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燕 作品数:31 被引量:102 H指数:6 供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供氧对伴有脂肪变性的供肝移植后肝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和冷保存时供氧对脂肪变性供肝移植术后肝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大鼠喂饲 79%标准饲料加 2 0 %猪油加 1%胆固醇 ,同时以 5 0 %酒精灌胃 1ml·10 0g-1·d-1,6周后诱导形成Ⅱ级脂肪变性供肝 ;GSH和静脉供氧预处理后行肝移植 ,正常供肝作对照 ;观察术后存活率、肝细胞凋亡、微循环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大鼠脂肪变性供肝移植术后 3d肝细胞坏死率为 (38± 10 ) % ,凋亡率 (2 2± 11) % ;而给予预处理后坏死减少 (17± 6 ) % ,凋亡增多 (33± 8) % ;同时肝细胞内线粒体水肿减轻、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减少 ;微循环由 (5 96± 0 2 6 )伏 (相对值 )增为 (7 73± 0 4 3)伏 ;预处理后的脂肪变性供肝移植 1周存活率由 2 5 % (2 /8)提高到 6 2 % (5 /8) ,(χ2 =4 0 7,P =0 0 4 36 )。结论GSH和静脉供氧可通过减轻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减少肝窦破坏、改善微循环而提高大鼠脂肪变性供肝移植的存活率。 叶晟 韩本立 董家鸿 朱瑾 李昆 熊燕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 供氧 肝细胞凋亡 超微结构 兔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离体收缩及肌球蛋白重链表达变化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兔胆囊切除术后奥迪氏括约肌(SO)自身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方法:将6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其中A,D组各18只;B,C组各12只.设A组为对照组,采用假手术方式,开腹暴露胆囊后即关闭腹腔,饲养8wk.B,C,D组为实验组,分别完整切除胆囊后饲养2,4,8wk.按设计的时间点饲养结束后将兔麻醉并取出SO,每组各取12只经离体测压后提取总蛋白通过Western Blot蛋白检测肌球蛋白重链(MHC)表达变化.另各取A,D组中剩余的6只大鼠的SO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测MHC表达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较,实验B,C,D组离体SO压力波幅和SO中的MHC表达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组相对于A组平滑肌细胞中的MHC浓染.结论:兔胆囊切除术后SO括约肌发生了适应性收缩能力增强,MHC表达上调变化,可能是胆囊切除术后患者SO括约肌功能障碍多发生障碍的病理基础之一. 何谦 李智华 王铁虎 熊燕 刘永康 张志波关键词:胆囊切除术后 ODDI括约肌 肌球蛋白重链 Caveolin-1 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构建人Caveolin-1RNA干扰慢病毒载体,探讨慢病毒介导的Caveolin-1RNA干扰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pGCSIL-GFP-Caveolin-1RNA干扰慢病毒载体感染SMMC7721,检测其转导效率、mRNA和蛋白水平的敲除效率,并检测对SMMC7721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pGCSIL-GFP-Caveolin-1RNA干扰慢病毒载体感染SMMC7721的转导效率为(96.0±1.2)%;Caveolin-1mRNA水平的敲除率约90%;Western blot显示感染后Caveolin-1蛋白水平显著下降;感染后SMMC7721的侵袭能力显著下降。结论慢病毒载体构建的Caveolin-1RNA干扰能有效敲除SMMC7721中Caveolin-1的表达,显著降低SMMC7721侵袭能力。 张志波 蔡磊 郑树国 熊燕 董家鸿关键词:慢病毒 CAVEOLIN-1 RNA干扰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通氧对脂肪变供肝移植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04年 采用术前短期大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脂肪变供肝进行预处理,同时在冷保存时辅以通氧,来观察其对脂肪变供肝移植的保护效应. 叶晟 韩本立 董家鸿 李昆 朱瑾 陈莉君 熊燕 张玉君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肝移植 原代培养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凋亡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检测原代分离培养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SECs)的凋亡状况。方法用胶原酶灌注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加选择性贴壁的方法分离SEC;用光镜形态学、Ⅷ因子和CD1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ECA-1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法及SEM鉴定SEC;采用TEM及AnnexinⅤ联合PI双染的方法检测SEC的凋亡。结果分离培养的SEC得率为(2.06±0.35)×107/只大鼠,活力≥92%,纯度达90%;光镜下细胞形态典型,Ⅷ因子染色阴性而CD14染色阳性,RECA-1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阳性,SEM下可见SEC表面具有典型的窗孔结构;即使在培养基中加入ECGF,TEM下仍可观察到SEC出现凋亡的典型形态特征,且随培养时间延长,凋亡率明显升高,培养12 h的SEC凋亡率与新鲜分离的相比,差异已具有显著性(F=53.11,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SEC存在明显的自发凋亡,且这种凋亡呈生长因子抵抗性。 朱瑾 陈平 李晓武 熊燕 董家鸿关键词:肝窦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凋亡 原代培养 冷保存对肝移植术后肝内胆管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供肝冷保存对肝移植术后肝内胆管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 组)、供肝冷保存1 h 组(CP 1 h 组)、供肝冷保存24 h 组(CP 24 h 组)。采用重建肝动脉的大鼠肝移植模型。在肝移植术后的不同时间点,观察肝内胆管组织损伤程度;经肝动脉注入微球,光镜下行肝组织汇管区内微球计数;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染技术检测肝组织汇管区微小血管内皮细胞 eNOS、ET-1和 ICAM-1的表达,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 mRNA 的表达。结果冷保存再灌注可引起肝内胆管结构改变,冷保存时间越长损害程度越重。冷保存再灌注可引起肝组织汇管区内微球数量增加,且时问越长微球数量增加越明显。冷保存再灌注可引起汇管区微小血管内皮细胞eNOS 蛋白及 mRNA 表达水平降低,而 ET-1和 ICAM-1的蛋白及 mRNA 表达水平升高。