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童文莹

作品数:16 被引量:64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应急
  • 3篇应急管理
  • 2篇地震
  • 2篇信任
  • 2篇医患
  • 2篇医患关系
  • 2篇政府
  • 2篇政府管理
  • 2篇社会
  • 2篇社会转型
  • 2篇唐山地震
  • 2篇危机管理
  • 2篇未成年
  • 2篇未成年人
  • 2篇未成年人保护
  • 2篇介入
  • 2篇救助
  • 1篇动员
  • 1篇信任机制
  • 1篇信息沟通

机构

  • 10篇南京师范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16篇童文莹
  • 2篇张海波
  • 1篇林闽钢

传媒

  • 2篇中州学刊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山东经济
  • 1篇城市与减灾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 1篇江苏经贸职业...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立良性医患关系尚需体制完善--基于“徐宝宝事件”的个案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前医患危机已成为社会共识,而医患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医患信任危机。在当今社会,医患之间信任关系的产生主要依赖于制度信任。本文主要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医疗管理制度的现状,分析当前医患之间集体不信任现象的产生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改善医疗秩序、重建医患信任的建议措施。
童文莹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矛盾信任机制
从一元走向多元:我国灾害救助动员模式的转变——以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前30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发展阶段和后30多年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分别发生了两次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笔者拟通过对两次重大地震后的动员模式进行对比,以论证我国灾后救助动员模式的转变,即从唐山地震时期"强政府无社会"状态下的以政治为核心的一元动员模式,转向汶川地震时期"大政府小社会"状态下的政府、社会、境外等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动员模式。
童文莹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灾害救助唐山地震救援队
城市困境儿童救助的效果评价与政策选择——基于N市的经验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当前城市儿童救助实务领域主要存在困境儿童家庭的经济生计窘迫、司法保障乏力、社会福利资源不足、社会支持和专业能力建设不强、监护人能力欠缺等问题。对此,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社会保障兜底经济困境、司法系统提供规则框架、社会力量多元参与、重视多系统多专业分工合作的儿童保护体系。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儿童保护领域的有益经验,在后续的城市困境儿童救助工作中完善司法和社会救助制度,鼓励困境儿童救助向职业化发展,吸引专业人才进入并搭建合作平台,变当下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为岗位和项目分类购买模式,从而促进儿童救助事业的良性发展。
童文莹
关键词:困境儿童儿童救助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救助
现代社会风险的建构与应对逻辑被引量:1
2012年
在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的认知基础上,阐述了当前社会风险的特征,认为风险已经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特征。风险是社会建构的过程,是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正因为风险成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现代风险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风险信息的"知识缺位"状态。因此针对风险的社会管理,需要加强充分的信息沟通来抵御风险。在我国当代社会,风险存在风险信息复杂性、信息沟通不通畅性和"知识缺位"并存的特征,这对我国现代风险的社会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童文莹
关键词:社会风险社会管理风险社会信息沟通
转型期我国体制型风险的成因及其治理被引量:6
2009年
本文从社会风险类型学角度,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期主要社会风险——体制型风险,聚焦其内涵、成因和表现,提出在体制型风险治理路径选择上,应建立社会风险行政问责制度,推动体制重建来促进机制更新,从而实现风险的治理;在体制型风险治理模式上,应从"冲击-回应"模式向"预防-主动"模式转变。
童文莹林闽钢
新城市主义:可以借鉴的城市建设理念被引量:12
2004年
“新城市主义”作为一种城市建设的新理念 ,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城市主义”的源起和内涵的回顾 ,探讨其对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和内在缺陷 ,分析我国城市建设与“新城市主义”的差距 。
童文莹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规划
社会转型期我国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再探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聚焦我国公立医疗机构产权和非产权的改革争论,提出非产权改革可能是社会转型时期公立医院改革最适宜的选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考虑将我国的国有大中型医疗机构改制成附属于公共部门的组织,将医院转变成医疗活动的场地和医疗设备的提供者和管理者,从而打破医疗服务市场的垄断状况,促进医疗行业的开放和医疗市场的内部竞争,优化医疗市场资源配置,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童文莹
关键词:社会转型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涉司法类家庭社会治理的初步分析
2025年
新时代背景下,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与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密切相关,家庭社会治理不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贯彻和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环节。家庭的演变是当前家庭社会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需要把握涉司法类家庭社会治理的定位与特点。针对当下家庭暴力干预和未成年人保护的实践,可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的同类经验,探讨我国涉司法类家庭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通过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预防性社会政策设计,重视治理联动机制建设,积极发挥专业化队伍的作用等举措,将家庭社会治理融入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的整体框架,夯实国家安全的基层基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
童文莹张海波
关键词:未成年人保护
中国巨灾灾后救助动员模式比较——以“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为例被引量:8
2010年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书写了中国内地灾后救助动员形式的新篇章。建国后我国两次重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灾后救助动员形式,说明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前后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变,灾后救助动员模式也已经发生了转变。基于当前中国"大政府、小社会"的事实,"政治动员为主导,辅以社会动员"的灾后救助动员模式仍是符合现实国情的,且是当今中国社会效率最高的灾后救助动员模式。
童文莹
关键词:危机动员唐山地震汶川地震
社会转型时期医患关系“集体不信任”研究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具有很多变革,在医疗行业也引起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医疗卫生单位由过去归国家、政府所有,经济上完全依赖国家投入,转变为国家对医疗体系的投入日益减少,医疗卫生单位逐步产业化。这样的体制转变对医患...
童文莹
关键词:医患关系社会转型时期法制建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