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海

作品数:28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6篇静脉
  • 5篇动脉
  • 5篇血管
  • 5篇血栓
  • 5篇缺血
  • 5篇下肢
  • 4篇术后
  • 4篇肝癌
  • 3篇性疾病
  • 3篇血栓形成
  • 3篇血性
  • 3篇原发性
  • 3篇手术治疗
  • 3篇曲张
  • 3篇缺血性疾病
  • 3篇踝肱指数
  • 3篇外科
  • 3篇系膜
  • 3篇细胞

机构

  • 20篇山东省千佛山...
  • 10篇山东大学

作者

  • 28篇王明海
  • 20篇张曙光
  • 19篇秦士勇
  • 13篇李光新
  • 13篇王坤
  • 12篇于振海
  • 5篇滕木俭
  • 4篇阮长乐
  • 3篇张涛
  • 3篇李桂杰
  • 3篇潘乐玉
  • 2篇王宾
  • 1篇张涛
  • 1篇刘爱武
  • 1篇刘菲
  • 1篇李桂杰
  • 1篇石穗岩
  • 1篇李红
  • 1篇张鑫
  • 1篇夏立建

传媒

  • 7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临床普外科电...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踝肱指数测定在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中的临床意义及周围动脉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测定在评估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及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AD)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治疗的76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的变化,并对影响PAD病变进展致踝肱指数减低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7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保守治疗组40例,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均值分别为0.70±0.38(左)、0.79±0.38(右)及0.70±0.37(左)、0.79±0.38(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26例,其中应用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9例,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支架植入(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andstentplacement,PTAS)治疗17例,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均值分别为0.41±0.29、0.69±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治疗组10例,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均值分别为0.39±0.14、0.6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糖尿病、高血脂、脑血管病、饮酒对踝肱指数影响显著(P〈0.05)。结论踝肱指数测定是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的重要观察指标,踝肱指数减低能客观反映PAD病变的进展及程度。吸烟、糖尿病、高血脂、脑血管病、饮酒是影响病变进展致踝肱指数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明海李琳琳张曙光于振海李光新秦士勇王坤王宾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性踝肱指数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体会
秦士勇王明海李桂杰张曙光
再论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进一步分析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对65例患者行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植入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最长随访时间已达10年。结果全部患者恢复顺利,术后1周下肢肿胀明显减轻,肝脾不同程度缩小,胸腹壁静脉曲张明显好转。随访证实患者术后远期疗效均良好。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BCS的首选,应用过程中应重视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及并发症的预防。
王坤于振海李光新张曙光秦士勇王明海阮长乐
关键词:BUDD-CHIARI综合征
Musashi-2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进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目的:  拟对MSI2基因在肝癌中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期为阐明肝癌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为下一步可能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MS...
王明海
关键词:肝癌信号通路
文献传递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期因子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中期因子(midkine,MK)水平,探讨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王明海滕木俭王兴国段升军潘乐玉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预后酶联免疫吸附
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2006年
王明海滕木俭夏立建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外科治疗膈食管裂孔消化道症状胃组织
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并发分支狭窄并血栓形成的诊治
2013年
腔内治疗技术使得腹主动脉瘤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目前,对于符合特定解剖标准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是最佳治疗方式。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与开放手术相比,施行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 EVAR)的患者,明显减少了术后30天死亡率、缩短了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周期[1-3]。但是仍不可小视EVAR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内漏、肾动脉闭塞、缺血性肠炎、分支狭窄或闭塞等[4]。我科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施行EVAR术后并发分支狭窄及血栓形成,经导管溶栓等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
秦士勇李桂杰王明海王坤李光新张曙光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EVAR血栓形成血栓栓塞
一站式复合手术治疗急性肠系膜缺血2例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急性肠系膜缺血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肠系膜血运障碍导致肠管缺血及炎症损伤甚至肠坏死的一类少见的危及生命的急腹症[1,2]。病因可能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狭窄并血栓形成、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或非阻塞性病变[3]。尽管现代诊治手段丰富,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总体病死率仍为50%~70%[4]。预后较差的原因主要是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造成诊断不及时,延误治疗时机。老年人肠系膜上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比例可达17.5%[5],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急性肠系膜缺血的发病率可能会不断增加[6]。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及手术室条件的改善,近年来复合手术逐渐开展并兴起,介入技术与开放手术的复合应用可互为补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院将一站式复合手术应用于2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继发血栓形成合并肠坏死的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林坤王明海秦士勇李桂杰张涛周正统徐荣伟徐飞洋常俊鹏张曙光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缺血早期临床表现阻塞性病变介入技术血运障碍复合手术
复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复杂腹主动脉瘤(ⅡB、ⅡC、Ⅲ型)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腔内修复术(endo 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的21例AAA的临床资料,21例AAA中,Ⅰ型7例,ⅡA型6例,Ⅱ...
李光新于振海张曙光秦士勇王坤王明海
关键词:腔内修复术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转移和复发的关系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因子IL-4、IFN-γ、IL-1β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因子的变化、漂移与肝癌转移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并比较肝癌组和对照组细胞因子IFN-γ(Th1)、IL-4(Th2)、IL-1β的水平。结果:34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与15例单纯肝硬化患者相比,肝癌组织中IFN-γ(Th1)的表达强度、阳性表达频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0.92±0.36(18/34,53.9%)和1.63±0.64(12/15,80.0%)(P<0.01)。IL-4(Th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分别为1.76±0.49和1.01±0.51(P<0.01)。IL-1β在肝癌组织中和对照组的表达强度及频度分别为1.01±0.32(30/34,88.2%)和0.35±0.30(4/15,26.7%)(P<0.001)。3种细胞因子在肝癌组织中有5种不同表达方式。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存在严重缺陷,细胞因子间的平衡被打破,使已处于抑制状态的Th细胞免疫更趋恶化,致使肿瘤细胞容易发生肝内转移及术后复发。
滕木俭王明海潘乐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