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凤贤
- 作品数:10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论儒学精神与高校师德建设
- 2010年
- 国家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关键看教育;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关键看师德。师德的提高,不但靠师德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更要靠教师从思想源头上加强理论修养以提高对师德的认识。而儒学精神对此有启迪作用。
- 陆凤贤
- 关键词:儒学精神师德
- 儒学利义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 2007年
- 本文对儒学利义观发展脉络作简要梳理和评析,指出其主要特征:崇尚群体利益至上性,倡导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 陆凤贤
- 关键词:和谐社会
- 科学发展观与民族精神的弘扬
- 2010年
- 科学发展观通过从人文精神、务实精神、重和精神、自强精神、创新精神方面入手,继承、借鉴传统精神,吸收、融汇时代精神,赋予了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新的气息,从而有效地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 陆凤贤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民族精神弘扬
- 儒学生命观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2
- 2008年
- 儒学的生命观主要包括人我观、天人观和自我观,其核心观念在于"和谐"。就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冲突来说,儒学生命观能够起到启示作用;而在中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儒学生命观具有积极的伦理意义。
- 陆凤贤丘国新
- 关键词:儒学生命观
- 论高校思政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引量:3
- 2007年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和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然发挥着重要功能。全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缘起和重大意义入手,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 陆凤贤曾锦标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论儒学自我观在道德人格建设中的价值
- 2008年
-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国人在人格塑造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困惑与矛盾。如何找到一条能安心立命的人生道路,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儒家文化当中尝试找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 陆凤贤曾锦标
- 关键词:道德人格
- 叶剑英与中国传统的治学方法
- 2009年
- 叶剑英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立功、立言、立德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经世致用的入世作风、广集资料的治学之功、独立思考的思维品格、厚今薄古的史学传统四个方面,说明了中国传统的治学方法在叶剑英身上所留下的深刻烙印和叶剑英对中国传统治学方法的批判继承。
- 陆凤贤丘国新
- 关键词:治学方法
- 论新形势下党的执政基础的建构
- 2009年
- 论述新形势下党的执政基础建构。一是正确认识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巩固和增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二是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巩固和增强党执政的经济基础;三是正确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巩固和增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 陆凤贤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
- 从邓小平理论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被引量:1
- 2009年
- 邓小平理论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原则和途径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克服的问题。从邓小平理论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包括理论前提、思想前提、认识前提、主体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包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注意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汇和整合;重视语言的民族化和表达方式的通俗化;以群众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新内容。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克服的问题主要有:因循守旧、保守观望等心理的消极影响;混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结论等认识的消极影响。
- 陆凤贤
-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