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雪初

作品数:172 被引量:649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69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建筑科学
  • 10篇生物学
  • 6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9篇湿地
  • 23篇生态
  • 20篇藻类
  • 16篇硝化
  • 15篇水华
  • 15篇污染
  • 14篇水体
  • 14篇水质
  • 14篇景观
  • 12篇海岸
  • 12篇海岸带
  • 12篇反硝化
  • 11篇盐沼
  • 11篇鹦鹉
  • 11篇微囊藻
  • 9篇底泥
  • 9篇营养化
  • 8篇遮光
  • 8篇生态修复
  • 8篇砾石

机构

  • 102篇上海交通大学
  • 70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浙江省海洋水...
  • 7篇上海应用技术...
  • 4篇上海市水利工...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上海市环境保...
  • 3篇上海市城市化...
  • 2篇汕头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大理学院
  • 1篇东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170篇陈雪初
  • 56篇孔海南
  • 56篇何圣兵
  • 20篇黄莹莹
  • 15篇李春杰
  • 15篇戴鼎立
  • 14篇杨峰峰
  • 13篇杨华蕾
  • 13篇安阳
  • 12篇吴德意
  • 9篇刘佃娜
  • 8篇王虹
  • 8篇周伟丽
  • 7篇张海春
  • 7篇由文辉
  • 7篇孙扬才
  • 7篇王欣泽
  • 6篇高建文
  • 6篇黄莹莹
  • 6篇张大磊

传媒

  • 12篇中国给水排水
  • 9篇净水技术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技...
  • 5篇园林
  • 5篇应用海洋学学...
  • 4篇水处理技术
  • 4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工业用水与废...
  • 2篇给水排水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2008年中...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标准化

