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景扬
- 作品数:31 被引量:16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phlb基因在中国春Tal kr phlb基因综合体与Agropyron intermedium杂交中的作用被引量:2
- 1993年
- 本文对中国春Tal kr phlb基因综合体,Tal中国春与Ag.intermedium杂种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 证明phlb基因可以诱导普通小麦与Ag.intermdium间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从而有可能以染色体易位的方式把Ag.intermedium中的有益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在Ag.intermedium(葡萄牙),Ag.intermedtam(伊朗)中都不含有Ph1基因。但在Ag.intermedium(伊朗)中可能存在Ph-like基因,其作用比Ph1小。
- 樊路韩敬花邓景扬潘淑婷
- 关键词:小麦杂交育种基因转移
- ph1b基因在普通小麦与Ae.ovata(T.ovatum)杂交中的作用被引量:6
- 1992年
- 中国春 phlb 突变体、中国春与 Ae.ovata 杂种 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每个细胞染色体交叉数分别为12.882和0.983个。说明,phlb 基因在普通小麦与 Ae.ovata 杂种中具有强的诱导部分同源配对的作用。在中国春 phlb 突变体×Ae.ovata 中有四价体、五价体及单价体少于14的细胞出现,说明 phlb 基因可以诱导普通小麦与 Ae.ovata 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又由于中国春 phlb 突变体与 Ae.ovata 杂种 F1用中国春回交获得了成功。说明利用 phlb 基因可以通过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以染色体易位的方式直接把 Ae.ovata 中的有益基因导入普通小麦中。在 Ae.ovata 中没有拟 Ph1基因存在。
- 樊路韩敬花叶兴国曹文广邓景扬潘淑婷
- 关键词:小麦回交基因
- 关于小麦轮回选择育种的几个问题
- 1996年
- 邓景扬黄泳诉纪凤高刘友华
- 关键词:小麦育种轮回选择育种
- 中国春(T.aestivum)与黑麦(Secale cereale)可交配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再研究及其与Ta_1基因的关系被引量:1
- 1989年
- 利用中国春-Cheyenne二体代换系及中国春缺体-四体、Ta1中国舂、兰州黑麦等,对中国春可交配性基因的定位及与Ta1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中国春染色体2B、6D及7A上,第一次发现了可交配性基因kr存在,同时证明了Ta1基因与kr基因不存在相互干挠。在北京条件下利于kr基因表达。
- 樊路韩敬花邓景扬
- 关键词:小麦黑麦可交配性
- 太谷核不育小麦籽粒标记蓝色性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
- 1991年
-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和4D-4E 二体代换系杂交,通过中国春 phlb 突变体诱导部分同源配对,试图给太谷核不育小麦籽粒作出蓝色标记。观察到在 phlb 基因作用下,多价体频率加大,有可能使部分同源染色体4D 和4E 配对、交换,使太谷核不育基因(Tal)和4E 染色体上的蓝色胚乳基因连锁。从中得到少量中蓝色的全不育株行,其中 Tal 基因和蓝色胚乳基因的连锁,正在进行鉴定。
- 沈季孟邓景扬樊路张云芝
- 关键词:小麦核不育
- 离子注入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种子对出苗、苗期性状及植株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 1993年
- 离子注入是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国外开始主要用于处理金属、塑料等工业材料,使其表面改性,如增加抗磨性、减少磨擦系数、抗腐蚀、抗疲劳等。继而又用于无生命的有机物,使其分子量分布和溶解度发生变化。以后应用离子注入生物体,初步发现可引起一些有益的突变。
- 沈季孟邓景扬朱凤绥
- 关键词:小麦杂种离子注入核不育
- 离子注入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种子对根尖细胞及花粉母细胞染色体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
- 1993年
- 离子注入技术近年来国内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上应用,并取得一定的诱变效应。卫俊智、朱凤绥(1991)的文章中曾提到离子辐照处理后,发现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花粉母细胞染色体行为出现异常。
- 沈季孟邓景扬朱凤绥
- 关键词:小麦离子注入杂种根尖
-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鉴定与初步利用
- 邓景扬高忠丽
-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高忠丽首次发现的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天然突变体,邓景扬等经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形态解剖学研究鉴定出它的不育性是受显性雄性不育单基因所控制,由于太谷核不育小麦花粉母细胞败育早不能形成正常小孢子属无花粉...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核不育杂交选育
-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上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1990年
-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上有多种用途,包括单交、复交、阶梯杂交、回交、轮回选择、远缘杂交等,其主要而又最有效的是轮回选择,此方法有利于大规模地聚积有益基因,有利于打破不利的连锁,有利于筛选最佳遗传背景与促进潜伏基因的表达和有利于优化基因组合。目前全国协作组大规模地应用轮选育种,除已培育出一批适合于各种生态区的丰产、抗病(锈病、白粉病)和优质品种(系)外,在抗逆性育种方面已培育出耐干旱、耐盐碱、抗(耐)赤霉病及特高蛋白的品种(系),并参加各级区域试验。实践证明,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利用是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大的育种新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 邓景扬黄泳沂
- 关键词:小麦育种太谷核不育
- 带有中间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的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单体附加系的培育被引量:7
- 1996年
- 带有中间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的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单体附加系的培育沈季孟,樊路,邓景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100081)近年来小麦白粉病发病日益严重,而普通小麦中缺少优良的抗白粉病原始材料。为了培育出抗病的小麦新品种,人们试图从小麦的近...
- 沈季孟樊路邓景扬
- 关键词:小麦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抗病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