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华平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警江苏总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的MRI影像特点
- 2019年
- 研究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的MRI影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45例,入选患者均通过MRI检查,并分析影像学图像特点。结果:45例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根据MRI影响特点显示存在37例单个椎体病变,5例双节椎体病变,3例三节椎骨折;病变部位:存在21例腰椎、24例胸椎;椎体形态:22例楔形、0例倒楔形、18例凹陷型、5例扁平型;T1WI低信号与T2WI高信号分别存在15例、12例,DWI高信号与低信号分别存在7例、11例;椎体后缘分别存在膨隆6例、成角39例;椎管软组织存在环形增厚17例与结节肿块0例。结论:针对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应用MRI检查效果尤为显著,依据其影像特点能够准确的了解患者病情情况,有助于医生后续为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 蒋华平
-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出血
- 脑梗死CT、MR与临床不符的原因分析
- 2002年
- 目的:分析脑梗死CT、MR与临床不符的原因。方法:分析85例脑梗死的头颅CT、MR并与临床表现相对照。结果:不相符部位以基底节、脑叶、侧脑室旁脑白质多见,腔隙性脑梗死多见。不相符情况:CT(-)、MR(+),临床(-);CT(+)、MR(+),临床(-);CT(-)、MR(+),临床(+)。CT、MR表现与临床同侧;CT、MR两侧,临床一侧;CT、MR一侧,临床两侧。结论:基底节、脑叶、侧脑室旁脑白质内腔隙性脑梗死CT、MR与临床不符者较多见。MR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首选检查手段。
- 蒋华平杨宏美陈桂林
- 关键词:脑梗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全文增补中
- 膝关节骨挫伤的MR诊断与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挫伤的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骨挫伤的MR表现,并与临床资料相对照。结果本组32例膝关节骨挫伤MR均表现信号异常,为骨骺或干骺端松质骨内斑片状、地图状或网状信号,自旋回波SE序列及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1W呈低或等信号,T2W呈混杂高信号,境界不清,梯度回波脂肪抑制GE序列及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病变T2W呈显著高信号,境界清晰。膝关节骨挫伤扭伤多见,常位于胫骨平台后外侧、股骨外髁和胫骨平台内侧,可合并半月板、前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损伤,14例临床症状消失后复查MR示骨挫伤信号恢复正常。结论MR能揭示膝关节骨挫伤的病理改变,准确判断有无其他结构的损伤,是膝关节骨挫伤的最佳检查手段。
- 蒋华平杨宏美
- 关键词:膝关节骨挫伤膝关节骨挫伤MR诊断快速自旋回波侧副韧带损伤
- 分析颈椎病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和临床应用效果
- 2019年
- 分析颈椎病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10-2018.10,1年内收治的100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X线平片、CT、MRI进行检查,比较患者三种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结果:患者骨性椎管狭窄、椎间隙狭窄及颈椎曲度异常检出率MRI检查优于CT检查,椎间隙狭窄、小关节突增生、骨性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赘的检出率MRI检查优于X线平片,钩突增生检出率CT优于X线平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检查颈椎病的检出率均优于线X线平片,临床在X线检查基础上,结合CT或MRI检查可使检出率提高,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
- 蒋华平
- 关键词:颈椎病X线CTMRI
- 腰椎退行性变和腰椎间盘突出致黄韧带增厚的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分析腰椎退行性变和腰椎间盘突出致黄韧带增厚的原因。方法通过对58例健康人与100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及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MRI资料研究,测量黄韧带厚度。结果 58例健康人组中,黄韧带增厚2例,占3.4%;100例腰椎退行性变组中,黄韧带增厚26例,占26.0%;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组(L_(3~4)、L_(4~5)及L_5/S_1)中,黄韧带不同程度增厚24例,占24%,显示腰椎退行性变和椎间盘突出与黄韧带增厚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腰椎退行性变和腰椎间盘突出容易造成黄韧带增厚。
- 蒋华平杨宏美徐荣泰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黄韧带磁共振成像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CT分析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 ,区分术后正常改变的CT表现和导致临床症状CT征象。方法 :收集 138例腰椎间盘术后患者的资料 ,进行术后CT征象与时间、疗效对照分析。分别分为两组 :(1)无症状组 90例 ,有症状组 48例 ;(2 )术后 3至 36个月 73例 ,术后37个月至 2 0年 6 5例。结果 :硬膜外纤维化、蛛网膜粘连、椎间盘突出、术后椎管狭窄、小关节失稳是术后症状再现或持续的主要原因。结论 :椎间盘术后症状再现的因素诸多 ,不能单一认为某种原因。
- 夏兆云施丁一曹士兵蒋华平陈桂林田忠祥杨宏美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术后改变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医学影像专业现阶段整体模式的科室管理
-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专业数字化、信息化及技术内涵的不断发展,医院以学科建设为目的,在全面数字化、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影像专业重组,逐步形成了'一体化'整体模式的医学影像科.现就医学影像科的发展和现阶段科室管理模式进行分...
- 夏兆云丁天鹏施根林蒋华平周宁
- 关键词:医学影像科科室管理
- 文献传递
- 肝细胞癌螺旋CT扫描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与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关系,从影像学角度评价VEGF在HCC表达的意义与特点。方法50例外科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HCC患者,术前均作肝脏的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依据肿瘤的强化方式分为四型:动脉期强化型、门静脉期强化型、双期强化型及双期不强化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手术标本肿瘤边缘区、肿瘤中央区及肿瘤临界区的VEGF表达水平。结果①HCC肿块边缘区VEGF的表达水平高于肿瘤中央区和临界区(P<0.01)。②VEGF的表达水平与HCC分级存在正相关性(P<0.01)。③HCC分型与VEGF表达水平相关(P<0.05)。4、HCC动脉期肿块强化CT值与VEGF表达水平正相关(P<0.01)。5、HCC肿块的大小与VEGF表达水平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及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病例其VEGF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无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病例。(P<0.01,P<0.05)。结论HCC肿瘤动脉期强化值与VEGF表达水平均值呈线性相关(r=0.713),且VEGF表达水平与HCC分型、分级、肿瘤的强化方式及肿瘤是否转移密切相关。
- 夏兆云马秦岭曹士兵蒋华平
- 关键词: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螺旋CT2D-MPR、3D-SSD技术在上段颈椎创伤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曹士兵夏兆云蒋华平
- 关键词:多排螺旋CT颈椎创伤
- 良性前列腺增生35例磁共振表现
- 2005年
- 蒋华平杨宏美
- 关键词:磁共振表现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尿路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