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娜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七总皂苷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体内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损害大鼠模型抗氧化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三七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造模大鼠按马兜铃酸20 mg.kg-1.d-1的剂量灌服关木通浸膏,1周后改为按马兜铃酸15 mg.kg-1.d-1的剂量灌服,4 h后三七总皂苷各组灌服不同剂量三七总皂苷溶液(100、200、400 mg.kg-1.d-1),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实验第12、16、20周测定大鼠肾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及GHS含量。结果三七总皂苷可升高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SOD活性和GSH-PX含量,明显降低肾组织中MDA(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损伤起保护作用。
- 苏丽娜刘华钢刘丽敏黄惠琳席加喜刘晓霞
-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马兜铃酸肾病抗氧化动物实验
- 马兜铃酸肾损害和三七总皂苷保护作用分子机制的蛋白组学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初步探讨马兜铃酸肾损害以及三七总皂苷(PNS)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慢性马兜铃酸肾损害的大鼠模型,用PNS干预,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结合CM10芯片技术,筛选马兜铃酸模型组分别和空白对照组、PNS治疗组、泼尼松对照组之间大鼠肾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马兜铃酸组血清Scr、BUN和尿NAG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NS可使其显著降低。马兜铃酸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的肾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12个,马兜铃酸组分别与PNS组、泼尼松组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分别有9个、31个。在这3组差异表达蛋白质中存在7个共同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它们在马兜铃酸组较空白对照组上调或下调,PNS和/或泼尼松可使其回调,甚至回调到接近空白对照组的水平。结论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尤其是共同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可能与马兜铃酸肾毒性以及PNS的保护作用有关,进一步对其进行质谱鉴定和功能研究,将有助于探讨马兜铃酸肾损害以及PNS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 杨玉芳苏丽娜刘华钢席加喜
-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马兜铃酸肾损害差异表达蛋白质蛋白质组学
- 新表飞鸣通过肠-肝轴对小鼠肝脏Р-糖蛋白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新表飞鸣优化小鼠肠道菌群环境对十二指肠、肝脏中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及肝脏B淋巴细胞瘤-2基因/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cell lymphoma-2(Bcl-2)/adenovirus E1B-19kDa 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40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为新表飞鸣组与空白对照组,每组18只。新表飞鸣组给予新表飞鸣与0.9%氯化钠溶液混合液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两组均行体质量、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检测,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观察十二指肠、肝脏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十二指肠P-gp蛋白表达及肝脏P-gp和BNIP3蛋白表达。比较两组体质量、血清ALT水平、血清AST水平、十二指肠及肝脏P-gp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肝脏BNIP3蛋白表达。结果 给药0、7、14、21、28 d时,两组小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28 d后,两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小鼠十二指肠、肝脏组织形态完整,未发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两组P-gp蛋白在十二指肠及肝组织中均呈标记特异性表达,均呈棕黄色。两组十二指肠P-gp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表飞鸣组肝脏P-gp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鼠肝脏BNIP3呈标记非特异性弥漫性表达,新表飞鸣组表达等级为+++,空白对照组表达等级为+。结论 通过补充新表飞鸣优化小鼠肠道菌群,不影响肠道P-gp的表达,并可通过肠-肝轴调节肝脏P-gp、BNIP3蛋白表达。
- 周光宇苏丽娜
- 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心脏的影响。方法用发育正常的受精后48 h(48 hpf)的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模型,用浓度为5.00 mg/L、3.15 mg/L、2.00 mg/L、1.58 mg/L、1.12 mg/L的氯化两面针碱处理上述胚胎,分别于受精后60 h和72 h时观察胚胎心脏的形态及心率的变化。结果各给药组在受精后60 h和72 h时均出现胚胎心脏中毒现象。5.00 mg/L、3.15 mg/L实验组中,胚胎主要表现为心脏跳动停止、心脏区域出血,2.00 mg/L、1.58 mg/L、1.12 mg/L实验组的胚胎则主要表现为心脏发育畸形。心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心率下降不明显。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胚胎有心脏毒性。
- 黄惠琳刘华钢蒙怡苏丽娜金秋
- 关键词:氯化两面针碱心脏毒性斑马鱼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