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青

作品数:21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织机
  • 3篇纱管
  • 3篇喷气
  • 3篇抓取
  • 3篇流场
  • 3篇静电
  • 2篇性能分析
  • 2篇织物
  • 2篇喷气涡流纺
  • 2篇牵伸
  • 2篇位姿
  • 2篇位姿估计
  • 2篇涡流纺
  • 2篇吸附式
  • 2篇流场特性
  • 2篇剑杆
  • 2篇剑杆织机
  • 2篇纺纱
  • 1篇导纱
  • 1篇导矢

机构

  • 16篇西安工程大学
  • 5篇聊城大学
  • 3篇东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21篇王青
  • 5篇郭宏亮
  • 3篇叶国铭
  • 2篇沈丹峰
  • 1篇谷良贤
  • 1篇单宁
  • 1篇刘超
  • 1篇刘霞

传媒

  • 4篇丝绸
  • 3篇轻工机械
  • 3篇纺织学报
  • 2篇机械与电子
  • 1篇纺织导报
  • 1篇机电一体化
  • 1篇微特电机
  • 1篇应用科学学报
  • 1篇机电工程技术
  • 1篇固体火箭技术
  • 1篇现代纺织技术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 4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喷嘴参数对喷气涡流纺内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为明确喷气涡流纺纱的纺纱机理,研究喷嘴中喷孔数量、喷孔倾角和供气压力对喷气涡流纺内流场的影响情况,文章采用Fluent软件进行喷气涡流纺的内流场模拟分析。通过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喷孔数量和供气压力对喷嘴内流场的气流旋转运动影响较为显著,随着喷孔数量和供气压力的增加,喷嘴内气流的旋转运动显著增强,对纱线自由端纤维的加捻效果也增强;喷孔倾角大小对喷孔出口气流速度影响较小,但随着倾角增大,进入涡流管内的气流切向速度分量增大,对自由端纤维的加捻效果增强,纱线包缠越紧密,其强度也越高;喷孔数量、倾角和供气压力的变化都不会改变流场速度分布规律,只是改变了其值的大小,且随着气流的螺旋推进运动,气流速度不断衰减,说明气流在对纱线加捻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动能。
王青叶明露梁高翔盛晓超高帅
关键词:喷气涡流纺数值模拟纺纱机理
改进YOLOv5s的纱管目标检测方法
2024年
为解决传统纱管分类方法效率低下、误差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算法的纱管目标识别方法。该算法融合了坐标注意力模块(CA)和Transformer模块,提出了新的SPP模块(SPP+)替换传统的SPP模块,使用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思想增强特征融合,并使用WIoU损失函数替代原有的损失函数。为验证改进算法性能,制作了一套纱管数据集,并基于改进YOLOv5s算法进行了纱管检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姜越夫王青吕绪山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转速脉动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分析了影响永磁交流伺服系统转速脉动的三个主要因素,即转矩脉动、转速反馈和速度控制器增益,并针对各个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仿真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郭宏亮王青叶国铭
关键词:永磁交流伺服系统转矩脉动转速反馈
基于混纺平纹织物的静电吸附式抓取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实现机械手更好地对混纺平纹织物进行抓取,课题组研究了静电吸附式抓取技术。首先,通过分析混纺平纹织物结构特性,建立混纺平纹织物三维模型与等效介电常数计算模型,并对织物在电场中受力情况进行研究;其次,结合Maxwell应力张量计算方法,建立二维静电吸附力模型,研究不同配置类型的静电极板产生的吸附力大小,用于指导静电极板的配置结构设计。结果表明:织物的等效介电常数与各纤维的体积分数和分布形态有关;织物所受到的静电吸附力随极板所施电压的增加而增大,并与其平方成正比,验证了使用静电吸附式抓取织物的有效性;通过对不同配置类型极板的吸附效果的对比,确定了最优的极板结构。该研究为静电吸附式技术在服装面料抓取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党帅王青吕绪山姜越夫赵恬恬
引剑装置的技术进步被引量:1
2007年
目前,剑杆织机正逐步走向电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传统的引剑机构必将被新一代的引剑装置所取代,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要求。文章介绍了几种新出现的引剑装置,指出了引剑装置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能用到的新技术。
郭宏亮王青
关键词:引剑机构技术进步剑杆织机智能化自动化
基于深度学习的纱管位姿估计方法及抓取实验
2025年
