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国辉
-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医学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橙皮苷及其衍生物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2025年
- 脊髓损伤是因脊髓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而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逐年上升。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局部水肿会造成患者运动功能和感觉认知能力障碍,致残率极高。传统治疗方法以手术联合药物为主,但患者预后效果较差。橙皮苷是一种发现于柑橘类水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其衍生物包括新橙皮苷、橙皮素等,均具有抗炎、抗氧化、减少细胞凋亡与抑制细胞焦亡等作用,作为药物治疗脊髓损伤时,能有效改善伤后运动功能障碍。但橙皮苷及其衍生物仍存在对血脑脊髓屏障穿透力不足、抗炎抗氧化作用关键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单一应用橙皮苷及其衍生物的治疗脊髓损伤效果尚不确切。为此,笔者就橙皮苷及其衍生物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后续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杨周睿茹垚钦安瑶瑶谢鸿儒解国辉张钦
- 关键词:脊髓损伤橙皮苷细胞凋亡
- 氢气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随着经济的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脊髓损伤发病率大约为6/10万人,好发于青壮年人群,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此类疾病致死率、致残率高,在经过包括手术以内的急性期治疗后,多数患者经抢救可存活下来,但大都残留多种功能障碍,并且会继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其预期寿命及生活质量.据国外统计分析,全球脊髓损伤总发病率约为10.5/10万人,全球每年估计有78万例脊髓损伤患者,平均年龄为39.8岁(男性受影响最大,男女比例约为3.37∶ 1),通过比较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中低收入国家脊髓损伤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更高[1].
- 吴杰庾红林解国辉张钦
- 关键词:中低收入国家急性期治疗脊髓损伤高收入国家统计分析
- 外泌体在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
- 2025年
-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外伤(如交通事故、跌落、暴力冲击)、炎症(如脊髓炎)、肿瘤、血管性疾病或其他病因,导致位于脊柱椎管内的脊髓结构或功能遭受损害的情况。根据国际脊髓学会的定义,SCI分为创伤性SCI和非创伤性SCI[1]。创伤性SCI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大致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可直接导致脊柱机械性破坏和脱位,引发脊髓受压或横断,继而触发继发性损伤的级联反应,造成脊髓进一步损害及神经功能障碍。这一病理过程最终将损伤髓鞘、轴突和神经元。此外,它还会破坏血-脊髓屏障。原发性损伤通常是不可逆的,而继发性损伤通常比原发性损伤造成更严重的损害。SCI后患者在损伤平面以下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包括但不限于肢体无力或瘫痪、感觉缺失、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大小便失禁、血压调节异常)。根据损伤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前者意味着损伤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后者则保留部分功能。治疗SCI的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通常涉及紧急医疗处理、手术减压、药物治疗、早期康复介入以及长期的康复计划。尽管现代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严重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仍面临重大挑战。此类损伤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经济负担影响巨大,因此加强预防和优化急性期救治至关重要。针对严重的SCI,现有手段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近年来,细胞治疗通过免疫调节、旁分泌信号、细胞外基质修饰、丢失细胞替代等多种机制来保护和再生受损脊髓,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然而细胞疗法仍存在诸多缺点,如致瘤性、生存率低、免疫排斥等。由于细胞疗法的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外泌体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治疗�
- 李书谨解国辉安瑶瑶孙云凯刘家顺张钦
- 关键词:神经修复外泌体
- 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早期MRI的对比观察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比校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移植之间存在的差异。方法按病例入选标准选出重建ACL患者50例,其中A组20例采用自体B-PT-B移植,B组30例采用同种异体B-PT-B移植,术后1周与术后1.5,3,6,9,12,15,18个月进行膝关节斜矢状位与斜冠状位及胫骨骨隧道斜轴状MRI扫描检查,观测移植物和胫骨骨隧道的演变过程。结果MRI动态观察,自体B-PT-B在体内重塑形的过程需12个月,而同种异体B-PT-B需15-18个月。移植骨瓣与骨隧道之间产生骨性愈合的时间自体组在术后3-6个月,同种异体组在术后6-12个月。术后两组各时限均有胫骨骨隧道扩大现象出现,其主要发生部位在胫骨骨隧道内口附近;其骨隧道扩大程度两组各时限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术后3,6,9个月比较,两组胫骨骨隧道扩大程度均以术后6周最为显著(均P<0.05)。结论同种异体B-PT-B在人体内重塑的速率较自体B-PT-B慢,自体与同种异体B-PT-B移植重建ACL术后胫骨骨隧道扩大的程度基本相当。
- 王宇泽纪斌平于红伟范涛解国辉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骨-髌腱-骨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激动剂组及抑制剂组,每组各15只。通过椎板切除术暴露脊髓,用无菌动脉夹在T6-T7节段硬膜外压迫脊髓造成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接受椎板切除术,激动剂组及抑制剂组大鼠分别在脊髓损伤后腹腔注射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和PPARγ抑制剂GW9662(2 mg/kg,每2小时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等渗NaCl溶液。使用Tarlov’s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3、5、7、14、21、28 d后肢运动功能。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脊髓损伤区组织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及组织蛋白酶D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脊髓损伤区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4组大鼠在各时间点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674,P <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3、5、7、14、21、28 d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激动剂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3、5、7、14、21、28 d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模型组及抑制剂组大鼠(P均<0.05)。4组大鼠脊髓损伤后3 d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组织蛋白酶D的蛋白及PPARγ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8.213、28.268、172.563、32.492,P均<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激动剂组及抑制剂组大鼠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组织蛋白酶D的蛋白及PPARγ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与激动剂组比较,模型组及抑制剂组大鼠LC3-Ⅱ/LC3-Ⅰ比值及PPARγmRNA均显著降低,而beclin-1及组织蛋白酶D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PPARγ激动剂可以通过下调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杨晓慧张钦庾红林解国辉
- 关键词:PPARΓ脊髓损伤自噬
- 氢气在脊髓损伤模型中的应用机制研究
- 2020年
- 脊髓损伤是一种毁灭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年轻人的主要致残致死原因。但目前没有治疗脊髓损伤确切方法。氢气是密度最小且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和一定还原性,可选择性清楚氧自由基。目前氢气成为治疗疾病的热点:包括多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可以对脊髓损伤模型中炎症损伤、自噬形成机制及氢气可能的神经保护病理生理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提高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
- 张钦杨晓慧王翠庾红林解国辉
- 关键词:脊髓损伤氢气自由基自噬
- 前交叉韧带重建时的初始张力
- 本实验的目的就是在关节镜协助下用自体骨一髌腱一骨(BPTB)重建ACL,采用Lysholm评分表和I K D C评分表,对给予不同初始张力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进行前瞻性研究,同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最佳初始张力。
...
- 解国辉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前交叉韧带重建时初始张力的研究进展
- 2007年
- 解国辉纪斌平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运动性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生物力学特点膝关节内股骨外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