双膦酸盐+骨营养剂+中药+营养调理综合治疗(唑来膦酸+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仙灵骨葆胶囊+营养调理),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血生化指标变化、骨密度变化及骨痛程度变化、不良反应。结果3组疗效比较,C组治疗有效率>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B组治疗后血清钙(s-Ca)、血清磷(s-P)、降钙素(HCT)明显高于A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固醇(CHOL)、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3组BG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明显高于B组、A组,而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A组(P<0.05);A组有高血压、心悸、水肿、子宫出血、高凝血等不良反应发生,B组和C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OP采用双膦酸盐+骨营养剂+中药+营养调理的综合治疗效果更佳,能有效增强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减少骨量丢失,减轻周身疼痛状态,对维持骨骼健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马晓勇 高飞 万英辉 臧艳永 刘伟 刘立安 张彬 高文山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激素 唑来膦酸 仙灵骨葆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