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莉

作品数:21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气候
  • 6篇灾害
  • 6篇气象
  • 5篇气象灾害
  • 3篇农业气象
  • 3篇气候影响
  • 3篇气候影响评价
  • 2篇三江平原
  • 2篇年景分析
  • 2篇农业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事件
  • 2篇气候特点
  • 2篇环流
  • 2篇环流指数
  • 2篇降水
  • 2篇感知
  • 2篇暴雨
  • 2篇采暖
  • 1篇调查问卷

机构

  • 21篇黑龙江省气候...
  • 7篇黑龙江省气象...
  • 5篇黑龙江省气象
  • 2篇佳木斯市气象...
  • 2篇信息技术有限...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桦川县气象局
  • 1篇桦南县气象局
  • 1篇集贤县气象局

作者

  • 21篇陈莉
  • 4篇班晋
  • 4篇赵佳莹
  • 3篇李亚滨
  • 2篇王晾晾
  • 2篇于宏敏
  • 2篇刘玉莲
  • 2篇宋丽华
  • 2篇闫平
  • 2篇孙爽
  • 2篇李帅
  • 2篇姜丽霞
  • 2篇褚春燕
  • 1篇纪仰慧
  • 1篇王洪军
  • 1篇田宝星
  • 1篇姜倩倩
  • 1篇李铁
  • 1篇王秋京
  • 1篇吕佳佳

