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生
-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念珠菌耐药机制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2年
- 念珠菌耐药现象日益增多引起了人们对念珠菌耐药机制的关注。念珠菌耐药在分子水平上存在三种机制 :药物流出泵的过度表达。
- 王洪生骆志成武三卯
- 关键词:念珠菌耐药性基因过度表达
- IFN-γ抑制兔耳创面瘢痕形成中PTK活性变化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观察在兔耳创面愈合前后使用IFN-γ对瘢痕形成的影响并检测瘢痕组织中PTK活性的变化,探讨二者间的关系。方法:在兔耳腹侧伤口愈合前(A组)和后(C组)以及连续使用IFN-γ(B组),观察瘢痕形成情况并测定正常兔耳皮肤、创面上皮化时(12-14天)及其后3天、7天、14天和21天时瘢痕组织中PTK活性变化。结果:A、B和C组瘢痕组织中PTK活性变化规律与对照侧相同:上皮化后活性均逐渐升高,和正常皮肤组织比较(P<0.001),21天时基本恢复正常皮肤的水平;各组的处理侧在3天和7天时以及A、B组上皮化时PTK活性高于对照侧(P<0.05)。IFN-γ能抑制瘢痕增生,以A组和B组作用最强(P<0.05)。结论:创伤愈合后瘢痕组织中PTK活性升高提示PTK介导的信号可能参与瘢痕改建过程。不同时期使用IFN-γ能进一步活化PTK并显著抑制瘢痕增生意味着IFN-γ的抑制作用可能经活化PTK介导。
- 刘凯张选奋武三卯骆志诚魏玉萍王洪生
- 关键词:创伤愈合瘢痕蛋白酪氨酸激酶IFN-Γ
- 外阴阴道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为临床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PI法对分离自临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 12 0株念珠菌进行种间鉴定 ;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M - 2 7A方案( 1997) ,采用微量法检测 12 0株临床试验菌株、5株参考株及 1株质量控制株对 3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氟康唑、伊曲康唑及特比萘芬对 12 0株临床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均数分别为 :( 7.2± 1.9) ,( 0 .2 6± 0 .0 5 )和 ( 10 .2± 3 .6) ( μg·ml-1)。结论 :氟康唑、伊曲康唑对外阴阴道念珠菌显示较高的敏感性 ,而特比萘芬对其敏感性欠佳。
- 王洪生骆志成武三卯薛小云周小黎
- 关键词:念珠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最小抑菌浓度敏感性
-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易感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02年
- 王洪生骆志成武三卯马路琪薛小云周小黎
- 关键词: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易感因素
-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测量被引量:7
- 2002年
- 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API法对分离自临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120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A方案(1997),采用微量法检测120株临床试验菌株、5株参考株及1株质量控制株对6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120株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念珠菌中,白念珠菌105株(87.5%),非白念珠菌15株(12.5%);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酮康唑、特比萘芬及5-氟胞嘧啶对120株临床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数(μg/mL)分别为:9.474±2.329,0.305±0.062,0.599±0.062,0.855±0.377,9.970±3.324和14.819±5.180。提示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对念珠菌显示一定的敏感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的主要菌种为白念珠菌。
- 王洪生骆志成武三卯薛小云周小黎
- 关键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阴道念珠菌抗真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