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隋丹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传染
  • 2篇传染病
  • 1篇性行为
  • 1篇疫情
  • 1篇疫情分析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手足口病流行
  • 1篇染病
  • 1篇酶联
  • 1篇酶联免疫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机构

  • 5篇鞍山市疾病预...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大连市疾病预...
  • 1篇辽阳市疾病预...
  • 1篇营口市疾病预...

作者

  • 5篇隋丹
  • 2篇尹晔
  • 1篇张巍
  • 1篇位晓东
  • 1篇王继健
  • 1篇郭军巧
  • 1篇潘百灵
  • 1篇赵卓
  • 1篇韩悦
  • 1篇马艳
  • 1篇林茜
  • 1篇邓晓丽
  • 1篇刘光远
  • 1篇王盛
  • 1篇王艳
  • 1篇徐晓婷
  • 1篇范雪松
  • 1篇吴凤彤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3种检测方法在出血热病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3种检测方法在出血热病原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出血热防控提供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方法参照《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试行)》中的检测方法,以免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2018—2019年鞍山市国家级监测点采集的宿主动物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利用IFA法在400份鼠肺标本中共检出30份鼠肺抗原阳性,带毒率为7.5%;用ELISA法在400份鼠血标本中共检出41份鼠血总抗体阳性,鼠感染率为10.25%;用RT-PCR法检测400份鼠肺标本,检出22株出血热阳性,4份灰区,PCR法阳性率为5.5%;3种方法两两配对卡方检验,对IFA法和ELISA法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a^2=3.70,P>0.05),将PCR法分别与IFA法和ELISA法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b^2=4.08,χc^2=12.96,P<0.05);对3种方法进行筛选试验,RT-PCR法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结论 3种方法各有特点,IFA法适合初步筛查性工作,ELISA法检测时间较短,RT-PCR方法较为精准。
魏卓超张巍隋丹邓晓丽王盛
关键词:出血热免疫荧光法
辽宁省2007~2012年流行风疹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为了解辽宁省2007~2012年流行性风疹病毒基因特征,本研究用Vero/Slam细胞从辽宁省2007~2012年风疹暴发和散发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145株风疹病毒(Rubella,RV),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RV分离株E1基因的945个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将辽宁省145株RV与世界卫生组织(WHO)RV13个基因型的32株参考株基于739个核苷酸片段的基因定型序列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结果提示,辽宁省2007-2012年145株RV分离株均属于1E基因型,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7.2%~100.0%和97.6%~100.0%。与2株wHO1E基因型参考株(Rvi/Dezhou.CHN/02,RVi/MYS/01)序列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99.2%和98.2%~100.0%.除RVi/Shenyang.Liaoning.CHN/13.n/13株病毒在E1基因的第246位发生了突变(Val246-Ala246);RVi/Shenyang.Liaoning.CHN/13.11/4和RVi/Liaoyang.Liaoning.CHN/26.11/2株病毒在E1基因的第262发生相同突变(Asp262-Asn262)外,其他毒株在N-型糖基化位、血凝抑制位点和中和位点等重要抗原位点均未发生变化,抗原性稳定。辽宁省所有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E1蛋白的第338位氨基酸发生相同突变(Leu338-Phe338)。本研究证实1E基因型为辽宁省RV的优势基因型,近6年来辽宁省风疹疫情是由1E基因型RV的多个传播链引起。
王艳马艳徐晓婷范雪松林茜隋丹尹晔吴凤彤潘百灵刘光远王继健韩悦郭军巧赵卓
关键词:风疹病毒基因特征基因型
2016年辽宁省鞍山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通过对鞍山市2016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和调整传染病防制策略、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鞍山市2016年全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概况、流行特征及重点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鞍山市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8032例,死亡30例,发病率为232.14/10万人,死亡率为0.87/10万人,死亡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37%。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梅毒。结论肠道传染病、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仍是严重威胁全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病种,应针对重点疾病分布特点,制订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隋丹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疫情
鞍山市2011—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在鞍山市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变化,为制定有效的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鞍山市2011—2016年手足口病发病数据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6年鞍山市报告手足口病20 28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3.31/10万人,疫情流行呈隔年高发态势。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份;高发年龄为0~6岁人群的幼托和散居儿童。2011—2016年采集常规监测标本2834份,阳性率为41.04%,其中病原型别EV71型占13.93%,Cox A16型占46.17%,其他肠道病毒占39.90%。不同年份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存在差异,但重症和死亡病例中始终以EV71感染为主。结论鞍山市手足口病疫情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人群和地区差异,应在高发季节,对重点人群加强疫情监控与管理,通过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全面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隋丹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分析传染病
2009-2011年鞍山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鞍山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2009-2011年每年通过滚雪球法抽样和男男性行为人群活动场所招募等方法,对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9-2011年,鞍山市MSM人群HIV感染率分别是4.48%、2.72%、4.25%。影响MSM人群HIV感染率的因素包括:年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最近六个月,最近一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情况。结论知信行分离现象在MSM人群中普遍存在,正确使用安全套是MSM人群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控制措施,应加强MSM人群的行为干预力度。
位晓东隋丹尹晔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