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香
- 作品数:60 被引量:29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黎凡特的纳吐夫文化——农业起源的开端被引量:2
- 2014年
- 黎凡特地区因保存丰富的晚更新世到全新世初期的遗址而成为近东史前考古研究的重要地区。距今1.5万年前后,纳吐夫文化的出现是近东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其定居、种植和采集植物活动并存、驯化动物和狩猎活动并存等特点,该文化在西亚农业起源研究中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Ofer Bar-Yosef教授长期在以色列、近东等地进行考古工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考古、近东农业起源等领域卓有建树。他的这篇《黎凡特的纳吐夫文化——农业起源的开端》,尽管发表时间较早,对我们今天系统认识纳吐夫文化及农业起源动因等相关问题,仍有着重要意义。
- Ofer Bar-Yosef高雅云陈雪香
- 关键词:农业起源文化记录考古学农业社会长江中游
- 山东日照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浮选土样结果分析被引量:14
- 2007年
- 2005年10月28日至11月30日。中美日照地区联合考古队在日照地区进行系统调查期间。在3处属于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址上共采集土样6份.土样量2至4升不等。共计19.5升。调查中采取的是随机取样法.即在遗址上有文化层暴露的地方,清除表层土后直接从文化层内取土样。浮选工作使用了小水桶法,具体操作方法参见赵志军《植物考古学的田野工作方法——浮选法》,收入轻浮部分的筛子孔径为0.2毫米。所不同的是,得到轻浮部分之后.我们将比重大于水的所有物质与泥土一起倒入孔径为2.0毫米的铁筛中,用流动水继续冲洗干净,得到重浮部分。经实验室分析。6份土样重浮部分均包含干净的红色砂石粒和小陶片及现代草根等.
- 陈雪香
-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遗址浮选文化遗址田野工作文化层
-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农业稳定性考察——植物考古学个案分析
- 本文的研究目的分为两层。基本目的在于以济南大辛庄遗址2003年和2005年发掘采集的商代浮选土样分析为基础资料,鉴定该遗址所见炭化植物种子和果实的种类和数量,结合其出土背景以及相关历史文献,揭示其反映的商代先民对植物的利...
- 陈雪香
- 关键词:大辛庄遗址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
- 汉画中的饮酒礼俗被引量:2
- 2018年
- 本文以考古材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专门对汉画像中的饮酒礼俗作一较为系统的考察。从用酒场景、饮酒之礼俗和饮酒中的娱乐活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汉代的用酒场景可分为祭祀用酒、祛鬼仪式、军功饮酒、丧礼吊唁和饮酒自娱五种;从坐席、坐向、敬酒饮酒和男女分席论述了汉代饮酒中礼俗;并认为在饮酒中常见的活动有猜拳、六博、投壶、乐舞和百戏五种。
- 孙泽娟陈章龙陈雪香
- 关键词:汉画
- 2015年鲁西南堌堆遗址考古调查简报
- 2024年
- 2015年10~12月,山东大学考古系师生对济宁、菏泽市的堌堆遗址进行了大范围的考古调查。此次共调查遗址176处,其中采集到标本的遗址122处。所采集标本包括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和汉代及以后的遗物。这些遗物以陶片为主,另有少量石器。陶片总量可达数千件,其中可辨器形陶片121件,涵盖45处遗址。调查资料表明,鲁西南地区的堌堆遗址多数自龙山时代至汉代长期沿用。此次调查为鲁西南地区堌堆遗址考古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
- 陈雪香孙慧男
-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商周秦汉
- 济南大辛庄遗址商代居民的牙齿疾病被引量:1
- 2021年
- 大辛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大辛庄村,是山东省内已知面积最大的一处商代遗址,甲骨文及其他丰富遗存的出土对于鲁北及整个山东地区商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人骨的牙齿健康状况入手,对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2003、2010年出土的45例人骨标本的牙病情况,尤其是龋病、牙周病、牙结石以及牙齿磨耗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得知大辛遗址商代人群牙齿疾病的基本情况:1)牙结石的出现率男女之间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除此之外其他牙病在罹患率的性别分组上的差异不显著,但均为女性的罹患率要高于男性;2)牙病的罹患率在年龄分组上存在显著差异,随年龄的增长罹患牙病的风险增高;3)龋病、牙周病及牙结石多好发于臼齿;4)重度磨耗牙齿患牙病的风险增加,牙周病表现尤为明显;5)牙病的罹患率不仅受到性别、年龄、牙位以及齿冠磨耗程度的影响,而且与大辛庄商代人群农业经济发展的食物结构有关。
- 申亚凡赵永生方辉陈雪香
- 关键词:龋病牙周病牙结石
- 先秦曾国官营作坊的饮食与供应策略——以湖北京山苏家垄遗址为例
- 2025年
- 苏家垄遗址位于湖北省京山市,是春秋战国时期曾国的一处重要的大型遗址群。本文通过对苏家垄遗址罗兴遗址点2018、2019年两处作坊发掘地点进行炭化植物遗存和植硅体分析,发现在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曾国地区以小麦、水稻和粟为主要作物,黍和大豆为补充,体现出稻旱兼具的种植业结构,适宜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良好的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是小麦在此地大量出现的重要因素。遗址中杂草种类较少,谷物杂草比较高,显示作物生产加工痕迹较弱。其原因可能在于罗兴遗址点作为官营作坊区,工匠受两周时期“工商食官”制度管理,饮食主要依赖国家廪给,无需从事农业生产,也说明作坊区可能对作业环境进行了有意识的整治与维护。
- 王冰言席奇峰方勤陈胤龙陈雪香
- 关键词:种植业结构
- “2006年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 2007年
- 金汉波陈雪香
- 关键词:文明历史问题
- 早期国家阶段城市农业经济管窥——以殷墟大司空东遗址点2017年度植物大遗存分析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大司空东2017年度浮选出的植物大遗存,不仅展现了晚商时期殷墟遗址的农作物结构情况,更为探讨早期国家时期城市的经济特征提供了丰富材料。结合考古背景对具有指示农业生产意义的植物遗存进行的数量分析、空间分析显示,作为城市的殷墟遗址内确实存在农业生产活动,且农业活动区域经过一定程度的规划。二里头文化时期至西周时期几个都邑性城市内植物遗存及农业工具的分析,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中国早期国家阶段的城市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农业生产活动受到城市管理者干预的认识。
- 张飞岳占伟岳洪彬张瑜陈雪香
- 关键词:城市农业经济
- 山东省济南市唐冶遗址浮选结果分析被引量:24
- 2008年
- 济南唐冶遗址采集的周代浮选样品中,出土了包括粟、黍、大豆和小麦在内的农作物以及果类、杂草等炭化种子遗存,这为了解周代山东地区农作物结构提供了首例浮选获得的植物遗存资料。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粟是唐冶遗址主要的粮食作物,黍子、大豆和小麦也是农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冶遗址出土农作物均为旱地作物,没有发现稻谷,可能与西周以来气候趋于干冷有关。。
- 赵敏陈雪香高继习何利
- 关键词:浮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