为实现纺织行业中络筒和针织工艺中的智能化换管操作与多模态特征的高效融合,通过异构网络设计,使用Swin Transformer网络提取纱管颜色特征信息,利用KPConv网络提取纱管点云的几何特征信息;为减少离群点特征造成的干扰,设计了一种局部逐像素特征对齐与融合策略;考虑到网络训练需要大量数据,且复杂应用环境中可能存在光照变化和纱管颜色多样等挑战,在数据集制作阶段生成真实与合成2类数据集,并在网络训练过程中引入在线数据增强技术,以提升数据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最后,以制作的数据集为对象,进行网络训练和测试,并在抓取系统中进行了纱管的抓取实验,验证了本文改进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网络模型对纱管的识别准确率达98.7%,每帧图片的位姿估计平均响应时间范围为0.11~0.14 s。同时,基于该模型构建的抓取系统实现了96.8%的纱管抓取成功率,抓取任务的平均响应时间集中在2.07~2.21 s之间。研究证明,该方法在纱管位姿估计和抓取任务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可为纺织行业智能化设计与应用提供借鉴。
王青姜越夫赵恬恬赵世航刘甲怡
关键词:位姿估计颜色特征提取几何特征提取
面向平面目标的静电吸附式抓取技术
2025年
为实现工业生产中对平面型目标的智能抓取和转移,研究一种基于静电吸附技术的抓取方式。首先,对静电极板的电极类型进行选型,并结合Maxwell应力张量法,建立一种五层二维静电吸附力理论模型;其次,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析了静电极板部分结构参数对静电吸附力的影响规律;最后,制备了静电极板,搭建了静电吸附力测量平台,对不同平面目标上的静电吸附力进行了实验测量,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被吸附目标和静电极板绝缘层的介电常数均和静电吸附力成正相关性,而绝缘层厚度则和静电吸附力呈负相关性;(2)在电极设计时,正负电极间距和电极宽度应保持在比例1.79左右,以最大化静电吸附力;(3)激励电压的平方和静电吸附力成正比,因此增大激励电压是提高静电吸附力的有效手段;(4)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吻合度较好,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实验结果也证明将该静电吸附技术用于实现平面目标抓取是可行的。
黄廷阳王青信涛张凯刘超赵一凡
关键词:绝缘层介电常数
基于5次非均匀B样条曲线的4自由度机器人轨迹规划被引量:7
2022年
为降低工业机器人工作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减少磨损以延长使用寿命,课题组以某公司SCARA 4自由度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采用5次非均匀B样条曲线对其关节空间进行轨迹规划研究。利用弦长参数法和平均值法选取节点,将离散路径点作为型值点反解出B样条控制点;在端点处进行运动约束,通过指定的端点导矢,在MATLAB中进行仿真实验,并与5次多项式函数插值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5次非均匀B样条插值出的机器人运行轨迹平稳连续,且各关节速度、加速度以及加加速度轨迹曲线亦光滑连续无突变。该插值方法可有效提高机器人工作的平稳性,非常适合于精确抓取和搬运领域。
王青叶明露贾秀海
关键词:B样条曲线
三维视觉下的目标识别与位姿估计方法被引量:7
2022年
为了提高遮挡环境下三维目标点云的识别率,提出将聚类视点特征直方图(clustering viewpoint feature histogram,CVFH)算法与方向特征直方图(signature of histograms of orienTations,SHOT)算法相结合的特征融合识别(CV-SHOT)算法。利用CVFH特征对分割的场景点云进行快速粗识别,提取相似目标点云SHOT特征并获得模型-场景对应点集,通过引入3D霍夫投票机制对场景目标进行精确识别并获得点云目标初始位姿。基于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 point,ICP)算法实现目标精确定位以及位姿估计并搭建实验环境,测试单物体场景以及多物体部分遮挡场景。结果表明:CV-SHOT算法识别率达到90%以上,与传统的点云识别算法相比,识别率明显提高、鲁棒性更强,可对室内复杂场景目标进行有效识别与位姿估计。
王青贾秀海叶明露王启宇盛晓超
关键词:三维目标识别点云分割点云配准位姿估计
3-RRR平面并联机构模糊PID控制虚拟仪器设计被引量:5
2019年
平面3-RRR机构的运动精度问题严重制约着它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有效提高该机构运动精度,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建立3-RRR平面并联机构运动误差实时控制系统,搭建机构运动误差控制实验平台,研制模糊PID控制系统的LabVIEW虚拟仪器软件以开展机构运动误差实时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时控制机构运动误差,提高机构运动精度,且算法较为简单;开发的测控虚拟仪器软件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灵活性强、功能易于扩展、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
刘霞单宁王青武新伟
关键词:平面并联机构模糊PID控制虚拟仪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