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蔚 作品数:23 被引量:38 H指数:3 供职机构: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紫杉醇每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34例观察 2005年 路平 苏蔚 寇小格关键词:化学治疗 晚期胃癌 毒性作用 消化道反应 5-氟尿嘧啶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结肠癌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影响分析 2023年 为探寻多学科协作(Multi 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支持对结肠癌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影响,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肛肠外科收治的126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MDT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研究发现,采取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术后抑郁状态,有效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结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关建丽 韩严雪 赵志敏 周胜君 钟加滕 苏蔚关键词:结肠癌 护理支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一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肿瘤应用 本发明涉及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肿瘤应用,制备方法为以酸化多壁碳纳米管和氨基聚乙二醇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制得氨基聚乙二醇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以光敏剂和氨基聚乙二醇... 臧丹 狄文玉 苏蔚 陈亦扬 刘利月 李劲松 薛云 李健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前后临床病理观察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通过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经胃镜活检标本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标本的病理学观察,探讨术前及术后病理诊断差异的原因及改善方法。方法 根据2019版WHO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分别对57例术前诊断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且有ESD标本对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病理学观察,比较其差异。结果 57例ESD术前病理提示食管LGIN患者中,ESD术后升级至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2例(3.5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25例(43.86%),术后病理升级率为47.37%;术后仍诊断LGIN者23例,病理诊断一致率为40.35%;诊断食管炎症性病变伴反应性或修复性增生7例,术后病理降级率为12.28%。57例中因内镜活检部位局限造成的诊断不一致25例(43.86%);因组织破碎、挤压过甚所致诊断困难造成的诊断不一致2例(3.51%);因病理诊断标准把握及判读主观差异造成的诊断不一致23例(40.35%);内镜取检部位及病理判读双方面因素均存在造成诊断不一致7例(12.28%)。结论 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活检及ESD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偏低,主要表现为术后级别升高,内镜活检应结合内镜所见,必要时多点活检;病理诊断应参照2019版WHO诊断标准,不典型病例建议至少3名医师共同判读;处理不应仅局限于当次组织活检诊断或定期内镜随访,应结合内镜形态,必要时重复活检或积极行ESD治疗。 李军红 张瑜 苏蔚 钟加滕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临床病理 微小RNA-16、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16(miRNA-16)、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60例肝细胞癌手术患者的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NA-16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Bcl-2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组织中miRNA-16的表达水平及Bcl-2表达情况。对肝细胞癌患者随访6个月,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miRNA-1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Bcl-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miRNA-16低表达、Bcl-2阳性表达均是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miRNA-16表达水平较低,Bcl-2阳性表达率较高,且miRNA-16、Bcl-2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尚杰 周文艳 惠红岩 苏蔚 狄文玉关键词:肝细胞癌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预后 MicroRNA-124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自噬、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microRNA-124(miR-124)在人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LSCC细胞自噬、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LSCC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1~2 cm)标本各12例,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L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24表达;体外培养人Hep-2细胞,将其分为miR-124类似物(miR-124 mimics)组、miR-124抑制剂(miR-124 inhibitor)组、类似物阴性对照(mimics NC)组、抑制剂阴性对照(inhibitor NC)组、mimics+西罗莫司组和inhibitor+3-甲基腺嘌呤(3-MA)组,进行细胞转染;采用qRT-PCR检测miR-124 mimics组、miR-124 inhibitor组、mimics NC组、inhibitor NC组细胞中miR-124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LSCC组织、癌旁组织和mimics NC组、miR-124 mimics组、inhibitor NC组、miR-124 inhibitor组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B-Ⅱ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法检测miR-124 mimics组、miR-124 inhibitor组、mimics NC组、inhibitor NC组、mimics+西罗莫司组和inhibitor+3-MA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iR-124 mimics组、miR-124 inhibitor组、mimics NC组、inhibitor NC组、mimics+西罗莫司组和inhibitor+3-MA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LSCC组织中miR-124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LSCC组织中LC3B-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miR-124 mimics组细胞中miR-124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mimics NC组(P<0.05),miR-124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124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inhibitor NC组(P<0.05)。