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宝

作品数:22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动脉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远程放射学
  • 3篇放射学
  • 3篇成像
  • 2篇迭代
  • 2篇动脉栓塞
  • 2篇虚拟网
  • 2篇虚拟网络
  • 2篇虚拟网络计算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双低
  • 2篇走行
  • 2篇网络
  • 2篇网络计算

机构

  • 16篇沈阳军区总医...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9篇王金宝
  • 12篇邹明宇
  • 11篇杨本强
  • 5篇刘文源
  • 4篇张立波
  • 4篇华泽权
  • 4篇王燕
  • 3篇李子浩
  • 3篇曹志强
  • 3篇周丽娟
  • 2篇张红伟
  • 2篇王楠
  • 2篇李欣欣
  • 2篇鲍海宏
  • 2篇赵艳娟
  • 2篇刘文源
  • 2篇张立波
  • 1篇张力
  • 1篇刘文元
  • 1篇张莹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功能与分子医...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中华灾害救援...
  • 1篇2010年中...
  • 1篇第8届中国健...

年份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SIR算法在宝石CT肝扫描中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利用GE宝石螺旋CT的ASIR技术,在成人肝检查的扫描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宝石螺旋CT,选取100例肝扫描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0例,采用普通滤波反投影法,即FBP法扫描;B组50例,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法,即ASiR法扫描。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的图像可诊断率及辐射剂量。结果 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4.88±0.14)分,B组为(4.90±0.13)分,两组影像可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射线剂量为(7.72±1.82)m Sv,B组为(2.68±0.68)m Sv,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宝石螺旋CT肝检查成像中,应用ASIR技术相对于普通螺旋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60%的辐射剂量。
李军杨本强王金宝邹明宇
应用CT和肌电图评价A型肉毒毒素治疗良性咬肌肥大的疗效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应用CT和肌电图评价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咬肌的厚度与电生理变化.方法:对入选的20例(40侧)咬肌肥大患者进行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咬肌肥大就医者每侧注射剂量为5万U/L.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期就医者咬肌厚度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电生理的改变.结果:20例患者注射后CT与传统B超测量的咬肌厚度无明显差异.测量结果显示:不同时期的咬肌厚度均明显小于注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注射后4~12wk咬肌厚度减小最明显,12wk后咬肌的力量与体积逐渐恢复,24wk后肌力基本恢复正常,但咬肌体积的恢复各不相同.肌电变化显示:不同时期的运动单位电位幅度均较治疗前减小(P<0.01).20例患者总体满意率为85%.结论:CT和肌电图对A型肉毒毒素治疗良性咬肌肥大的疗效可以进行很好的评价.
刘昕刘晓燕吴越杨本强邹明宇李子浩王金宝
关键词:肉毒毒素咬肌CT肌电图
双低条件下结合最适迭代权重在冠状动脉3D打印技术中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权重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在低浓度对比剂及低辐射剂量条件下行冠状动脉3D打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3—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疑诊为冠状动脉心脏病并行冠状动脉CT成像(CCTA)检查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体质量指数(BMI)20~25 kg/m2,在双低条件下(100 k Vp及270 mg I/ml碘克沙醇对比剂)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CCTA扫描,扫描完成后对图像进行滤波反投影法(FBP)及不同权重ASIR重建(20%、40%、60%、80%、100%),并将数据传至3D打印机,行冠状动脉3D建模打印,对3D打印产物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相对于FBP重建算法,20%、40%、60%、80%、100%ASIR图像噪声分别降低9%、21%、30%、45%、52%(P<0.05),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分别提高约6%、17%、38%、56%、72%及12%、22%、42%、56%、66%(P<0.05)。不同权重ASIR重建图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FBP,20%、40%、60%、80%、100%ASIR的3D打印产物主观评分分别为1.6、2.0、4.0、4.1、2.1、1.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权重设置在40%、60%ASIR的3D打印产物质量具有最高主观评分,打印冠状动脉的质量最好。结论在双低条件下及ASIR重建技术行冠脉3D打印,相对于FBP重建算法,不同权重ASIR图像在40%、60%时,3D打印产物的质量具有最高主观评分,图像质量最好,同时可大幅度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
李冠邹明宇杨本强张立波王金宝曹志强曹东兵
关键词:冠状动脉
多排螺旋CT评价房室间隔缺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成像技术评价房室间隔缺损(AV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外科手术或心血管造影确诊的28例AVSD患者的临床及相关影像资料,并将MDCT和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和心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8例AVSD患者中,部分型5例、过渡型1例,中间型1例,完全型21例(其中A亚型13例、B亚型1例、C亚型7例)。MDCT检査误诊3例(包括2例部分型和1例中间型患者);超声检査误诊8例(包括1例中间型、1例部分型和6例A亚型),其余检査结果与手术或造影结果保持一致。MDCT与超声检査在AVSD患者4种分型的诊断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完全型患者亚型的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CT是诊断AVSD的准确有效的检查方法,尤其是当合并其他复杂心内外结构畸形时,与超声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全面性。
刘娜杨本强肖俊睿王金宝李军辉顾效楠
关键词:心间隔缺损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血管造影术
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经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近、中期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穿刺前,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通过计算机测量以明确穿刺方向和深度,按Hartel前入路穿刺。穿刺后,再次通过三维CT扫描和三维重建以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神经电生理测试定位明确卵圆孔位置,穿刺卵圆孔定位成功后,行射频温控热凝术,观察术后近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并对中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术中所有患者穿刺均成功,术后全部患者疼痛缓解,近期疼痛缓解程度和有效率随时间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随访27例,有效率为88.89%,1例复发,占3.70%。结论:经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王燕华泽权李欣欣鲍海宏朱浩王金宝
