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海燕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5
供职机构:泉州市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抑郁
  • 3篇抑郁症
  • 2篇抑郁症患者
  • 2篇致精神障碍
  • 2篇生活质量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情绪
  • 2篇住院
  • 2篇自杀
  • 2篇酒精
  • 2篇护理
  • 2篇护理干预
  • 2篇护士
  • 2篇活质量
  • 2篇健康
  • 2篇健康教育
  • 2篇干预
  • 1篇心理危机
  • 1篇心理危机干预

机构

  • 10篇泉州市第三医...

作者

  • 10篇苏海燕
  • 2篇陈秀梅
  • 1篇江连珠
  • 1篇林惠燕
  • 1篇林素兰
  • 1篇洪建荣
  • 1篇施泉惠

传媒

  • 2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南方护理学报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家庭护士(专...
  • 1篇当代护士(下...
  • 1篇世界睡眠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护...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08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理危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不良情绪和自杀行为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心理危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和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三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危机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和自杀行为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自杀行为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危机干预能显著缓解抑郁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自杀行为发生率。
苏海燕苏桂清赖元桂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危机干预不良情绪生活质量自杀行为
正念减压联合音乐疗法对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联合音乐疗法对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泉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步实施正念减压联合音乐疗法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2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变化情况,该量表共涉及7个评分项目,具体包括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主观)、睡眠效率、使用安眠药物、睡眠及入睡时间等,PSQI量表总评分0~21分,分数越高则提示睡眠质量越差;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量表为20个题目,每题1~4分,满分50分(或100),分数高者表示不良情况越严重;3)采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对患者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负面情绪评分与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实施正念减压联合音乐疗法进行干预,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睡眠障碍、缓解不良情绪,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临床借鉴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卢伟琼苏海燕邓金煌
关键词:音乐疗法抑郁症睡眠障碍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生命质量
个体化运动处方对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体素质的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个体化运动处方对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体素质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选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运动方法,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干预。运动处方师根据体能测试结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指导、督促患者按规定运动量及频率进行运动锻炼,连续3个月,观察个体化运动干预前后患者身体素质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各项身体素质评分、心理状态、康复疗效、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满意度为96.00%(24/25),高于对照组68.0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平衡素质、柔韧性素质、上肢力量素质、下肢力量、核心力量、最大摄氧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平衡素质、柔韧性素质、上肢力量素质、下肢力量、核心力量、最大摄氧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6.20±1.47)分、(33.25±1.84)分,均低于对照组(41.02±1.86)分、(38.26±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关心和兴趣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关心和兴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身体素质,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苏海燕张琦珍陈秀梅郑晶晶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身体素质
护理干预对降低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7例有自杀风险的抑郁症患者于入院当天及护理干预后第6、12天采用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将干预前后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后第6、12天,全组患者自杀风险总分比干预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抑郁症护患者进行自杀风险评估,并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自杀风险有较好的效果,能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陈聪莲苏海燕
关键词:住院抑郁症患者护理干预
精神科护士防范患者暴力措施的探讨被引量:5
2014年
总结了精神科防暴力管理技能与技巧培训计划的实施措施及效果。主要包括防暴力理论、精神科暴力防范技巧的培训,高年资护士传授精神科暴力防范及应对等临床经验。认为通过防暴力培训计划,按计划进行培训有助于提高护士对精神科暴力行为防范的能力。
赖元桂苏海燕
关键词:护士精神科
17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对策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170例患者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及健康教育方法需求,当场收回问卷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试患者个性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对疾病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检查、饮食调护等知识需求率较高,教育方法以个别指导为主。结论:对患者不同需求与个性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教育效果,使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树立健康的行为方式。
苏海燕林惠燕陈秀梅
关键词:酒精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该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65例分成两组,给予常规组32例老年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33例老年患者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血糖水平、护理依从性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常规组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利于患者心理状态及血糖水平的改善。
施泉惠林素兰苏海燕
关键词:临床护理干预老年生活质量
护士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护被引量:13
2005年
随着《职业危害防治条例》的出台,护士的职业危害分为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运动功能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针对这些危害,护士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自身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强应对暴力的培训;医院环境、设施相应改善;社会支持系统积极配合等。
苏海燕洪建荣
关键词:护士
基于循证支持的Orem自理模式干预对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疾病认知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对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基于循证支持的Orem自理模式,探讨该方案对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疾病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7月期间泉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4例符合糖尿病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样本,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入院干预,观察组实施常规入院干预+循证支持下的Orem自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对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实施基于循证支持的Orem自理模式干预对糖尿病并伴随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必要性,通过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加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利于血糖控制,实现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赖元桂苏海燕任小琼
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教育对酒精致精神障碍病人戒酒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酒精致精神障碍病人的重要性。[方法]对6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自身戒酒行为过程的认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观察健康教育在此过程中的影响。[结果]对病人戒酒行为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文化程度中等(35.2%)、认知情况低(58.8%)、生活环境影响大(64.7%)、媒体宣传少(56.1%)、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少(52.9%)、家庭支持度偏高(36.7%)。[结论]健康教育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治疗与护理中起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病人的认知功能,增强病人戒酒的意志力,创造有利于戒酒的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为病人最终的戒断酒瘾提供动力。
江连珠苏海燕
关键词:酒精健康教育戒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