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娜

作品数:34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流行病
  • 11篇流行病学
  • 10篇奈瑟菌
  • 10篇脑膜
  • 10篇脑膜炎
  • 9篇流行性
  • 9篇脑膜炎奈瑟菌
  • 8篇流行性脑脊髓...
  • 8篇脑脊髓膜炎
  • 7篇流行病学特征
  • 6篇百日咳
  • 5篇儿童
  • 5篇肝炎
  • 4篇带菌率
  • 4篇荧光
  • 4篇抗体
  • 4篇病例
  • 3篇毒性肝炎
  • 3篇疫情
  • 3篇荧光定量

机构

  • 28篇新疆维吾尔自...
  • 22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喀什市疾病预...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新疆自治区疾...
  • 1篇新疆阿克苏地...
  • 1篇新疆军区疾病...

作者

  • 33篇谢娜
  • 13篇陈涛
  • 11篇符文慧
  • 10篇关静
  • 7篇刘继文
  • 4篇范新春
  • 3篇陈兆云
  • 3篇邵祝军
  • 3篇王新旗
  • 3篇尹遵栋
  • 3篇朱兵清
  • 2篇王凯
  • 2篇徐丽
  • 2篇高源
  • 2篇陶宁
  • 2篇勾艾莉
  • 1篇孟存仁
  • 1篇马超
  • 1篇王艳萍
  • 1篇马合木提

传媒

  • 7篇疾病监测
  • 5篇疾病预防控制...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地方病通报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年份