关键词:CT三维重建卵圆孔射频热凝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宝石能谱CT在诊断外周肺动脉不典型栓塞中的应用
2018年
目的分析宝石能谱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诊断外周肺动脉不典型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7-01至2017-12确诊的25例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宝石能谱计算机断层摄影肺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分别选取外周肺动脉不典型栓子、肺动脉主干栓子、肺血管壁及肺血管腔四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记作"ROI_1、ROI_2、ROI_3及ROI_4",测算四个ROI的曲线斜率及碘基物质图分布特征。结果 (1)25例中,9例为肺动脉主干栓塞,10例为肺动脉主干及外周肺动脉同时栓塞,6例为外周肺动脉栓塞(peripheral pulmonary embolism,PPE)。(2)四处RO_I的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1.17±0.92)、(1.75±0.51)、(2.99±0.46)及(14.81±2.36);ROI1曲线走形、斜率与ROI_3、ROI_4存在明显差异(P<0.05);ROI_1、ROI_2的曲线走形、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ROI_1、ROI_2在碘基物质图上存在明显异常灌注,而ROI_3、ROI_4在碘基物质图上的结果为阴性。结论宝石能谱CT多参数分析,可有效鉴别诊断外周动脉不典型栓塞并提高其阳性确诊率,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帮助。
李冠邹明宇刘文源王金宝王楠祁光泽王子文
关键词:宝石能谱CT
眶缘眶壁骨折眶腔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相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三维影像分析系统,测量分析非单纯性眼眶骨折眶腔容积变化,眶缘眶壁骨折(球前球后骨折)容积变化与眼球内陷的相关关系,为定量诊断和矫治眶周骨折继发眼球内陷提供可行性研究方法。方法应用CT和计算机软件,测量20例非单纯性眼眶骨折患者的健患侧眼球突度和原骨折状态下及虚拟恢复眶缘(球前)后的眶腔容积扩大量,分析眶缘眶壁骨折眶腔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的相关关系。结果眼眶容积扩大量(V)与眼球内陷值(E)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直线回归方程为:E=0.931V-0.178(r=0.992)眼球内陷值(E)与眶壁容积扩大量(VW)、眶缘容积扩大量(VR)之间存在的多元回归方程为:E=0.952VW+0.897VR-0.254(R=0.992),比较自变量的回归系数,bVW(0.952)〉bVR(0.897)。结论基于CT图像数据的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骨折眶壁畸形及健患侧眶腔体积的差异。眼眶骨折后,眶容扩大量和眼球内陷值呈高度正相关,眶缘与眶壁眶腔容积扩大量与眼球内陷存在直线相关关系,并且眶壁容积扩大量对眼球内陷的影响比眶缘容积扩大量大。该研究为手术方法的选择和需要垫衬材料的大小及量化诊断,提供了重要参数。
王燕张莹华泽权李欣欣李强王金宝
关键词:眼眶容积眶缘眶壁眼球内陷
低浓度对比剂低辐射剂量及ASIR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最适迭代权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不同权重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在低浓度对比剂及低辐射剂量条件下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图像质量。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4年8月间疑诊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90例,体质指数(BMI)在20~25 kg/m2之间。行双低条件下(100 k Vp及270 mg I/ml碘克沙醇对比剂)及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行冠状动脉CTA扫描。扫描完成后对图像进行不同权重ASIR(0、20%、40%、60%、80%、100%),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分析。结果相对于滤波反投影法(FBP),20%、40%、60%、80%、100%ASIR图像噪声分别降低12%、24%、33%、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分别提高约7%、22%、50%、81%、103%及8%、23%、50%、81%、101%。不同权重ASIR重建图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0%、40%、60%、80%、100%ASIR的主观评分分别为1.5、1.9、3.9、4.0、2.0和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权重设置在40%、60%ASIR图像质量具有最高主观评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最好。结论在双低条件下及ASIR重建技术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相对于FBP重建算法,不同权重ASIR图像在40%、60%图像质量具有最高主观评分,图像质量最好。
邹明宇杨本强刘文源张立波王金宝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血管造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
低辐射剂量CT扫描行冠状动脉3D建模打印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CT扫描技术生成原始DICOM数据行冠状动脉3D建模打印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南京总医院拟行冠脉3D建模打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组1(低剂量组):低管电压:100kVp;低对比剂浓度:碘克沙醇(Iodixanol 270 mgI/mL);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算法;组2(常规剂量组):常规管电压:120kVp;高对比剂浓度:碘佛醇(Ioversol 350mgl/mL);采用FBP重建算法。扫描结束后,分别计算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值及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ize—specific dose estimates,SSDE)值。将两组原始数据传至3D打印机行冠脉3D建模打印,并由两名资深3D打印工程师完成对两组方案获取的冠脉3D建模打印质量的主观评价。结果两组间患者所受ED、SSDE比较,低辐射剂量组较常规辐射剂量组显著降低(39%、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脉3D建模打印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BMI指数在20~25kg/cm2之间的患者,应用低剂量CT扫描技术生成原始DICOM数据行冠脉3D建模打印能够满足临床医生需求,同时可大幅度降低患者所受的CT辐射剂量。
李冠邹明宇刘文源王金宝曹志强曹东兵祁光泽
关键词:冠状动脉
基于虚拟网络计算技术的远程放射学诊断系统的建立
建立基于虚拟网络计算技术、遵从DICOM协议的远程放射学诊断系统。方法 运用VC++6.0、Leadtools开发包、VNC源码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中开发。结果 本系统在Internet网和广域网环境下成功...
张立波杨本强周丽娟邹明宇刘文源赵艳娟王金宝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