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昊宇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乳化
  • 2篇注采
  • 2篇注采能力
  • 2篇复合驱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油藏
  • 1篇调驱
  • 1篇调驱体系
  • 1篇段塞
  • 1篇油藏
  • 1篇乳化特性
  • 1篇乳化性
  • 1篇乳化性能
  • 1篇润湿
  • 1篇润湿性
  • 1篇三元复合驱
  • 1篇石油磺酸盐
  • 1篇适应性
  • 1篇数值模拟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4篇王昊宇
  • 2篇朱慧峰
  • 1篇李建路
  • 1篇赵长久
  • 1篇张国印
  • 1篇李安军
  • 1篇么世椿
  • 1篇幺世椿
  • 1篇李佰广
  • 1篇赵群

传媒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2010(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复合驱体系交替注入频次对化学驱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充分发挥三元复合驱体系各组分提高洗油效率和扩大波及体积作用,对三元复合驱体系注入方式进行了优化,由传统整体注入调整为碱/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通过数值模拟和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在化学剂用量相同条件下,研究了交替注入频次对化学驱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前置聚合物注入0.100倍孔隙体积时,交替注入频次为3-4次,驱油效果较好。现场情况表明,复合驱交替注入较好解决了整体注入注采能力下降幅度大、低渗透油层吸液能力差等问题,试验区的采出程度高出传统三元复合驱体系对比区7.8百分点。
李安军李轩增李建路李佰广王昊宇朱慧峰
关键词:复合驱段塞数值模拟频次注采能力
低渗透油藏乳化调驱体系适应性实验
2023年
低渗透油藏采用常规的注水开发,效果并不理想,乳化调驱技术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室内实验,探究了储层渗透率、体系浓度、注入时机、注入量、注入方式等因素对乳化调驱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同时结合微观可视化等实验手段明确了乳化调驱体系提高采收率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乳化调驱体系提高采收率的本质是通过改变储层的润湿性,使微观孔隙中的各类残余油得到有效动用;随着油田开发指标逐年变差,乳化体系驱油效果具有小幅提升;相比于笼统段塞注入,采用段塞交替注入的方式驱油效果更好;当储层含水较高时,乳化调驱体系的驱油能力将会受到抑制。总之,对于注水开发效果不佳的低渗透油藏,乳化调驱体系能更好地驱替细小孔隙中的残余油,研究成果为乳化调驱体系的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昊宇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润湿性提高采收率
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弱碱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及吸附乳化特性
实验考察了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两种表面活性剂/碱(Na2CO3)复配体系与大庆脱气原油(45℃,粘度10mPa·S)间的界面张力IFT(45℃)及在大庆去油油砂上的吸附特性。实验复配体系用矿化度5000g/L的模拟注...
王昊宇幺世椿张国印朱慧峰
关键词: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界面活性乳化性能
文献传递
基于HALL曲线的复合驱注采能力适应性被引量:7
2013年
复合驱过程中伴随含水率下降注采能力也出现降低,保持高注采能力是复合驱试验取得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总结矿场试验的动态变化特征,首次将HALL曲线的应用从注入端扩展到注、采两端,依据曲线形态变化,明确了化学驱过程中注采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有效的矿场调整措施。结果表明,采用150 n左右井距的五点法井网推广复合驱技术,注入端的阻力系数应控制在2以内,采出端的阻力系数保持在3以内。
么世椿赵群王昊宇赵长久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注采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