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 作品数:22 被引量:66 H指数:4 供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成年小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模式 2008年 目的阐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在成年小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方法制备小鼠胫骨不稳定骨折模型,分别于骨折后3、5、7、10、14和21d6个时相点对小鼠的骨痂摄X线片,行HE染色及FGFR2、骨钙蛋白、Ⅱ型胶原、X型胶原的原位杂交检测,明确FGFR2在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骨折后3~5d,FGFR2与骨钙蛋白在骨折处骨膜下成骨细胞中共表达;在骨折后7~14d,FGFR2与X型胶原在软骨痂肥大前软骨细胞和肥大软骨细胞中共表达。结论FGFR2参与了骨折愈合过程,并且可能是潜在的调节骨折愈合的靶基因。 陈波 陈林 尹良军 苏楠 陈剑关键词:骨折 原位杂交 足板小孔与大孔开窗镫骨切除术的远期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比较足板小孔开窗镫骨切除术与足板大孔开窗镫骨切除术后的远期听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72~ 1990年间由同一位耳外科医师施行的 94例 (10 2耳 )镫骨切除术病例。术后对足板大孔开窗术 (5 4耳 )和足板小孔开窗术 (4 8耳 )的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早期 (6 4± 2 8)个月和 (6 6± 3 0 )个月 ,远期 (14 5± 3 0 )年和 (7 4± 2 2 )年。结果 2组手术术后早期和远期的纯音平均听阀 (pure tonethresholdaverage ,PTA)、气 骨导差PTA、言语接受阈 (speechreceptionthreshold ,SRT)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采用足板小孔开窗镫骨切除术耳术后早期气导阀和早期 4 0 0 0Hz气 骨导差闭合稍好 ,但随访至晚期 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组总的远期随访听力效果稳定 ,2种手术远期听力效果相似。结论 显示手术治疗耳硬化症时 ,无论是采用足板大孔开窗或是小孔开窗镫骨切除术 ,如果是为一有经验的耳外科医师施术 ,均可获得良好而稳定的长期听力效果。 刘兆华 钟时勋 杨俊慧 李雪蕾 陈剑 张民关键词:听力 豚鼠内淋巴囊Na-K-ATP酶亚基异构体的表达 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研究豚鼠内淋巴囊组织中Na ,K ATP酶α、β亚基各个异构体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观察豚鼠内淋巴囊组织中Na,K ATP酶α和 β亚基异构体的分布。结果 Na,K ATP酶不同的亚基异构体在豚鼠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组织的表达有差异。内淋巴囊上皮细胞的胞膜主要表达α1 、β1 和 β2 异构体 ,且 β2 表达较 β1 表达更强 ,上皮下组织细胞的胞膜则主要表达α1 和α2 异构体 ,且α1 表达较α2 表达强 ,而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组织中均未见有α3异构体表达。结论 内淋巴囊组织的Na ,K ATP酶由不同亚基异构体组成 ,它们协同作用参与保持内耳内环境的稳定。 钟时勋 牟忠林 刘兆华 陈剑关键词:内淋巴囊 内淋巴囊上皮细胞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的表达 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研究内淋巴囊上皮细胞透明质酸合成酶 (hyaluronansynthase)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在查阅核酸序列数据库基础上 ,采用Motif程序分析各物种 (大鼠、小鼠、爪蟾、人类 )透明质酸合成酶的保守序列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 内淋巴囊近侧端、中间部均有部分上皮细胞胞浆显示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的阳性表达。结论 在分子生物学水平证实了内淋巴囊上皮细胞能合成透明质酸。 牟忠林 刘兆华 陈剑 万瑛关键词:透明质酸合成酶 原位杂交 迷路 内淋巴囊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的表达 2001年 目的 用寡聚核苷酸探针检测内淋巴囊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表达的异同。方法 通过查阅核酸序列数据库,自行设计并合成了透明质酸合成酶寡聚核苷酸探针,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在豚鼠内淋巴囊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 在内淋巴囊近侧端、中间部和肾小管部分上皮细胞胞浆显示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的阳性表达,但近曲小管的阳性细胞百分数稍多。结论 不但扩大了核酸杂交的应用范围,还为内淋巴囊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电解质平衡可能都具有透明质酸/透明质酸酶的双重调节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牟忠林 刘兆华 陈剑关键词:内淋巴囊 肾小管 透明质酸合成酶 原位杂交 头颈部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REAL分类和治疗方式选择 2002年 目的作者应用修正的欧美淋巴瘤(revised European and American Iymphoma,REAL)分类法对咽鼻头颈早期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Iymphoma,NHL)分类,并分析了其组织病理学分类和临床特点间的关系,试图评估这一新的修正分类法在选择治疗方式中的价值。