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神经阻滞
  • 2篇坐骨
  • 2篇坐骨神经
  • 2篇麻醉
  • 1篇血凝状态
  • 1篇依托咪酯
  • 1篇应激
  • 1篇应激水平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手术
  • 1篇时效
  • 1篇手术
  • 1篇苏醒
  • 1篇苏醒质量
  • 1篇牛蛙
  • 1篇坐骨神经阻滞
  • 1篇下肢
  • 1篇下肢骨折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王爱忠
  • 4篇甘宁
  • 2篇李静
  • 1篇曾真
  • 1篇江伟
  • 1篇焦志华
  • 1篇钟文晖

传媒

  • 1篇上海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任氏液灌注对利多卡因阻滞蛙离体坐骨神经时效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蛙离体坐骨神经灌注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任氏液灌注对利多卡因阻滞蛙离体坐骨神经时效的影响。方法 20只牛蛙,体重250~300 g。随机将其左右侧离体坐骨神经分入速率1或速率10组。测量并记录让坐骨神经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振幅达到最大值(CAP_(MAX))的最小刺激强度及CAP_(MAX),在此刺激强度下用1.5%利多卡因浸泡坐骨神经的中间部分,记录CAP_(MAX)完全抑制的时间(t0)。然后速率1组和速率10组分别以1或10 mL/min的速率灌注任氏液,记录CAP开始恢复的时间(t1)和完全恢复的时间(t2)。自任氏液开始灌注起,每隔10 min采集1次CAP振幅,至120 min时为止,并与CAPMAx比较,计算CAP恢复百分率(CAP振幅/CAPMAx)。结果两组间CAP_(MAX)和t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速率1组的t1较速率10组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速率1组的t2显著长于速率10组(P=0.008),速率10组的t2约较速率1组缩短1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任氏液灌注速率对CAP恢复百分率的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随着任氏液灌注时间的变化,CAP恢复百分率有显著改变(P<0.01);时间与灌注速率间有交互作用(P=0.028),速率1组和速率10组随着时间的变化CAP恢复百分率的变化不同。结论在蛙离体坐骨神经灌注模型中,增加任氏液灌洗量可缩短利多卡因阻滞蛙离体坐骨神经后的恢复时间,提示组织局部血液量对神经阻滞的时效有显著影响,其程度在15%左右。
甘宁王爱忠焦志华曾真江伟
关键词:神经阻滞灌注坐骨神经牛蛙时效利多卡因
依托咪酯用于乳腺癌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应激水平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用于乳腺癌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应激水平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3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研究组予以依托咪酯静脉维持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皮质醇水平、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苏醒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气管插管时,研究组ACTH浓度较麻醉诱导前上升,醛固酮、皮质醇浓度相应下降,对照组ACTH、醛固酮、皮质醇均较麻醉诱导前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ACTH、醛固酮、皮质醇较麻醉诱导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对照组HR、DBP、SBP均上升,研究组变化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即刻,两组Ramsay评分较麻醉诱导前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乳腺癌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够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后苏醒质量满意,安全性高。
甘宁王爱忠李静武凯旋钟文晖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依托咪酯应激水平苏醒质量
神经阻滞麻醉时效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3年
1884年,Carl Koller在眼科手术当中第一次使用可卡因之后,Halsted和Hall于同年第一次将可卡因用于指根麻醉,从而开启了神经阻滞麻醉的先河^[1]。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神经阻滞麻醉已经广泛用于各种手术、术后镇痛及疼痛治疗,其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对于循环系统影响小的优点。对于神经阻滞麻醉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已经研究得比较深入,本文仅对影响神经阻滞麻醉的因素作一回顾。
甘宁王爱忠
关键词:神经阻滞影响因素局部麻醉药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血凝状态的影响被引量:54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骨外科收诊的12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术中对照组施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施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指标、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无明显差异(96.67%vs.93.33%,P>0.05)。两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麻醉前、后两组间比较亦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中寒战、恶心呕吐、头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排尿恢复时间、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1 h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在保证麻醉效果、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可有效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甘宁李静范坤王爱忠
关键词:下肢骨折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