  • 4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SARIMA-SVR模型的喀什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趋势预测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利用季节性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SARIMA)、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对喀什地区流行性腮腺炎(mumps)的月发病数进行预测,在上述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SARIMA-SVR组合模型,提高预测的精准度,为控制新疆喀什地区2021年流腮传播趋势提供科学预测。方法以喀什地区2005年1月—2017年12月的流腮月发病数据为训练集,进行数据的拟合以及预测模型的训练,分别建立SARIMA、SVR、SARIMA-SVR组合模型。对2018年1月—2020年12月的流腮月发病数进行预测,并与实际值相比较,采用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衡量模型预测性能。结果ARIMA(2,1,1)(0,0,1)12为最优的SARIMA模型,建立的SARIMA、SVR、SARIMA-SVR组合模型预测2018年1月—2020年12月的喀什地区流腮月发病数的RMSE分别为:9.611、9.545、3.427。结论SARIMA-SVR组合模型对喀什地区流腮的预测精度高于单一预测模型,故选取该模型建立方式,利用2005年1月—2020年12月的喀什地区流腮月发病数据预测该地区2021年的月发病数。
曾婷谢娜热木孜亚·热布哈提王凯王童敏
关键词:SARIMA模型流行性腮腺炎
2011-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健康人群携带状况调查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南疆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及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携带情况,为流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22年新疆南疆地区流脑发病数据。根据新疆南疆地区流脑发病情况以及地理位置的分布特点,于2016、2018、2019年分别在南疆3个地区开展健康人群带菌调查。采用玻片凝集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菌株的血清群。采用χ^(2)检验对Nm带菌率进行比较。结果2011—2022年,南疆4个地(州)共报告流脑病例219例,年发病率0.08/10万~2.81/10万,死亡13例,其中2014年发病率(2.81/10万)最高。报告病例数位居前2位的为喀什地区(111例)及和田地区(63例)。1374名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当中,共分离出的Nm菌株为293株,带菌率是21.32%,血清群以B群为主;不同年龄组Nm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52,P<0.001),16~20岁年龄组带菌率最高(33.33%)。带菌率最低的为<3岁年龄组(9.79%);不同地区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14,P<0.001),其中和田地区带菌率最高(33.65%),血清群以未分群为主;健康人群不同性别的Nm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P<0.001);健康人群不同接种剂次的Nm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3,P<0.001),其中疫苗接种史不详的健康人群带菌率最高(28.13%)。结论新疆南疆地区流脑流行由周期性高发状态转变为散发为主,但健康人群Nm带菌率高,菌株血清群正在发生变化,今后工作中应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加强流脑疫情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流脑疫情的暴发。
哈力木别克·那扎尔别克符文慧兰兆国乌其尔加甫·才媲丽玛叶斯泰·木黑牙提田甜谢娜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阿克苏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携带状况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的携带情况,分析菌群结构特征,为防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疫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将调查对象分为6个年龄组,采集研究对象1份咽拭子标本,共250份,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进行血清群鉴定。结果阿克苏市健康人群Nm带菌率为34.40%,其中B群占37.21%,X群占27.91%,C群占17.44%,Y群占5.81%,未分群占11.63%;不同年龄组、不同人群及不同流脑疫苗接种剂次人群的带菌率均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6~10岁年龄组人群带菌率最高,为54.39%,学生、无接种免疫史的人群带菌率分别为46.40%和39.78%。结论阿克苏市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高,菌群结构复杂,存在流脑流行的风险,应继续加强健康人群带菌率的监测,针对易感人群接种流脑疫苗,结合疫情分析,制定防控措施,防止流脑暴发流行。
陈涛谢娜符文慧关静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菌菌群结构
新疆《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调查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解读被引量:1
2023年
新疆《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调查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规定了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调查的调查人群、调查技术要求,适用于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调查。本文对该地方标准的制定背景以及主要内容要点进行了解读,便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运用此标准开展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调查,规范调查工作。
符文慧哈力木别克·那扎尔别克陈涛兰兆国谢娜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
新疆某地区2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2025年
目的分析新疆某地区2023年2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新疆流脑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例病例的临床表现、疫苗接种情况、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处置措施进行描述和分析,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Nm)菌株分离,对分离菌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进行血清群鉴定。对病例分离到的2株Nm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结果2例病例均为成年人,未接种过脑膜炎球菌A群和A+C群疫苗,无流脑病例接触史。2例病例标本均检出B群Nm;150例密切接触者当中B群阳性所占的比例最高(59.09%),其次为未分群(31.82%)。病例1为ST-5939型,属于CC4821克隆群,病例2为ST-7962型,属于无克隆群归类菌株(UA)。2例病例分离出的Nm菌株均对氯霉素、阿奇霉素、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利福平、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和美罗培南8种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中介,对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基异噁唑和环丙沙星耐药。结论本次流脑病例报告以B群为主,菌株血清群正在发生变化,今后应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流脑疫情的监测和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流脑暴发疫情的出现。
哈力木别克·那扎尔别克谢娜兰兆国叶斯泰·木黑牙提田甜乌其尔加甫·才媲丽玛符文慧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奈瑟菌B群密切接触者
2012-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12-201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2-2018年报告的新疆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2018年共报告麻疹9 817例,死亡24例。2012年以来疫情处于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最高峰,报告发病率为12.09/10万,2017年和2018年发病率下降明显,2018年发病率最低,为0.36/10万;新疆麻疹主要分布在喀什、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乌鲁木齐市、伊犁州等地区,病例数占全疆总病例数的71.48%;每年3-6月报告发病数达到最高峰,2015年11、12月麻疹疫情开始上升,2016年1、2月达到高峰;2012-2018年<8月龄组和8~17月龄组构成比下降;18~47月龄和15~39岁组构成比无明显变化;4~14岁组和≥40岁组构成比逐年上升;8~23月龄儿童中有20.94%的儿童有1剂次免疫史、1.40%有2剂次免疫史,2~6岁儿童中14.73%的儿童有1剂次免疫史,21.30%有2剂次免疫史,0剂次和免疫史不详病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1.93%、25.86%;2012-2018年2 595例(26.43%)麻疹病例发生了并发症。结论新疆2016-2018年麻疹报告发病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薄弱地区和人群,应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95%)、做好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加强麻疹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沙吾拉西·热加甫玛合木提江·库尔班谢娜凯赛尔·吾斯曼孙璐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阿图什330名维吾尔族孕妇营养状况调查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孕妇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水平,为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妇幼营养与优生学的宣传教育指导,预防各种出生缺陷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以330名维吾尔族孕妇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进行基本情况调查,采用24h回顾法进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结果:维吾尔族孕妇通过膳食摄入的营养素中,钠、锰的摄入量均超过标准;蛋白质、能量、铁的摄入偏低;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钙的摄入明显不足。结论: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12为孕妇易缺乏的维生素。建议早期开展宣传工作,加强对孕妇的营养指导,注意补充维吾尔族孕妇易缺乏的维生素。
吐尔逊江.买买提明王艳萍谢娜马木提赵宝玲阿巴百克力.阿不力米提
关键词:微量元素孕妇营养状况
2004—2016年新疆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掌握2004—2016年新疆甲型肝炎病例分布情况,包括发病的主要人群、发病时间及地区分布特征,为今后做好新疆甲型肝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管理系统中2004—2016年新疆甲型肝炎发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应用EXCEL 2007录入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6年全疆累计报告甲型肝炎病例54 337例,死亡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9.52/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03/10万,其中2007年发病率为历年最高(39.83/10万);全疆病例报告地区主要集中在南疆地区,以10岁以下的散居儿童为主(33 954例),发病存在季节性高峰。结论新疆甲型肝炎的分布特点较其他地区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局部地区有暴发的可能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甲肝疫苗的接种,建立统一的免疫屏障,并针对高发地区、重点人群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符文慧林洁陈涛谢娜关静
关键词:甲型肝炎病例报告
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成效分析
2009年
目的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9年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为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2009年在全疆范围开展了2轮OPV强化免疫活动,第1轮报告应种儿童数为1 365 956人,实种儿童数为1 354 268人,强化免疫前"零"剂次免疫儿童数为58 648人;第2轮报告应种儿童数为1 410 353人,实种儿童数为1 398 893人,强化免疫前"零"剂次免疫儿童数为31 572人;2轮共服苗2 753 161人次,每个年龄组每轮报告服苗率均>98%;还对90 220名"零"剂次免疫儿童进行了接种,对建立免疫屏障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通过OPV强化免疫活动,提高了易感儿童群体免疫水平,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奠定了新疆坚实的免疫屏障。
帕提古丽.艾则孜勾艾莉刘全民热依汗古丽甫尔哈提宁静马合木提谢娜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
荧光PCR技术在健康人群咽部带菌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脑膜炎奈瑟菌(Nm)、肺炎链球菌(Spn)、流感嗜血杆菌(Hi)在健康人群中的携带状况。方法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Nm、Spn、Hi。结果 Nm、Spn、Hi在健康人群中的携带率均较高,分别为37.62%(193/513)、70.37%(361/513)和77.58%(398/513)。Nm的携带以B群、X群为主,以16~20岁组携带率最高,其次为6~10岁组。Spn以19B/F、18B/C、5和6A/B为主要血清群/型,Spn、Hi的携带率均以6~10岁组最高。同时携带2种或3种病原体的现象比较普遍。Hi对Spn的携带具有协同效应。结论新疆地区Nm、Sp、Hi在健康人群中的携带比例较高,存在发病的高风险,在重点地区要加强细菌性脑膜炎疫情的防控,防止疾病的暴发流行。
谢娜陈兆云陈兆云陈涛周权符文慧关静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带菌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