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春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临汾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梗死
  • 2篇血清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出血
  • 1篇蛋白
  • 1篇血清S100...
  • 1篇血清甲状腺激...
  • 1篇血清甲状腺激...
  • 1篇血性
  • 1篇预后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 1篇溶栓
  • 1篇溶栓后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缺损
  • 1篇神经功能缺损...
  • 1篇失用
  • 1篇评分

机构

  • 4篇临汾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王丽春
  • 2篇李江华

传媒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及短期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4.5 h内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能够显著降低致残率,是治疗AIS的首选方法。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是静脉溶栓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影响了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本研究拟通过检测AIS患者甲状腺激素功能,探讨其对静脉溶栓后sICH和短期不良预后的影响。
王丽春
关键词:静脉溶栓甲状腺激素不良预后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动态变化规律及对损伤程度、疗效、预后评估等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名S100B蛋白水平并对其进行动态观察,评价其与出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与梗死大小、部位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S100B蛋白水平出现升高,于发病后24h内开始升高,2d~3d达高峰,尤其是梗死灶大的中、重度患者升高明显,第7天仍有部分升高。皮层脑梗死与皮层下梗死比较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B蛋白可作为急性脑损伤的生化指标,也可作为脑梗死早期诊断的敏感生物学指标,可用于判断脑梗死的损伤程度、治疗效果及评估预后。
李江华王丽春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S100B蛋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出血性脑梗死4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28例,非大面积梗死18例。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原有病情加重。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出血性脑梗死多发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血肿型死亡率高,其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王丽春李江华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制
胼胝体梗死临床病例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6例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多样化,包括言语障碍、情感异常、智能异常、左手失写、左手运动失用、陌生手综合征、步态不稳、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等。结论胼胝体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与其他好发部位的脑梗死相同;胼胝体梗死多不同程度合并其他部位的脑梗死,多见的有底节区、丘脑、枕叶、半卵圆中心等;胼胝体梗死往往体征较少,预后相对较好。
王丽春
关键词:胼胝体梗死失用磁共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