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所致的失语
- 1989年
- 本文列举7种(例)常见的不同类型的卒中失语,从神经语言学观点叙述和讨论了各例失语的特殊表现,指出由于汉字与国外拼音文字不同,当发生失读时,可出现读音与解义的分离现象。说明人脑在处理汉字时,除了语音编码外,还有形态编码的方式,即从字形直接到达字义的理解,中间不必经过语音转换阶段。本组病例亦多具有皮层下结构受累,说明皮层下结构在言语机能系统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 谭梅尊陈蓓陈继红何祥程淑芳王耀山
- 关键词:语音编码神经语言学右利手脑梗语言中枢
- 多发性硬化与痴呆
- 1992年
- Charcat(1868)和Vulpian(1874)先后描述了多发性硬化(MS)患者可有精神和智能障碍,但对其神经心理障碍的特点很少有人注意。近几年随着各种神经心理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对MS所引起的认知功能改变进行了详尽的补充及阐述。
- 陈蓓王耀山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症痴呆
- 白质疏松被引量:7
- 1989年
- 许多疾病能引起大脑白质广泛脫鞘,而弓状纤维保留。过去因限于病理诊断,其发生率较低。80年代后,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及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发现许多因素可引起原发性和继发性白质病损,CT表现为白质低密度改变,即所谓白质疏松。本文结合临床、影像学、病理及病因等问题,对较常见的白质脑病加以综述。
- 陈蓓王耀山
- 关键词:白质疏松白质脑病大脑白质脑室扩大腔隙性梗塞室管膜
- 出血性脑梗塞
- 1991年
- 出血性梗塞(HI)又称红色梗塞,是指梗塞区发生弥漫性渗血或出血,使梗塞灶呈红色外观,过去多为病理诊断,CT及核磁共振(MRI)引用之后,多可在生前做出临床诊断。发病机理及病因 HI主要原因是梗塞区闭塞血管重新开放,脑血管闭塞时,导致脑组织缺血,血管麻痹、扩张,当缺血血管再灌流时。
- 陈蓓
- 关键词:脑栓塞出血性
- 多发性硬化的心理障碍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心理缺陷发病率很高。记忆及信息处理障碍最常见,智力、注意、视觉——空间及言语能力等认知功能也常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精神紊乱以情感障碍特别是抑郁的发病率最高。MRI可观察到临床上“静息”的脑损伤,并能预示认知及精神障碍。
- 王文敏陈蓓王荪王耀山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 皮质弥漫性路易体病
- 1992年
- 皮层弥漫性路易氏体病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进展性痴呆及帕金森综合征等锥体外系症状,并有锥体束征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CT及MRI提示脑萎缩,病理除脑萎缩改变外见黑质、蓝斑及大脑皮层神经元内有Lewy小体,目前认为是一个独立病种.
- 陈蓓王耀山
- 关键词:痴呆神经心理学
- 神经系统老化被引量:2
- 1993年
- 随年龄增长,出现广泛的神经系统老化现象,导致各种神经功能障碍,本文重点综述:(1)神经系统老化的病理学改变,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和肌肉的老化改变。(2)神经系统老化的临床所见,包括智能障碍,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3)神经系统老化的实验室所见,重点综述老化的CT、MRI、脑电图、肌电图和神经心理学等改变特征。
- 刘剑立陈蓓王耀山
- 关键词:病理学神经心理学
- 运动神经元病与智能障碍被引量:5
- 1990年
- 对20例运动神经元病(MND)采用WAIS-RC测验,其中17例进行WMS-RC测验的结果表明,MND病程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智能和记忆障碍,其智商处于边界以下(79分以下)者的MQ、FIQ、VIQ和PIQ分别为29.4%、35%、40%和30%。与44例对照组对比,本组MND表现为皮质性兼皮质下痴呆的特征,按DSM-Ⅲ标准,其痴呆的程度为轻~中度。
- 陈蓓王耀山何祥马维亚胡瑞琅谭梅尊
-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被引量:1
- 1989年
- 本文报告9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62岁,本文病例的临床特征是:(1)老年前期发病,缓慢农渐进展,(2)以下视障碍为主的核上性垂直性眼肌麻痹,(3)构音障碍,(4)步态障碍,(5)颈肌张力障碍,四肢肌张力增强,(6)共济失调,(7)面具脸。(3)双侧锥体束征及(9)智能障碍,本组病例CT扫描见有脑室系统扩大,外侧裂及皮层脑沟增宽,并见有不池及四迭体池扩大,9例CT诊断为脑萎缩,其中8例尚有脑干萎缩。
- 王耀山陈蓓
- 关键词:进行性核上性麻痹CT扫描脑萎缩
- 边缘性痴呆被引量:2
- 1990年
- 边缘性痴呆是以大脑边缘系统相对选择性受损所引起的痴呆,表现为明显的记忆力障碍、定向力障碍和虚构,出现精神盲、口唇趋向以及特异的人格和性格改变等。导致边缘性痴呆的主要疾病有急性坏死性单纯疱疹脑炎,Alzheimer 病、Wernick 脑病、边缘型脑炎以及急性脑缺氧等。
- 陈蓓
- 关键词:记忆力障碍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