年份

  • 11篇2025
  • 7篇2024
  • 4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10篇2013
  • 13篇2012
  • 9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13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滨海湿地高滩区互花米草治理——以杭州湾北岸边滩为例
2025年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治理是现阶段我国滨海湿地修复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杭州湾北岸边滩为例,开展刈割+遮荫、刈割+翻耕的物理控制试验,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措施的治理效果以及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500 g·m^(-2)复合土工膜的刈割+遮荫方法可有效控制互花米草扩张,2个生长季后互花米草的复发率基本为零,显著提升底栖生物群落的密度和生物量。底栖生物优势种从治理前的腹足类和多毛类转变为双壳类。刈割+翻耕对互花米草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过两个生长季后复发率为27.3%。刈割+翻耕在短期扰动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提升底栖生物的种类、密度和生物量。与刈割+翻耕相比,刈割+遮荫是高滩区更为高效的互花米草治理措施,可为互花米草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戴禹杭吴创收陈雪初张妙徐平
关键词:互花米草刈割翻耕遮荫
微污染水源水原位净化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污染水源水原位净化系统,包括一扬水设备和若干沸石填料装置。扬水设备垂直安装于水中,沸石填料装置以扬水设备为中心呈环形布置,两者之间通过绳索联结固定。扬水设备使水体循环流动,将藻类带至水体底部光限制区,抑制...
张小璐何圣兵陈雪初杨峰峰戴鼎立
文献传递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碳库规模与投融资机制被引量:13
2023年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通过“碳减排”和“碳增汇”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途径。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长期可持续的碳汇功能,因而,保护和修复海岸带生态系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增汇途径之一。本文探究了中国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典型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碳库规模及其经济价值,并对浙江省霓屿红树林湿地和上海市鹦鹉洲盐沼湿地两个海岸带滨海湿地恢复区的碳汇能力开展调查和评估。结果表明,通过海岸带生态修复扩增蓝碳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可为面向碳中和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恢复及蓝碳交易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杜明卉李昌达杨华蕾陈雪初冯翠翠龚语嫣吾娟佳唐剑武叶观琼
关键词:盐沼投融资
低光照度对源水中铜绿微囊藻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7
2007年
研究了不同光照度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在源水中的增殖趋势.结果表明,以灭活源水为培养基,培养周期13d,在23℃时,当光照度≤500lx,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其比增值速率(μ)为负数,呈衰亡趋势;在28℃时,当光照度≤200lx,最大藻现存量较4300lx时削减70%以上.以未灭活源水为培养基,23℃时,发现铜绿微囊藻逐渐消亡,这与微型浮游动物的大量出现有关.
陈雪初孙扬才曾晓文李春杰孔海南
关键词:光照度源水铜绿微囊藻
一种以水华蓝藻为原料制备生物乙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水华蓝藻为原料制备生物乙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打捞和收集水华蓝藻;2)将收集的水华蓝藻接种光生物反应器中,调控氮磷比,添加光合作用促进剂和代谢干扰剂,通入空气补充无机碳源,进行再培养;3)再培养结...
陈雪初黄莹莹刘思路沈应时
疏浚底泥两段式混合反应脱臭脱水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疏浚底泥两段式混合反应脱臭脱水方法,将河湖疏浚底泥与氧化剂、吸附剂分别在两段管式混合单元中进行高效混合,并在混合单元后面连接的密闭反应直管中流动反应一段时间后,进入底泥堆场中脱水干化。混合单元采用中间大口径...
何圣兵孔海南张小璐张美兰陈雪初吴德意
文献传递
一种小型水景湿地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水景湿地系统及其构建方法,由预先制成的水池池体模块、景观植物模块、生态沉淀模块、生态除氨模块、生态除藻脱硝模块组合而成。使用时将水池模块拼搭成景观水池,将各水质净化模块按生态沉淀模块、生态除氨模块、生态...
陈雪初何圣兵安阳巫娟孔海南王鑫永
文献传递
光照度对水华鱼腥藻细胞比重与藻丝长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为深入探索可获得光资源量(light availability)与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浮沉关键因子——细胞比重、藻丝长度,以及水华鱼腥藻沉降损失的关系,开展了纯培养试验.在温度(25±1)℃,光照度分别为100,500,1000,3000,5000lx的条件下,培养时间35d,结果显示:在1~10d内鱼腥藻细胞比重随光照度增大而增大,在10d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各光照组下鱼腥藻细胞比重较稳定且相差不大;光照越强,水华鱼腥藻的藻丝越短,其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到最大值再减小;光照越强,水华鱼腥藻的藻丝长度越快增大到最大值;实验结束时高光照度下水华鱼腥藻沉降损失比率较小,均低于10%,低光照下水华鱼腥藻沉降性能较好,最高可达到57.3%.实验结果表明:可获得光资源量下降直接影响鱼腥藻比重和藻丝长度并进一步导致鱼腥藻的沉降损失比率增大,这为持续型垂直混合导致蓝藻消亡的原因提供了新解释.
巫娟陈雪初孔海南安阳吴辰何圣兵
关键词:光照度水华鱼腥藻
上海廊下“农林水乡”生态修复设计与创新实践
2022年
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近年来上海依托市级土地整治项目、郊野公园等国土整治修复项目,以生态修复技术的工程化集成化应用为抓手,建设形成了一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基地,为提高郊野空间生态品质提供技术支撑。上海金山区廊下镇“农林水乡”区域是依托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二期)建设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基地。
孙彦伟张红陈雪初
关键词:郊野公园生态文明理念土地整治项目生态修复技术
改善环保疏浚底泥脱水干化效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采用以硫酸亚铁(FeSO4)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脱水剂作为疏浚泥浆脱水剂(以下简称脱水剂),黄沙、炉渣、煤灰、石灰和粉煤灰分别作为疏浚底泥干化改良剂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脱水剂投加量为100 mg/L条件下,可以提高沉淀效率约20%;在投加脱水剂及5%石灰、粉煤灰、炉渣改良剂的条件下,底泥比阻值下降50%~70%;初期渗水速率提高6%~68%;与原泥相比,以黄沙、炉渣、煤灰为改良剂的底泥,经过4个月干化期后,承载力提高了30%~150%。本研究为疏浚底泥快速脱水干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戴鼎立何圣兵陈雪初杨峰峰孔海南
关键词:疏浚底泥脱水干化脱水剂改良剂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