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盼盼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牦牛
  • 7篇病毒
  • 6篇腹泻
  • 6篇腹泻病
  • 6篇病毒性腹泻
  • 6篇病毒性腹泻病
  • 5篇牛病
  • 5篇牛病毒性
  • 5篇牛病毒性腹泻
  • 5篇牛病毒性腹泻...
  • 5篇牛病毒性腹泻...
  • 5篇腹泻病毒
  • 5篇病毒性腹泻病...
  • 3篇原核表达
  • 3篇生物信息
  • 3篇生物信息学
  • 3篇生物信息学分...
  • 3篇基因
  • 2篇蛋白基因
  • 2篇克隆

机构

  • 9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四川省畜牧科...
  • 2篇西昌市畜牧局

作者

  • 9篇王盼盼
  • 9篇刘亚刚
  • 7篇胡炳峰
  • 7篇王文伯
  • 6篇孙凯
  • 4篇冯英阳
  • 3篇杨晓农
  • 3篇于吉锋
  • 2篇马蓉
  • 2篇任永刚
  • 2篇王研
  • 2篇王妍
  • 1篇余琼
  • 1篇于吉峰
  • 1篇刘斌
  • 1篇蒋朝龙
  • 1篇李健
  • 1篇王荣

传媒

  • 5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奶牛注射猪瘟苗后对其产奶量的影响研究
2010年
随机抽取正产奶的黑白花奶牛4头,测得其连续3天的头平日产量为14.625kg,然后每头颈部皮下注射10头份的猪瘟组织苗,连续测得其头平日产奶量为14.7kg.为进一步验证结论,在华宁公司牛场进一步扩大了数量,延长了时间,选择30头怀孕母牛(直检),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头,试验组每头颈部皮下注射10头份猪瘟苗,对照组不注射.两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全程实行机械化挤奶,测定时间为一个产奶周期(305天).计数登记后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注苗组头平产奶量为5956公斤,比对照组的头平5766公斤高出190公斤,提高3.29%.表明给奶牛注射猪瘟苗后不仅不影响产奶量,而且有所提高.
刘亚刚马蓉余琼任永刚蒋朝龙杨晓农李健刘斌王盼盼孙凯
关键词:奶牛
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1基因的原核表达
2010年
以牦牛BVDV基因组DNA为模板,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成功扩增出牦牛BVDV E1基因,将其插入到pET-28a及pET-32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E1和pET-32a-E1并分别转化至Rosetta(DE3)和BL21(DE3)宿主菌中,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pET-28a-E1和pET-32a-E1在宿主菌Rosetta(DE3)和BL21(DE3)中均表达出约40KU的融合蛋白,结果分析表明E1基因在两个宿主中都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出的蛋白大小与预期结果相符.
王盼盼刘亚刚孙凯王文伯胡炳峰于吉锋冯英阳
关键词:牦牛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1基因原核表达
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2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原核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以牦牛BVDV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牦牛BVDVE2基因。为研究E2蛋白的抗原性,将E2基因插入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E2,并转化至BL21(DE3)宿主菌中,利用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pET-32a-E2在宿主菌BL21(DE3)中表达出约58kD的融合蛋白,结果表明E2基因在BL21(DE3)宿主菌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蛋白大小与预期相符。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E2蛋白具有良好抗原性。这对以后研究E2蛋白功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孙凯刘亚刚王妍王盼盼胡炳峰王文伯
关键词:牦牛E2基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原核表达
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P20和P14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产物检测被引量:4
2009年
以牦牛BVDV基因组DNA为模板,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首次成功扩增出牦牛BVDVP20及P14基因,并将其插入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20和pET-28a-P14并分别转化至Rosetta(DE3)和BL21(DE3)宿主菌中,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pET-28a-P20在宿主菌Rosetta(DE3)和BL21(DE3)中表达出约26KU的融合蛋白,pET-28a-P14表达出约20KU的融合蛋白,结果分析表明p20和p14蛋白在两个宿主中都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出的蛋白大小与预期结果相符.
冯英阳刘亚刚于吉锋胡炳峰王文伯王盼盼
关键词:牦牛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原核表达
牦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E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多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E2基因序列比较分析设计了3对引物,应用RT-PCR方法首次扩增出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E2基因区637 bp的片段序列,经pMD18-T载体连接后克隆、测序,并与已发表的NADL、Osloss、Oregon C24V等毒株E2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进化树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E2基因无插入或缺失,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表明,与其他毒株核苷酸同源性较低,最高仅为68.8%,推导氨基酸序列为68.4%。较低的同源性表明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存在较大的基因突变或者可能还具有独立的衍化来源。
胡炳峰刘亚刚王文伯杨晓农于吉峰冯英阳王盼盼
关键词:E2基因克隆
鸭浆膜炎的诊治及提升产蛋的有效措施被引量:1
2011年
彭州某私人鸭场饲养的2800多只樱桃谷鸭,因患传染性浆膜炎,加之断料、换料的应激和管理不善,致使产蛋率由85%下降至50.2%,并且蛋的品质大幅降低,经诊断治疗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后,疾病很快得到了控制,蛋的品质和产蛋率大幅提升,特此报道以供借鉴.
刘亚刚马蓉孙凯任永刚王研王盼盼
关键词:传染性浆膜炎
牦牛病毒性黏膜病病毒P125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012年
试验参考GenBank中发表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毒株基因组序列设计了5对引物,利用PCR扩增出预期的3475 bp目的片段;将扩增产物连接至pMD19-T载体,经质粒PCR鉴定及双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经BLAST同源性分析表明,牦牛BVDV P125基因与BVDV-Ⅰ型的NADL毒株P125基因的同源性为63.4%。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牦牛P125基因与BVDV标准毒株P125基因在遗传进化与亲缘关系上均较远,这可能是因为环境诱变的结果或该毒株具有新的遗传衍化来源。
刘亚刚孙凯王研王盼盼胡炳峰王文伯
关键词:牦牛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克隆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
牦牛病毒性黏膜病病毒结构蛋白核苷酸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2012年
对首次从牦牛体内分离出的BVDV进行结构蛋白的研究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发表的BVDV毒株的基因组序列设计四对对引物,利用PCR扩增出预期的2700bp目的片段.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9-T Vector,经质粒PCR鉴定及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经DNNMAN同源性比较分析,克隆得到的结构蛋白基因与NADL株同源性最高,但核苷酸同源性仅为70.1%,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仅为74.4%,证明牦牛株BVDV结构蛋白基因存在较大的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结构序列中有片段高度疏水,蛋白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亲水性与抗原性成平行相关,亲水性和抗原性与标准毒株很相似.
刘亚刚孙凯王妍王盼盼王荣胡炳峰王文伯
关键词:克隆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
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参考GenBank中发表的BVDV毒株的基因组序列设计2对引物,利用套式RT-PCR方法首次成功克隆牦牛体内分离鉴定出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1基因,并扩增出预期的585 bp目的片段。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 Vector,经质粒PCR鉴定及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同源性比较分析,克隆得到的E1基因与Osloss株同源性最高,但核苷酸同源性仅为73.3%,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仅为82.6%,表明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存在较大的基因突变。这可能是该病毒为适应牦牛这种特有生物体和牦牛所生活的高原生态环境的结果,或该病毒也可能具有独立的遗传衍化来源。
王文伯刘亚刚胡炳峰杨晓农于吉锋冯英阳王盼盼
关键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牦牛E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