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娟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乙型
  • 2篇病毒
  • 1篇蛋白
  • 1篇毒性
  • 1篇阳性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真核
  • 1篇真核表达
  • 1篇人类白细胞
  • 1篇人类白细胞抗...
  • 1篇融合蛋白
  • 1篇栓塞
  • 1篇曲张
  • 1篇注射
  • 1篇苷类
  • 1篇胃底
  • 1篇胃底静脉曲张
  • 1篇胃冠状静脉

机构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吴金明
  • 4篇陈娟
  • 3篇张欢
  • 1篇方红龙
  • 1篇吴伟
  • 1篇陈梅琴
  • 1篇徐英
  • 1篇王莉娟
  • 1篇柳雅
  • 1篇黄兰

传媒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HBe(385-420)-ecdCD40L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融合蛋白生物活性预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构建HBe(385-420)-ecdCD40L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所翻译的融合蛋白设计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HBe(385-420)基因与CD40L胞外段(ecd)基因进行融合,构建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应用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融合蛋白的物理化学性质、柔性、抗原性、亲水性、表位以及二级结构等。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通过分析,HBe(385-420)、ecdCD40L两个基因连接之后亲水性和疏水性未受影响,融合蛋白未出现新的抗原性及表位,连接链(Linker)不影响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融合蛋白的空间构象。结论:从生物软件分析结果可知重组体设计较合理,融合蛋白保留了HBe(385-420)和CD40L胞外段的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张欢吴金明陈娟方红龙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类似物抗病毒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HBeAg阳性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HBeAg阳性CHB初治患者332例。最后完成研究316例。其中经超声证实合并NAFLD者106例(合并NAFLD组),单纯CHB者210例(单纯CHB组),均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单药抗病毒治疗9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ALT、病毒学应答和HBV血清学标志变化。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合并NAFLD组HBVDNA转阴率在第12、24、48周时分别为46.2%、61.3%、74.5%,明显低于单纯CHB组的61.9%、73.8%、8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05l、5.195、3.895,均P〈0.05);但在第96周时两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85.8%和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38,P〉0.05)。合并NAFLD组患者HBeAg转阴率在48、96周时分别为27.4%、37.7%,与单纯CHB组33.3%、4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69、1.424,均P〉0.05);而96周时,合并NAFLD组患者HBeAg转换率显著低于单纯CHB组(17.9%比29.5%,X2=4.972,P〈0.05)。48、96周时,合并NAFLD组患者ALT复常率也显著低于单纯CHB组(69.8%比80.5%,82.1%比91.0%,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OR=3.725,P=0.000)、尿酸(OR=1.005.P=0.040)、空腹血糖(OR=3.067,P=0.000)为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各时间点NAFLD均为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12周:0R=2.749,P=0.001;24周:OR=1.981,P=0.030;48周:0R=2.348,P=0.021;96周:OR=8.053,P=0.001)。结论在抗病毒治疗期间,合并NAFLD可影响CHB患者生物化学应答和血清学应答,并影响其早期病�
陈梅琴吴金明陈娟柳雅徐英王莉娟张欢
关键词:乙型抗病毒药核苷类
HBeAg人类白细胞抗原-A0201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筛选和鉴定HBeAg来源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0201限制性细胞毒陛T淋巴细胞(CTL)表位,为HBeAg表位的特异l生治疗陛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选择中国人群最常见的B基因型中的adw血清型的HBVe基因序列,通过网络在线表位筛选服务,分析得到分数比较高,而且是一样的表位,然后采用量化基序方案、延展基序方案以及超基序方案等通用表位筛选原则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得到4条较为理想的九肽(HBel,HBe2,HBe3,HBe4)作为候选表位。随后借助于流式细胞技术,通过T2细胞实验分析各候选肽以及阳性、阴性、空白对照的荧光系数,从而对所筛选的表位进行体外鉴定。结果获得的4个候选表位(HBel:LLWFHISCL;HBe2:YIM、FGVwI;HBe3:CLTFGRETVlHBe4:DLLDTASAL)中,HBe2和HBe3的亲和较高lHBel、HBe2和HBe3的稳定f生较好。结论YLVSFGVWI和CLTFGRETV是HBeAg潜在的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有可能作为HBV慢性感染治疗陛DNA疫苗的候选表位。
陈娟吴金明张欢黄兰
关键词:HLA抗原表位
经皮经肝TH胶灌注栓塞术与内镜下注射TH胶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TH胶)作为栓塞材料行经皮肝穿刺门静脉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s embolization,PTVE)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注射TH胶术的远期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150例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经皮肝TH胶灌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注射TH胶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止血率达100%。随访3年,行PTVE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率为25.00%,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注射TH胶术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53.24%。结论 PTVE手术安全,创伤小,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是治疗门脉高压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理想方法。
陈娟吴伟吴金明
关键词:TH胶胃冠状静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