结论冷保存可引起大鼠移植肝脏肝内胆管微循环及其内皮细胞功能明显改变,微循环障碍可能在肝内胆管冷保存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张雷达 王曙光 李晓武 熊燕 张玉军 董家鸿关键词:肝移植 器官保存 大鼠肝窦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5 2004年 肝脏是由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组成的具有复杂功能的器官,其中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SEC)占肝非实质细胞的40%[1],在肝窦内形成一连续的带窗孔结构的衬垫细胞层,是肝内物质交换的屏障.与普通血管内皮细胞相比,SEC具有特殊的表面标志、结构和功能,在肝脏的生理、病理及器官移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SEC的原代分离培养十分困难,因此阻碍了对其功能的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建立大鼠SEC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为其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朱瑾 陈平 董家鸿 董晓灵 杨丽华 熊燕关键词:肝窦内皮细胞 鼠肝 肝内 窗孔 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窦内皮细胞对肝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讨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窦血管内皮细胞(LSEC) 对再生肝细胞增生的影响. 方法:建立Wistar大鼠70%的肝切除模型和肝窦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分离与培养方法,在术后不同的时相点分离残肝的肝细胞和肝窦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实验分组: 肝部分切除组(PO)和假手术组(SO);肝细胞培养分两组:A组(肝细胞)、B组(肝细胞+LSEC上清液),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细胞DNA合成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细胞PCNA表达指数的变化. 结果:在术后的6、24 h,B组的肝细胞的PCNA表达指数较A组显著升高(5.9±0.1 vs 8.9±0.1 P<0.05;38.6±2.6 vs 58.0±3.9 P<0.01).而且B组肝细胞的DNA合成量较A组显著升高(226±18 vs 8.9±0.1 P<0.05;38.6±2.6 vs 58.0±3.9 P<0.011. 结论:体外实验证实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窦内皮细胞上清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增生,促进肝细胞的DNA合成,增强再生肝细胞增生活性. 董晓灵 陈平 朱瑾 熊燕关键词:肝细胞 肝部分切除术 增生 肝窦内皮细胞 鼠肝 DNA合成 钙调神经磷酸酶在兔胆囊切除术后早期Oddi括约肌改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胆囊切除术后早期Oddi括约肌超微结构改变、肌球蛋白重链(MHC)及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催化亚单位α、β(CnAα、CnAβ)2种亚型的表达变化,探讨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的改变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5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4组,A、D组各14只,B、C组各12只;A组仅行开腹术暴露胆囊,术后4周取Oddi括约肌标本;B、C、D组行胆囊切除术,分别于术后2、4、8周切取标本。A、D组各取2只行透射电镜检测。余行RT-PCR、Western blot检测CnAα、CnAβ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HC蛋白表达变化。结果①Western blot检测到术后2周、4周、8周MHC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0.01);透射电镜示术后8周平滑肌细胞内密体增多。②RT-PCR检测到术后4周、8周与对照组比CnAβ mRNA表达增加,8周比4周降低(P<0.01)。③Western blot检测到术后2周、4周、8周CnAβ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0.01)。④CnAα mRNA及蛋白表达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兔胆囊切除术可致Oddi括约肌组织超微结构发生改变、肌球蛋白重链表达增加;肌球蛋白重链表达增加可能与CnAβ表达增高有关,这可能是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OD)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分子机制之一,可能在胆囊切除术后SOD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王铁虎 李智华 何谦 王琦 熊燕 江艳关键词:ODDI括约肌 胆囊切除术 超微结构 钙调神经磷酸酶 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对肝移植大鼠肝脏再生功能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 2009年 目的探讨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对肝移植大鼠肝脏再生功能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6只)、UW1h肝移植组(48只)、UW12h肝移植组(48只)。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大鼠内皮细胞抗原和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双染法检测肝实质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SECs)的增殖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fit-1、flk-1的表达;RT—PCR法检测flt—1mRNA的表达。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UW12h组肝实质细胞和SECs的BrdU标记指数均显著高于UW1h组(F=61.45,41.4,P〈0.05)。UW1h组和UW12h组大鼠肝实质细胞BrdU标记指数于48h达高峰,而SECs的BrdU标记指数分别于术后72、96h达高峰。UW1h组和UW12h组大鼠肝移植术后VEGF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强。UW1h组fit-1及flk-1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强,阳性表达主要位于SECs,其表达高峰与SECs增殖高峰一致。UW12h组fit-1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弱(F=141.67,P〈0.05)。结论fit-1表达下调是导致冷保存肝移植大鼠SECs再生高峰延迟,从而减缓移植肝脏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 朱瑾 李晓武 张玉君 熊燕 董家鸿关键词:肝移植 肝窦内皮细胞 肝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