方法 1980—1995年间经组织病理确诊为咽鼻头颈Ⅰ和Ⅱ期结外NHL患者共128例,均进行了治疗。对其中的108例可用标本进行了分析,其临床分期60例为Ⅰ期,48例为Ⅱ期。其中13例单做了放疗,34例做了强力的联合化疗,61例进行了化疗加放疗。结果组织病理分类36例为结外边缘性B细胞淋巴瘤,51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9例为周围性T/NK细胞淋巴瘤,12例为其它NHL,所有患者其5年总生存率达75%。证实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或其他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较其他的淋巴瘤生存率为高,周围性T/NK淋巴瘤患者生存率最低。结论 REAL分类法可较准确地反应NHL患者的预后。结果提示:应用REAL分类法有助于选择NHL患者适当的治疗方式。 刘兆华 牟忠林 刘友生 陈剑 杨俊慧关键词:头颈部 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组织病理学 豚鼠内淋巴囊透明质酸合成酶原位杂交方法的初探 2004年 陈剑 姬长友关键词:内淋巴囊 透明质酸合成酶 MRNA 原位杂交 梅尼埃病眩晕症状的迁延性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病程中眩晕症状的迁延性。方法为一前瞻性研究,通过对梅尼埃病病程进行长期系统的临床症状观察,排除其中不能确定的眩晕症状。对有典型梅尼埃病眩晕症状患者,依据其病期将其分为7组观察。共164例患者, 均经前庭功... 刘兆华 李朝军 钟时勋 张燕 陈剑 杨俊慧关键词:梅尼埃病 文献传递 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卡介苗灌注治疗后复发的临床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 探讨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 BCG)灌注治疗在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电切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并构建BCG灌注治疗后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确诊为中高危NMIBC并经电切术后接受规律BCG灌注治疗的患者,训练集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就诊的110例患者,外部验证集为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52例患者。共纳入17项指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BCG灌注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1、3和5年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预后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对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集人群中26例患者(23.64%)在随访期间出现复发,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32.00(18.00~50.50)个月。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血小板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eosin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E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系统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之和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 NMLR)、病理分期T1期(pathological T1 stage,pT1)和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hemoglobin, albumin, lymphocyte, and platelet,HALP)的组合评分是BCG灌注治疗后复发的潜在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高HALP评分(HR=0.185,95%CI:0.046~0.736, P=0.017)是BCG灌注治疗后复发的独立保护性因素,高ELR(HR=3.599,95%CI:1.505~8.608, P=0.004)和pT1(HR=3.240,95%CI:1.191~8.818, P=0.021)是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后校准曲线显示模型在1、3和5年复发风险的� 王海涛 罗伟铭 陈剑 张健 冉强 徐静 金俊豪 敖杨坤 王亚鹏 张俊英 谢秋波 兰卫华 刘秋礼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卡介苗 复发 FGFR2在成年小鼠内耳中的表达及与听功能相关性的研究 细胞因子是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发育的因素之一,其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触发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导致DNA合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s,FGFs)属于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家族(... 陈剑关键词:FGFR2 BRDU 螺旋神经节 听功能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