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审时度势 迎接挑战——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被引量:1
- 2004年
- 由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四川省彝学会联合举办的“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3年 1 1月 2 5日即巴金诞辰 1 0 0周年纪念日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围绕“冲突与整合 :文化身份认同与文化多元发展研究 ;现状与走向 :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回顾与前瞻 :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三个议题 ,出席大会的省作协、省文联、省社科院及成都各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教授 ,作了闪烁着真知灼见的发言 ,实现了一次成功的学术对话与交流。
- 王璐
- 关键词:民族文学民族文化学术研究
- 汇思聚贤,薪火相传:人类学高级论坛20周年回顾
- 2021年
- 2002年5月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召开至今已20年。作为中国第一个人类学交流的民间开放平台,20年来论坛吸引并汇集了大批有志于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目前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凝聚人类学的学术共同体、推进人类学研究新范式、促进人类学代际传递等方面成就显著。从20年的发展来看,无论是论坛模式、讨论主题还是促进论坛成长的各种举措,无不证明了这一点。论坛对整个中国人类学的交流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王璐
- 关键词:人类学高级论坛
- 论翻译五步法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翻译之中,翻译不是一步行动,而应排兵布阵分为译前、译中、译后三个战场,具体战术,以美国翻译家奈达针对《圣经》翻译,提出的十个翻译程序为基础,精简出五步法,分别是译前战场两步法"通读...
- 王璐
- 关键词:翻译奈达
- 基于SEM模型的藏羌彝走廊农用植保无人机推广影响因素研究
- 2024年
-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机遇期,新型农机装备将持续推广应用,藏羌彝走廊农业发展仍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分析农用植保无人机技术的推广现状和影响因素,梳理该区域推广无人机技术的实践逻辑和发展趋势,以期为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提供决策依据。通过SEM模型,表明:(1)研究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技术采纳意愿较低,均值为2.736。(2)13项观测变量标准化路径系数大于0.6,在1%水平上呈显著正影响,各潜变量中诱导因素负影响,农户特征、自身因素、外部因素正影响。(3)影响程度排序:自身因素>农户特征>技术推广>诱导因素。得出结论,藏羌彝走廊在促进农技推广过程中,应坚持“以农户为导向”的原则,深入摸清不同特征农户对技术的需求,加快促进农地适度规模化种植和创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 高金銮王璐祝熙繇龚碧凯
- 关键词:SEM模型
- 基于Probit-ISM模型农用植保无人机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藏羌彝走廊农业发展与农用植保无人机技术采纳情况有“势差”,本项目通过研究农户采用农用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层次结构,为完善农技推广政策提供参考。利用TAM框架和Probit-ISM模型测度影响因素。支持程度、推广意愿等变量显著正影响技术采纳行为;了解程度、务农人数显著负向影响技术采纳行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表层因素,技术推广服务和政府支持力度是间接因素,深层根源因素有农户基本情况、家庭农业经营特征。本项目坚持以提升政府民主管理水平、坚持农户导向原则,深入了解农户的技术需求、创新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用植保无人机技术的推广。
- 高金銮王璐祝熙繇耍若小春黄艳琼
- 演泽永恒——论《茶人三部曲》被引量:2
- 2005年
- 《茶人三部曲》展示了杭州一个茶叶世家的兴衰沉浮 ,着重通过忘忧茶庄三代茶人的命运悲欢的展示 ,对茶的精神、茶人精神的透视 ,演绎出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中国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精神 。
- 王璐
- 关键词:《茶人三部曲》茶人茶文化人文精神民族精神
- 中国民族志的体例、功能及发展——以二十世纪的西南调查为例
- 2023年
- 民族志发展的历史脉络可清晰地呈现人类学学科史。通过西南民族志文本考察可知,民族志从落地中国的那一天起,并没有完全移植西方民族志体例,而是努力适应中国语境寻找自己的开创空间。本文从历时的角度研究二十世纪的民族志发展:二十世纪上半叶与传统方志与史学观念结合的民族志如何完成国族建构;新中国时期为民族问题服务的民族志如何通过时间上的序列化完成民族共同体的政治目标;以及新时期之后民族志如何通过中西对话、回访重写及跨学科等方式获得深度发展等。本文重点关注二十世纪的几次社会转型如何规范或者说形塑民族志文本,同时,民族志文本又如何转换其内容、形式与体例来表述不同时期的中国社会,这样的转换与表述如何影响了对中国的认知以及中国人类学的发展等。
- 王璐
- 关键词:人类学民族志体例写文化
- 《尘埃落定》的史诗性被引量:2
- 2005年
- 在评论《尘埃落定》的时候,较少有人详细地谈到它的史诗性。本文从三个方面予以论证:《尘埃落定》 写的土司制度消亡是藏民族社会历史文化转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它表现的是具有普遍人性指向的藏民族英雄 主义的精神品质;它独特的叙事使之达到史诗的历史真实和奇妙幻想的完美结合。
- 王璐
- 关键词:史诗性《尘埃落定》重大题材英雄主义
- 追寻人类学家的写作之路——我的文学人类学历程
- 2021年
- 文学人类学作为新兴学科,在西方提出已五十多年,在中国兴起也已近三十年。文学人类学在中国之所以能够兴起并迅猛发展,跟人类学民族志的革命性变化即“写文化”的兴起有着重要的关联,“写文化”的核心就是关注与文学相关联的民族志生成。本文主要通过我个人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回顾,来呈现我如何追寻人类学家的写作之路。
- 王璐
- 关键词:文学人类学文本研究
- 民族志视野中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1956-1964年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是中国特定时期对中国少数民族的认知,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人类学调查的延续与变化,其文本体现了学术与政治的双重渗透。本文将其放在民族志的视阈下进行探讨,用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对比新中国之前的民族调查,审视调查者在全景式的认知少数民族的过程中,如何借用民族志,利用其异质性特征,完成对中国的“原始社会史”及少数民族社会性质的认定并将其纳入中华民族的整体叙事中。民族大调查形成了对中国的整体再认知,为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王璐
- 关键词:民族志原始社会史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