miR-124 mimics组细胞LC3B-Ⅱ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mimics NC组(P<0.05),miR-124 inhibitor组细胞LC3B-Ⅱ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inhibitor NC组(P<0.05)。miR-124 mimics组侵袭细胞数显著少于mimics NC组和mimics+西罗莫司组(P<0.05),miR-124 inhibitor组侵袭细胞数显著多于inhibitor NC组和inhibitor+3-MA组(P<0.05)。划痕培养72 h后,inhibitor NC组和inhibitor+3-MA组细胞的划痕愈合率低于miR-124 i 鲁保才 李靖 郜庆祖 余文发 卢振民 连荣 苏蔚关键词:喉鳞状细胞癌 自噬 迁移 miR-let-7d通过调控核受体PPARγ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miR-let-7d对肺癌细胞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调控及对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与PPARγ相关的microRNA,通过质粒报告基因验证miR-let-7d的作用靶点;利用Western blot法筛选出PPARγ表达水平低的肺癌细胞株;通过双萤光素酶标记和Western blot法验证miR-let-7d对肺癌细胞中PPARγ表达的调控作用;通过集落形成实验检测miR-let-7d对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调控作用;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let-7d对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结果证明miR-let-7d可以调控核受体PPARγ的蛋白表达;在核受体PPARγ的3’UTR包含2个功能性的miR-let-7d结合位点;PPARγ是miR-let-7d的直接靶点,miR-let-7d可在蛋白和mRNA水平直接调控PPARγ的表达;miR-let-7d inhibitor通过升高PPARγ的表达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结论:miR-let-7d能够通过靶向增加具有抑癌作用的核受体PPARγ的表达水平,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钟加滕 郭志刚 苏蔚关键词:肺癌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外阴肌上皮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文献复习 2025年 目的:探讨外阴肌上皮瘤样肿瘤(myoepithelioma-like tumors of the vulvar region, MELTV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发生于左侧腹股沟MELTVR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35岁,以“左侧腹股沟肿物2次手术后再发1个月”为主诉入院。镜检示:肿瘤呈弥漫实性分布,其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滤泡样结构及片状坏死。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或梭形,间质可见多量小血管增生,呈圆形或分枝状,部分区域可见肿瘤细胞围血管生长、呈“假菊形团”样结构。高倍镜下,胞质嗜酸、局灶胞质透亮,核染色质不均匀、略呈泡状,可见一到数个小核仁,核分裂象易见(>20/10 HPF)。肿瘤位于皮下脂肪组织,可见一层纤细的纤维组织与周围组织分隔,局灶可见脂肪组织浸润。免疫表型:ER、EMA和Vimentin弥漫阳性,INI1阴性。FISH结果显示:EWSR1基因无断裂。结论:MELTVR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女性外阴区的间叶源性肿瘤。它具有多变的组织学模式。与以往文献不同的是该病例未见明确的黏液样区域,正确认识该疾病有助于避免误诊和漏诊。 狄文玉 张珂 苏蔚关键词:腹股沟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与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与肾细胞癌(RC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RCC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RCC患者PD-L1表达情况,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RCC患者PD-L1表达情况的影响因素。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分析不同PD-L1表达情况RCC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120例RCC患者中,PD-L1阳性64例,阴性56例,阳性表达率为53.33%。不同病理类型R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临床分期R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临床分期Ⅲ~Ⅳ期均为R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P﹤0.05)。PD-L1阴性RCC患者的生存率高于PD-L1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表达情况与RCC患者的年龄和临床分期有关。PD-L1阳性RCC患者的生存率较低。年龄﹥60岁、临床分期Ⅲ~Ⅳ期均为R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 尚杰 周文艳 惠红岩 苏蔚 狄文玉关键词:肾细胞癌 预后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TC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例、会诊1例TCRCC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随访及文献复习。结果例1、2为女性,例3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3、52、47岁。大体检查肿瘤与正常组织边界清楚;镜下肿瘤呈大小不等的囊腔和小到中等的小管样结构,被覆单层肿瘤细胞,细胞界限不清,呈扁平、立方、柱状或鞋钉样,细胞显著增大,胞质嗜酸,核仁明显,核分裂象不易见,小管或囊腔之间为薄层纤维性间质,其中例1间质可见钙盐沉积伴骨化生同时合并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1级]。免疫表型:3例TCRCC肿瘤细胞细胞角蛋白(CK)19、PAX8、P504s、波形蛋白和FH均阳性,CK7、TFE3均阴性,肾细胞癌标志物(RCC)、CD10、PAX2和34βE12部分病例表达。分子遗传学特征:例1显示第9号染色体丢失,例2显示第9号和17号染色体获得,例3显示第7号染色体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均无病生存。结论TCRCC是一种少见的肾细胞癌亚型,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于形态学特征,以免疫表型为辅助,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未发现一致性改变,具有惰性的生物学行为,很少复发或转移,可以通过部分或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 狄文玉 张珂 李劲松 于建 李健 李玉婷 张景航 杨晓煜 孙雷 赵卫星 苏蔚关键词:根治性肾切除术 肾细胞癌 遗传学检测 无病生存 临床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