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思源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孝感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重构
  • 1篇心房
  • 1篇心房起搏
  • 1篇心房有效不应...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灌流
  • 1篇血液灌流联合
  • 1篇有效不应期
  • 1篇诊疗
  • 1篇支镜
  • 1篇中毒
  • 1篇神经刺激
  • 1篇起搏
  • 1篇气道
  • 1篇抢救
  • 1篇抢救成功
  • 1篇抢救成功率
  • 1篇纤支镜
  • 1篇迷走
  • 1篇迷走神经

机构

  • 3篇孝感市中心医...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篇蒋思源
  • 1篇李朋
  • 1篇夏豪
  • 1篇彭清臻
  • 1篇李睿
  • 1篇熊伟
  • 1篇厉银平
  • 1篇程俊
  • 1篇饶国涛
  • 1篇付学明
  • 1篇左星
  • 1篇安振平
  • 1篇李琴

传媒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双气道喉罩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气道喉罩通气全麻下施行纤支镜检查和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自愿在双气道喉罩通气全麻下行纤支镜检查和治疗。快速麻醉诱导下插入双气道喉罩,将双气道喉罩的主导管接呼吸机控制呼吸,静脉泵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维持全麻,间断追加爱可松维持肌松。纤支镜检查时,打开封闭帽的橡胶盖体,纤支镜经中央孔进入气道,进行检查和治疗。分别记录T0、T1、T2、T3、T4、T5时的MAP、HR、SPO2、Ppeak及P Et CO2值,观察镜检时患者发生呛咳、体动等不良事件以及纤支镜通过声门的难易程度,调查术后患者有无术中知晓和咽痛以及镜检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纤支镜与双气道喉罩密封环密封良好,患者在镜检过程中未出现体动和呛咳,纤支镜容易通过声门。患者无咽痛和术中知晓,患者和内镜医生对双气道喉罩通气麻醉效果的满意度为100%。麻醉期间,T1、T2、T3、T4时点的MAP、HR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和T5时的SPO2均比T0时升高,在整个机械通气过程中Ppeak、P Et CO2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气道喉罩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双气道喉罩的研制成功解决了纤支镜检查和麻醉管理共用一个气道的问题,两根独立的管道不影响纤支镜检查过程中呼吸道的管理,成功地解除了纤支镜检查和治疗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和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和并发症较小的技术方案。
付学明安振平熊伟左星蒋思源彭清臻厉银平
关键词:纤支镜诊疗
经皮刺激迷走神经左侧耳支拮抗快速心房起搏对肺静脉及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刺激迷走神经左侧耳支(TVNS)拮抗快速心房起搏对肺静脉及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方法 14只成年犬,麻醉后双侧第4肋间开胸,心房快速起搏6 h诱导心房急性电重构。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TVNS组(n=7)。TVNS组在心房快速起搏时同时给予20%阈强度的TVNS,TVNS引起窦性心率减慢的最低电压为阈强度电压。在基础状态和每小时末测定心房和肺静脉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ERP)。结果对照组中,心房快速起搏6 h导致各部位ERP逐渐降低,ERP离散度变大。TVNS组中,给予TVNS后抑制了心房快速起搏6 h所导致的ERP、ERP离散度的变化。结论 TVNS可拮抗快速心房起搏对肺静脉及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蒋思源李睿夏豪李朋程俊饶国涛
关键词:电重构迷走神经刺激
血液灌流联合纳洛酮抢救安眠药中毒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纳洛酮对安眠药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呼吸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安眠药中毒患者116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予血液灌流联合纳洛酮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分压(PaO2)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酸碱值(pH)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意识恢复时间、完全苏醒时间、住院时间、血浆药物浓度降至正常范围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1.72%)、昏迷(3.45%)、呼吸困难(3.45%)、恶心呕吐(1.72%)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07%,13.79%,13.79%,15.52%,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8.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χ^2=10.482,P=0.001<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纳洛酮治疗安眠药中毒,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改善呼吸状况,缩短生命体征恢复时间,有效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蒋思源柯伟张馥曾伯石陈玲李琴
关键词:血液灌流纳洛酮安眠药中毒抢救成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