传媒

  • 7篇黑龙江气象
  • 5篇灾害学
  • 2篇现代化农业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建筑节能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0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不同空间尺度资料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对比分析——以暴雨洪涝灾害为例被引量:23
2022年
以致灾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和脆弱性评估为理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黑龙江省位于平原的富裕县和位于山区的呼玛县进行了暴雨洪涝风险评估研究。致灾危险性评估指标包括暴雨洪涝指数和孕灾环境影响指数;承灾体暴露性评估指标包括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和农作物耕种密度;脆弱性评估指标包括老幼人口占比、直接经济损失占比和受灾耕地面积占比。评估过程中针对各因子量纲不同,采用均一化方法进行了处理。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重点研究基于不同空间尺度降水资料所得出的致灾危险性评估和风险评估结果的异同。研究发现,与基于空间分辨率较低降水资料所得到的暴雨洪涝指数和风险分区结果相比,采用较高空间分辨率降水资料的暴雨洪涝指数分布更加平滑,突出了暴雨高值和低值区,对暴雨洪涝指数的空间差异刻画更加细致;平原区暴雨洪涝风险分区连续性增强,山区风险分区不但连续性增强,且与地形分布趋势高度一致的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徐永清陈莉刘艳华李帅周祥雪那荣波
关键词:暴雨洪涝风险评估降水资料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检测、影响评估和对策业务系统
于宏敏刘玉莲宋丽华于梅李铁陈莉
系统的建成,使气候业务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分析更加准确,提高了气候变化检测、气候极端事件监测方面的能力。项目建设适应气候分析工作实际,集中解决了气候分析工作中各类数据分析、图形绘制、产品输出等应用问题...
关键词:
关键词:气候变化
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服务需求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黑龙江省农业大部分是雨养农业,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是气象工作的重点。随着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针对农业气象灾害的气象服务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在分析2018年农业气象灾害气象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与2014年的农业气象服务需求的变化。分析表明:农民在获取气象信息渠道方面,采用新媒体的比例超过采用传统媒体的比例;农民关注气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开展农业生产;农民比较关注当天和未来10 d之内的天气预报,对较长时效月、季短期气候预测需求量较2014年明显上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气象灾害服务现状,提出了目前农业气象灾害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陈莉韩冰李百超李帅王艳秋丁雪松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调查问卷
Z指数在旱涝形势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9
1998年
首次采用Z指数分析了黑龙江省1997年6月旱涝空间分布和旱涝轻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比较,基本相符,证明Z指数对旱涝分析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陈莉
关键词:ZINDEXDROUGHTFLOOD
气候变化与物候期的关系及农户感知研究——以三江平原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通过研究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估农户对气候变化认知水平,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基于三江平原佳木斯市1993—2022年的物候期、1961—2022年气温和降水量、农户气候变化感知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化与物候期关系及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近30 a三江平原春季物候期变化均呈提前趋势,秋季物候期变化均呈延后趋势,蒲公英物候期趋势变化最为显著,蒲公英萌芽日期提前,变化速率为5.5 d/10 a,黄枯日期延后,变化速率为10.6 d/10 a;春秋季温度、降水和春秋季物候期之间的相关系数,共有8对极显著相关和6对显著相关,其中正相关有7对,负相关有7对,春季物候期的变化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秋季物候期变化则是降水量影响;农户对温度变化感知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准确率达到80%以上,农户感知到的降水变化趋势与气象实测数据存在差异,准确率达到58.0%,自然现象物候期感知结果准确性低于温度和降水变化感知结果。三江平原物候期随着温度升高及降水增加,出现日期提前,结束日期延后,物候期呈延长趋势,农户对农业生产相关的气候变化感知更为敏感,也相对准确。研究结果为农业生产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与借鉴。
褚春燕王婷婷陈莉杨清彤王艳白玉兰
关键词:三江平原气候变化物候期农户
黑龙江省冬季异常暖气候事件判定及其与环流指数的关系被引量:2
2021年
利用1961-2018年黑龙江省61个站冬季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以连续5 d日平均气温正距平超过1倍标准差为标准,对黑龙江省冬季异常暖事件进行了判断,并按照0.3个标准差将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异常暖气候事件。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在58年间冬季共发生35次异常暖气候事件,累计天数270 d。异常暖气候事件发生有较明显的周期性变化,1961-1986年和2009-2018年为低发期、1987-2008年为高发期。71.4%的异常暖事件发生在1986年后,说明异常暖事件的频繁发生对1980年代中后期该省冬季气温显著升高有直接贡献。1961-2018年该省冬季发生一级、二级、三级异常暖气候事件分别为9次、10次、16次。研究月尺度同期环流指数异常与黑龙江省异常暖气候事件的关系,发现北半球极涡面积异常偏小、极涡强度异常偏强、东亚槽强度异常偏弱和北极涛动异常正位相与异常暖气候事件发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为今后黑龙江省冬季异常暖气候事件的预测提供了可靠参考。
赵佳莹陈莉班晋刘艳华刘泽恩李亚滨
关键词:气候事件环流指数
基于灾害风险分级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灾害风险分级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属于气象灾害评估技术领域,其具体包括:收集受灾区气象、承灾体数据及地理信息,采用空间插值法预处理;设定气象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及承灾体脆弱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
陈莉宋庆利刘栋孙爽周长明徐永清朱红蕊李亚滨李法运吕熹
三江平原农民对气象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影响感知的分析
2025年
探讨农民对气象条件影响农业生产的感知,以期为开展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取281个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农民对作物生育期、灾害类型和选种时气象条件的关注程度,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种植户认为气象条件影响最为严重的生育期为出苗、播种、开花期,水稻种植户对移栽期的气象条件更为关注,大部分农民认为收获期气象条件影响最小;农民认为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大,其次为冰雹,农民对可防控病虫害和较少成灾的霜冻关注度低,占比率低于7%;农民在选种时首选参考热量资源,选择积温占比达81.1%,农民选种时倾向选择近期丰产品种,而且以稳产为主,早熟品种选择率达到36.7%。
褚春燕王婷婷陈莉吕慧娟王洪军田宝星刘衍辰
关键词:农民农业生产气象条件感知三江平原
1994年黑龙江省异常气候特点及成因分析
1996年
对1994年的黑龙江省气象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1994年全省气候明显异常。其特点为:年初奇冷、夏季炎热、秋温高、初霜晚;降水多、时空分布差异明显、暴雨、大暴雨频繁出现,发生夏秋涝。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陈莉宋丽华袁靖
关键词:异常气候极值气候特点
用综合温度法进行建筑物采暖能耗模拟与估算初探被引量:2
2019年
建筑采暖、照明、电器使用等的能耗估算在严寒、寒冷地区的建筑设计和运行维护中是很重要的环节。在建筑采暖能耗计算中,传统方法是采用干球温度作为输入量,而后再以传热系数修正系数来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由于步骤多、算法复杂,结果使得对建筑物的供热量较多。以DeST软件模拟的采暖能耗为真值,比较干球温度法和考虑太阳辐射在内的综合温度法采用静态算法所估算采暖能耗与真值的误差。结果表明静态法与真值的误差为4.03%,综合温度法与真值的误差为2.17%;在使用综合温度法计算节能建筑采暖热负荷时,使用室外综合温度得出的热负荷相比于室外干球温度更接近DeST模拟的真值,并且节能了10.84%。可见综合温度法,使用简便、结果与真值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更适合于建筑物的采暖能耗模拟与估算。同时把太阳辐射的因素融入综合温度中,在进行采暖能耗估算时也较为方便。
陈莉方蕾李帅方修睦陈坤方丽娟姜倩倩刘扬
关键词:干球温度静态法误差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