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书林

作品数:17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建筑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5篇建筑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建筑
  • 3篇形制
  • 3篇遗址
  • 3篇两宋
  • 3篇两宋时期
  • 3篇建筑遗址
  • 2篇营造法式
  • 2篇石塔
  • 2篇唐宋
  • 2篇铺作
  • 2篇考古
  • 2篇仿木
  • 2篇《营造法式》
  • 2篇北宋
  • 1篇地域性
  • 1篇杜陵
  • 1篇形制演变
  • 1篇修缮
  • 1篇修缮工程
  • 1篇宣帝

机构

  • 17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建筑设计...
  • 1篇中国建筑设计...

作者

  • 17篇王书林
  • 4篇徐怡涛
  • 1篇王子奇
  • 1篇徐新云
  • 1篇金连玉
  • 1篇朱世伟

传媒

  • 3篇古代文明辑刊
  • 2篇故宫博物院院...
  • 2篇建筑史学刊
  • 1篇四川文物
  • 1篇文物
  • 1篇中原文物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南方文物
  • 1篇中国地方志
  • 1篇中国历史文物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唐洛阳宫集贤院址及布局考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综合分析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确定了唐洛阳宫集贤院的四至范围为东至唐明福门外大街(T837与T74之间),北至章善门横街(GT56-77),西至明福门外西街(T57及以西),南至GT56-77向南对应的今唐宫中路一带(约T674南扩探方向东的延长线上)。进而根据文献复原集贤院内布局,指出大内西区中部二号发掘区中所见两处唐代建筑基址可能与集贤院的西院北行廊和中院正堂有关。
王书林
两宋时期屋木画所见建筑地域性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对木构建筑地域性的认识,以北宋《闸口盘车图》《瑞鹤图》和南宋《中兴瑞应图》《四景山水图》《水殿招凉图》等作品为例,审视两宋时期的屋木画作品,发现其对于南北建筑形制的地域性差异有着非常精准的表现。屋木画的地域性研究将拓展绘画作品的观察维度,为绘画作者、作品内容以及绘制时代提供新的线索。
王书林
关键词:两宋时期建筑地域性
唐宋时期木构门址的观察——从洛阳宫所见考古遗址出发
2024年
建筑遗址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重要材料。与存世的地面建筑不同,地下建筑遗址具有时代覆盖面广、叠压层位关系清晰、类型丰富且数量伴随着考古新发现而不断增加等特点,可以极大拓展建筑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深入分析和有效识读建筑遗址,不仅有助于增进对古代建筑布局和结构的认识,对遗址的功能和性质判断也有所助益。
王书林
关键词:建筑遗址
试论五代入閤仪的实施空间
2025年
“入閤”的含义和制度从唐至宋发生了较大变化,其间之重要转折出现在五代时期。作者梳理了唐末五代洛阳宫三朝建筑的位置和更名情况,认为外朝正殿为唐贞观殿,后改曰明堂殿,中朝正衙殿为唐武成殿,后改曰文明殿,内朝正殿为崇勋殿,后改曰中兴殿。其中外朝正殿和内朝正殿位于大内中轴线上,中朝正衙殿位于西辅轴线上,三殿呈反“L”型布局。三朝建筑的空间关系,特别是正衙殿与内朝殿南北不相直的格局,对入閤的实施造成了不便。于是五代“入閤仪”不再从正衙殿庭穿閤门入内朝殿,而是依托正衙殿单一殿宇实施。通过对晚唐五代时期文明殿遗址的分析,作者讨论了五代“入閤仪”的实施空间,指出文明殿的平面布局、殿内分区、柱网构架及出入通道等皆经精心设计,符合“入閤仪”的建筑空间需求;文明殿遗址东西两侧的独立门址,当为东、西上閤门,为了解“閤门”的位置和形制提供了线索。
王书林
两宋时期苏州瑞光塔的修缮工程被引量:1
2021年
苏州瑞光塔是南方地区宋代建筑研究的重要实例,其建造时间为北宋景德元年至天圣八年(1004-1030)。不过,从瑞光塔现存建筑形制分析,其塔基、铺地、柱额、铺作、天花、壸门样式等都存在后世维修的痕迹。通过整理瑞光塔的建造和维修历史,观察维修痕迹和构件叠压关系,梳理建造逻辑,可确定瑞光塔在两宋时期经过了北宋宣和和南宋淳熙两次较大规模的修缮工程,且两次修缮因出资者和修缮目的不同产生了修缮位置和修缮方式的差异。
王书林
关键词:修缮工程建筑形制
四川南充白塔建筑年代初探被引量:7
2015年
南充白塔为仿木构楼阁式砖塔,平面方形,高度近40米,壁面门窗券形、圭形并用,塔内结构为壁内折上和空筒式并用,心室作法简略,对比巴蜀地区唐宋时期砖石塔实例,该塔应建于南宋时期。进而提炼南充白塔所反映的仿木构建筑形制特征,与该地区同期砖石塔上的仿木构建筑形制进行对比,可见其不对称性和装饰性均较强,结合交通路线及历史背景,推测该塔建造年代为南宋中后期,较有可能在南宋嘉定前后。
王书林徐新云
关键词:南宋
仿古、复国、循制——《晋文公复国图》中建筑表达的三个维度
2023年
从《晋文公复国图》中四处场景绘制的建筑形象出发,从仿古风(时代性)、复故国(地域性)、循共制(等级性)三个维度分析,认为画作紧扣“晋文公复国”主题,以早于宋代的早期建筑样式体现仿古倾向、以北方故国的典型建筑形制表达复国思潮、以社会共知的制度性建筑等级刻画场景空间。作为历史题材类的绘画作品,该图既体现复古意味,又关照当下,反映了南宋前期的时代背景、技术制度和社会观念的相关问题,为研究古代绘画作品的建筑表达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王书林王书林
关键词:古代绘画建筑表达
陕西韩城庆善寺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结合韩城及其周边地区的古建筑实例,分析韩城市庆善寺大佛殿的铺作布局及细节做法,指出大佛殿前檐铺作的建造年代应介于北宋后期至金代前期之间。此结论填补了陕西地区已知早期木构建筑斗栱形制的空白,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晋南地区的古代建筑。
徐新云王书林徐怡涛
关键词:北宋后期古建筑
晋南地区宋金元建筑铺作之翼形横拱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横拱是指与出跳华拱成正交的拱,按《营造法式》"造拱之制",包括处于不同位置的泥道拱、瓜子拱、令拱、慢拱等,其拱身形象与出跳华拱类似,均为两卷头、每头分瓣卷杀,各拱之区别在于长度、分瓣数和分瓣长度(图一)。这种拱身平直、两端卷杀的横拱,从汉唐至明清的建筑中大量得见。从现存不同地区的早期建筑实例来看.
徐新云王书林
关键词:《营造法式》建筑实例
新安宋村北宋砖雕壁画墓测绘简报被引量:6
2015年
河南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展示的新安宋村北宋砖雕壁画墓,结构精巧,仿木构形制丰富,包含有北宋时期墓室营造、大木建筑形制、建筑装饰、社会生活等诸多历史信息。本文通过对新安宋村宋墓的重新测绘和详细记录,补充了新安宋村宋墓的基础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墓室装饰、空间及营造技术和思想等问题,为宋代墓葬、建筑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王书林王子奇金连玉徐怡涛朱世伟
关键词:宋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