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检测PLK1基因及β-catenin-STAT3通路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胃癌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患者PLK1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β-catenin-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对PLK1与β-Catenin及STAT3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PLK1的表达量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系,探讨胃癌患者的临床参数与PLK1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的0.053±0.031比较,PLK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380±0.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8,P<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PLK1、p-STAT3(Y705)、β-caten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 041±1 077 vs 1 431±763,1 852±492 vs 582±163,1 743±562 vs 1 093±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57,4.37,3.09,P均<0.01)。PLK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及浸润深度有关(P均<0.01),且PLK1蛋白与p-STAT3及β-catenin蛋白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2,0.812,P均<0.01),而p-STAT3与β-catenin蛋白间也呈正相关(r=0.821,P<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表明,PLK1的表达量与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呈反比[风险比(HR)=2.246,χ2=27.51,P<0.01]。结论 PLK1在胃癌组织中过量表达,且与β-cateninSTAT3通路共同参与了胃癌的进展。
目的:探究职业性高温暴露对工人肾功能的影响,为企业人员肾功能异常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4年9月在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职业健康体检的486例高温暴露工人作为观察组,同期未接触高温等有害物质的400例工人作为对照组。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肾功能生化指标,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工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等,将数据整理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两组工人肾功能指标的差异以及高温暴露对企业工人肾功能异常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urine total protein quantity,24h UTP)水平高于对照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GFR和24h UTP异常率分别为29.5%和25.1%,高于对照组的11.9%和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趋势检验表明肾功能异常率随着高温暴露年限的增加而升高;以eGFR是否异常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OR为5.037(95%CI:1.271~18.422);以24 h UTP是否异常为因变量,其OR为4.325(95%CI:1.279~15.541)。结论:职业性高温暴露对作业工人的肾功能有损伤,且随着暴露年限的增长不断加重。建议企业对高温作业人员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对高温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