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成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37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文化科学 交通运输工程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拉索局部腐蚀检测与评估分析 被引量:19 2006年 在检测斜拉索腐蚀程度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拉索腐蚀失效与寿命估算.进而提出索力对于局部应力腐蚀的不敏感性和应定期对服役中的拉索进行全面防护状态检测的建议. 黄跃平 胥明 姜益军 顾成军 段永胜 朱绍庄关键词:拉索 点腐蚀 PE护套 一种新型保温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设计干密度为400 kg/m^3的轻质泡沫混凝土用作保温隔热材料时,普遍存在强度偏低的问题。通过实验的方法,根据控制变量的不同配比研究常用掺合料和减水剂的掺量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大量的泡沫混凝土试块抗压实验,发现适量加入粉煤灰和聚羧酸减水剂有助于混凝土强度的增长,硅灰的掺入对其强度增长不利,而聚丙烯纤维掺量较少时影响并不明显。通过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在综合考虑泡沫混凝土的力学和保温性能后,认为水泥掺量91%、硅灰掺量9%、聚羧酸减水剂用量0.5%时的配比为合理配比。 章锦洋 范黎 范晨 顾成军关键词:泡沫混凝土 抗压强度 配合比 掺合料 减水剂 激光测量法在大跨径桥梁静态检测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研究激光测量大跨径桥梁挠度和转角的测量法.激光测量法利用激光良好的方向性,将桥梁测点的位移(挠度和转角),转化为激光光斑中心的位置改变.通过高像素数码相机记录光斑图像,并用相关软件转化为灰度图像,利用灰度重心法和... 廖东斌 顾成军 姜益军 黄跃平 董萼良关键词:大跨径桥梁 数码相机 数字图像 灰度图像 文献传递 润扬大桥动静载试验中梁截面挠度的激光测试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大型桥梁结构截面挠度测量的光学方法.在桥塔架设一个自准直激光器,在桥梁的待测截面架设接收屏,利用数码摄像机拍摄接收屏接收到的动静态激光光斑图像.在加载工况下,桥梁待测截面产生位移,激光光标随之产生移动.通过标... 董萼良 顾成军 黄跃平 廖东斌 汪凤泉关键词:润扬大桥 动静载试验 文献传递 融入思政元素的“振动力学”课程全英文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2023年 全英文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领军人才的重要手段。针对“振动力学”课程特点,在调研国内外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从课程教学理念和目标、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及体会、课程思政等几方面首次深入分析了东南大学“振动力学”全英文课程的教学情况。通过与“振动力学”中文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对全英文教学做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探讨适合国内学生的全英文教学方式,发挥全英文教学在提升本科生素质中的作用,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王文洁 顾成军 姜益军关键词:全英文教学 动荷载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实践 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系统总结了东南大学工程力学动荷载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和实验条件不足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国家目前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重视,分析了动荷载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载体选择、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选择、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模块设计及具体的模块实现技术四个方面开发了动荷载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动荷载虚拟实验教学平台作用明显。 洪俊 顾成军 廖东斌 姜益军关键词:动荷载 虚拟实验 教学平台 基于激光的一种桥梁动态测试技术 本文阐述了利用激光和高速摄像机的桥梁动态测试技术.激光测量法利用激光良好的方向性,将桥梁的挠度变化,转化为激光光斑中心的位置改变.结合高速摄像机的高频率采样特点,记录光斑位置,将形成一种新的高速、高精度桥梁动态测量方法.... 顾成军 姜益军 廖东斌 黄跃平关键词:桥梁 数字图像相关 文献传递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柱的单轴压缩实验研究 本文通过对钢筋混凝土圆柱和不同层数碳纤维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圆柱进行单轴压缩实验,得到了碳纤维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圆柱的抗压强度提高规律,同时为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柱提供可靠的设计方法.对其加固后的其他力学性能如弹性模量、应变... 廖东斌 黄跃平 顾成军 董萼良 姜益军关键词:碳纤维布加固 钢筋混凝土柱 弹性模量 文献传递 单轴压缩下碳纤维布加固砼柱的实验研究 本文通过对不同层数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圆柱在单轴压缩下的实验,得到了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圆柱的抗压强度提高规律,碳纤维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圆柱的抗压强度提高明显,其提高规律和混凝土强度有关,其加固强度可以设计,可以为碳... 姜益军 廖东斌 顾成军 黄跃平 董萼良关键词:碳纤维布 砼柱 力学性能 文献传递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以土木交通大类专业为例 被引量:7 2024年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式不断发生变革,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使命,课程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落脚点。材料力学作为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团队分析了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课程强理论性、逻辑性、工程实践性等特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枯燥、推导过程抽象、评价体系生硬等问题,以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优势,在课程教学内容、讲授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提出了“Interest+Understand+Application”的创新教学体系(简称为“IUA”创新教学体系),旨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内容理解、强化学生知识应用。东南大学土木交通大类专业对该教学体系进行了实践,包括引入工程案例、利用校内及在线资源丰富课堂形式、改进课程评价方式等。通过评估学生课堂满意度调查、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学生课外实践成果等,证明了该教学体系改革成效显著。 陈磊磊 李嘉琪 顾成军 姜益军 刘建勋关键词:课程教学 课程评价 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